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5篇
  1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福建省是率先开展海参南移养殖并获成功的省份,但海参产业当前面临养殖面积和价格起伏大、深加工企业和成品参批发市场发展滞后、养殖饲料研发滞后、环境污染、行业违规操作等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协会等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制定相关行业规定并加强执行和监管力度,以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相似文献   
22.
为探究坛紫菜雌配子体单性生殖过程的细胞二倍化机制,实验基于坛紫菜雌性配子体的转录组信息,克隆和分析了坛紫菜的有丝分裂阻滞缺陷蛋白2(PhMAD2)基因(Phmad2),同时对其在坛紫菜单性生殖发生过程中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中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坛紫菜Ph-mad2基因的cDNA的完整开放阅读框为672 bp,编码223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3.8 ku。从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可知,坛紫菜PhMAD2蛋白中所具有的典型的HORMA结构域和保守的丝氨酸和苏氨酸磷酸化位点,均与团藻和莱茵衣藻MAD2蛋白相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坛紫菜与藻状菌纲的异丝水霉和寄生水霉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与可进行正常有丝分裂的营养细胞相比,在坛紫菜单性生殖过程中发生细胞二倍化的生殖细胞和单性孢子时期,Ph-mad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但是,在随后可进行正常有丝分裂的单性孢子萌发体细胞和处于营养生长期的单性孢子体细胞中则表达上调。这一结果暗示Ph-mad2基因的表达下调可能阻碍了坛紫菜单性生殖初期单倍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组装检验点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它们发生了染色体加倍。  相似文献   
23.
氮磷配施对“济麦22”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配施对超高产冬小麦"济麦22"产量及磨粉品质、糊化特性、面团流变学特性及烘焙品质等的影响。结果看出,容重、出粉率与磨粉品质呈显著正相关;峰值粘度和峰值时间对面粉糊化特性影响显著;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与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且对烘焙品质的影响显著。产量和品质的大部分指标随施氮磷量的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氮磷肥对产量和品质的互作效应显著。施N 300 kg/hm2、P 150kg/hm2处理可获得超高产,且容重、出粉率、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及面团稳定时间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表现出较好的磨粉品质和烘焙品质。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该施肥量是济麦22优质超高产的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24.
中国东南沿海青蟹属(Scylla)的种类组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林琪  李少菁  黎中宝 《水产学报》2007,31(2):211-219
为调查青蟹属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种类组成及明确优势种的种类,采集了13个地区共413只青蟹。通过形态比较,确认有4个种,它们是: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 紫螯青蟹(Scylla tranquebarica),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榄绿青蟹(Scylla olivacea)。这4个种类可以从头胸甲额缘4齿的长度(FMSH/DFMS)、形状,螯足腕节内刺的有无、螯足及步足斑纹来区分。其中拟穴青蟹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其他3个种仅在海南和北部湾被发现。在拟穴青蟹中有9.7%的成熟个体和33.3%未成熟个体具有螯足内刺,因此不能仅凭借这个特征来鉴别拟穴青蟹。本文对青蟹属4个种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制分种检索表。图2表4参26  相似文献   
25.
不同土层厚度条件下旱地小麦花后根系干重及产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土柱栽培法研究了不同土层厚度条件下旱地小麦花后根系干重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土层厚有利于旱地小麦根系生长,根系分布于表层的比例少;土层愈薄,籽粒产量中来自开花前贮藏器官物质运转的量所占的比例就愈高,产量愈低。由于处理3(160 cm)与处理4(对照,200 cm)差异不显著,处理1(80 cm)、2(120 cm)与处理4(对照)差异显著,因此可以认为旱地小麦获得高产的土层厚度下限指标应在160cm左右,并可据此制定管理方案,以获得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6.
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后期根系衰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连续28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冬小麦生育后期根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特别是有机肥与一定量的氮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抑制根系的膜脂过氧化作用,使小麦根系中SOD活性提高、MDA含量降低、从而延缓了根系的衰老,使小麦生育后期仍能维持较高的根系生理活性,提高了粒重,增加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7.
长牡蛎诱导三倍体与二倍体的养殖生物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多水产动物的三倍体在养殖生产中显示出很大的增产潜力 ,因此 ,采用染色体操作技术诱导三倍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长牡蛎( Crassostrea gigas)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 ,长期以来 ,由于牡蛎繁殖季节大量排放精、卵 ,一是引起蛎肉瘪小充水 (成为透明状水蛎 ) ,致使肉质变劣而无法上市。二是雌性牡蛎大量排卵导致生理活性降低 ,出现大批死亡。近年来 ,笔者对长牡蛎三倍体的诱导和培育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在三倍体生长发育、生殖腺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三倍体软体组织生化成分含量周年季节变化以及二倍体和三倍体的鉴…  相似文献   
28.
秸秆还田下不同N肥用量的耦合试验研究表明,与单施N肥处理比较,秸秆还田能明显改善冬小麦的光合性能,提高小麦千粒重,进而提高小麦产量。秸秆还田下随施N量增加,小麦各时期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提高,但当施N量超过225kg/hm2,反而引起光合性能降低。本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下配施N肥主要通过影响每hm2穗数影响产量,以秸秆还田配施N 225kg/hm2的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29.
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 Born)染色体核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以鳃为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研究帽牡蛎(Ostreacucullata)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僧帽牡蛎2n=20,Nf=40,有9种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未发现有异型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30.
不同滴灌制度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冬小麦青麦7号为材料,设置7个不同滴灌制度处理,即按照小麦生育期分别进行不灌水( CK1)、漫灌(CK2)、滴1水(W1)、滴2水(W2)、滴3水(W3)、滴4水(W4)和滴5水(W5),初步研究了不同滴灌制度对冬小麦光合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1和CK2相比,滴4水和滴5水花后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显著升高,胞间CO2浓度(Ci)显著降低;各滴灌处理中,花后0~30 d,随着滴灌次数的增加,小麦旗叶SPAD值、Pn、Gs和Tr表现为:W4>W5>W3>W2>W1,W4处理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各处理之间产量差异显著,表现为:W4>CK2>W5>W3>W2>W1>CK1;滴4水的水分利用效率(22.23 kg/(mm·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考虑光合及产量因素,在本半湿润易旱区条件下,以起身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滴4水)为节水高产最优滴灌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