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29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垦淡灰钙土玉米施磷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新垦淡灰钙土玉米施磷效应4年定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磷后效明显,供磷能力强,放磷也快,一般持续时间为3年。要使后季玉米稳产高产,建议每三年重施一次磷肥,推荐量为230—338kg/hm^2为宜,也可以在新垦第一年重施,以后各年适量少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建立节水型农作制度;改传统的充分供水为有限供水,建立农作物有限灌溉制度;发展深根抗旱作物,充分利用土壤深层水资源;提高科技及其它生产因子水平,挖掘水分生产潜力和加大节水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提高农民节约用水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
关于红寺堡新绿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红寺堡新绿洲存在着风沙灾害频繁,种植业结构单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土壤肥力低下以及移民经济基础薄弱和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等制约因素。从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支持子系统、发展支持子系统、环境支持子系统、社会支持子系统及智力支持子系统等5个子系统的相关方面分析了该区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节水型农业生产体系,实现水资源增值;建设完整的防护林网体系;建立混合型及少耕、免耕的保护性耕作制度;快速培肥土壤,建设高产农田系统以及调整产业结构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开发红寺堡灌区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红寺堡灌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土壤肥力低下以及土壤盐渍化和沙化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垦淡灰钙土不同施肥定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桂林国  罗代雄 《土壤通报》2007,38(1):188-190
淡灰钙土是宁夏重点开发利用的耕地资源。针对新垦淡灰钙土土壤养分含量十分贫乏的问题,采取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新垦淡灰钙土4年不同施肥处理的增产培肥效应,结果表明:单施氮肥、有机肥和氮磷、氮磷锌及氮磷有机肥配施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其中,施N225kg hm-2,较不施肥(对照)平均增产46.9%;施P2O5103.5~207.0kg hm-2,较单施氮肥平均增产31.3%,土壤速效磷提高1~2倍;每公顷第1年增施硫酸锌45kg hm-2的较氮磷配施平均增产7.7%,土壤有效Zn含量连续4年较氮磷配施提高1~1.5倍;增施羊粪11250~22500 kg的较氮磷配施平均增产14.1%,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单施化肥提高30%左右。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宁南山区养殖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牛粪还田利用问题,拟开展牛粪生物发酵有机肥(简称"有机肥")与化学氮肥配施对旱地土壤养分及马铃薯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M2N1处理(生物有机肥用量为9000 kg/hm2,氮肥用量为150 kg/hm2)、M2N2处理(生物有机肥用量为9000 kg/hm2,氮肥用量为300 kg/hm2)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最高,而有机肥和氮肥配施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较小,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高氮处理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显著增加(均达90 mg/kg以上),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相对基本保持平衡.从马铃薯产量品质来看,有机肥施用量为4500 kg/hm2(M1)时,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单株结薯数、产量整体均呈增加趋势;当有机肥施用量增加到13500 kg/hm2(M3)时,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整体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高有机肥低氮肥用量有利于马铃薯粗蛋白含量的提高,化学氮肥用量与马铃薯淀粉含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明盐碱地种植枸杞不同覆沙方式(不覆沙为对照、覆细沙5 cm、覆细沙10 cm、覆粗沙10 cm、覆粗沙5 cm)对土壤水盐运移及枸杞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3 a生‘宁杞1号’枸杞为试材,测定不同生育期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pH、盐分含量及组成等。结果表明:与不覆沙相比,覆沙条件下枸杞生育期内的土壤含水量均极显著提高,盐碱地土壤pH和全盐量有效降低,以覆粗沙厚度为5 cm最佳,其盐分离子Na~+、K~+、SO~(-2)_4、Cl~-抑制效果更突出。同时,不同覆沙处理对枸杞生长发育也有明显促进作用,枝条长度平均增加15.22%,枸杞产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覆粗沙5 cm产量最高,纯收入及产投比最佳,相比对照增产19.64%。对于盐碱干旱区枸杞的种植,覆粗沙5 cm整体抑盐增产效果最显著,是红寺堡灌区枸杞持续稳产的有效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探究灌溉及淋洗水的节水、抑盐效率,提高淡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推动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可持续发展。采用控制灌溉的方法,对控制灌溉的节水、抑盐效率及水稻生长发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控制灌溉的灌溉水量最小、水分生产效率最高,同时水稻产量明显高于其余处理的产量。应用控制灌溉是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水稻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9.
2年的田间微区试验结果表明,宁夏彭阳县长城塬灌区玉米灌2水(底墒+拔节)处理(少次适量,灌水定额900m3/hm2)和灌3水(底墒+拔节+抽雄)处理(多次少量,灌水定额600 m3/hm2)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分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根据长城塬灌区实际情况,提出该灌区玉米灌2水(底墒+拔节)且少次适量、灌水定额900 m3/hm2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20.
试验结果表明:在苗期(5月)控水的基础上,玉米一般需灌水3~4次。在有地下水补给(生育期地下水埋深150~200cm)和正常降水(生育期有效降水在150mm以上)的情况下,玉米在播种期(4月中下旬)、拔节期(6月中旬)和抽雄期(7月中旬)灌3次水即可。若遇干旱(降雨量减少1/3左右,生育期有效降水在100mm左右),可在灌浆期(8月中旬)补灌1水。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在有地下水补给(生育期地下水埋深150~200cm)的情况下,灌水定额以50~60m^3/667m^2比较适宜,灌溉定额为160-180m^3/667m^2;在无地下水补给的情况下,灌水定额为70~80m^3/667m^2,灌溉定额为280-300m^3/667m^2;若遇干旱(降雨量减少1/3左右的一般干旱年份),6、7、8月各次灌水应酌情提前,同时,各次灌水可增加15~20m^3/667m^2的灌水定额,使灌溉定额达到320~340m^3/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