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29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锌及有机肥(M)配施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各施肥处理比对照增产平均达3 387.0~5 473.0 kg·hm-2,增产率平均为48.0%~77.5%,其中N240 P150 M15 000处理与N240 P75 M15 000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分别为12 536.0 kg·hm-2和12438.8 kg·hm-2;第一年施P150 kg·hm-2第二年至第三年减半施磷后对玉米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且土壤速效磷含量能够稳定在较高水平;不同肥料配施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2.
宁夏扶贫扬黄灌区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配套灌区。目前已开发灌溉面积1 6万hm2 ,搬迁移民11万人。开发建设扶贫扬黄灌区既是实施开发式扶贫,从根本上解决宁南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战略措施,又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模式之一,是一项举世关  相似文献   
33.
针对现阶段宁夏高效节水灌区农业生产存在的种植结构单一、节水设施布设与机械化作业矛盾突出、节水补贴机制不健全以及土壤基础肥力亟待提高等突出问题,提出强化土壤培肥,提高土壤基础肥力水平;建立粮食作物节水补贴机制,推广应用小麦及玉米水肥一体化精准运筹技术;推广应用小麦/玉米宽幅间套作+麦后复种高丹草节水高效多样化种植模式,缓解粮饲争地矛盾以及库井灌区大力推广青贮玉米节水增效综合配套技术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4.
为了改良并高效利用盐碱地、有效推动盐碱地水稻产业发展,进行水稻种子供氧剂包衣保苗、控制灌溉节水抑盐、施用土壤调理剂改良技术集成研究已成为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灌溉+调理剂+供氧剂处理下,水稻生长发育较快较好、增产明显、收益较高。同时并未引起土壤盐分显著积聚,相反至水稻生长后期盐分降低,而且不同时期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含量较高。该技术集成的研究对于指导盐碱地水稻高产高效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随着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对黄河水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使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今后宁夏引黄灌区的供水形势将十分严峻,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用水压力。  相似文献   
36.
简要介绍了充分灌溉、非充分灌溉和调亏灌溉理论及基本特征,提出了有限控灌的含义及技术特征,并对有限控灌节水高产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7.
以宁夏新垦的淡灰钙土为对象,研究了蚕豆/玉米间作系统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新垦淡灰钙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SMBC、SMBN)及可溶性有机碳、氮(SOC、SON)等活性有机碳、氮含量较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SMBC含量显著增加;玉米收获期土壤SMBC、SMBN含量显著高于蚕豆收获期;土壤SMBC、SMBN含量空间变异为:蚕豆行间(F-F)含量最高,玉米行(M)、玉米行间(M-M)最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蚕豆收获期土壤SOC、SON含量,而玉米收获期各施氮水平间土壤SOC和SON含量无明显差异;土壤SOC、SON的空间变异为:玉米行间>蚕豆行间、蚕豆行(F)、蚕豆与玉米行间(F-M)>玉米行。玉米收获期土壤SMBC及SMBN含量的显著增加,说明土壤微生物对矿质氮的固持对于新垦土壤肥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红寺堡灌区发展农区草业的作用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桂林国 《草业科学》2003,20(8):42-44
宁夏扶贫扬黄工程红寺堡灌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扶贫移民开发区 ,经过几年的辛勤建设 ,已经搬迁安置山区 7县移民 1 90 2 8户 ,962 90人 ,开发配套农田 1 6万hm2 ,定居 2~ 3年的移民已告别了长期缺粮的历史 ,实现了口粮自给有余 ,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发建设红寺堡灌区既是实施开发式扶贫 ,从根本上解决宁南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战略措施 ,又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模式之一 ,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然面临诸多的矛盾和问题 ,只要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指导 ,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 ,善于解决…  相似文献   
39.
针对红寺堡灌区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特点,提出了红寺堡灌区玉米快速丰产节水配套技术,并对其在该灌区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0.
宁夏中部干旱地带中药材资源利用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宁夏中部干旱带的自然与社会发展状况,分析了在该地区发展药材生产及产业化开发的优势及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阐述了在该地区进行中药材种植的试验结果,对该区药材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野生药材保护的措施及发展中药材生产的运作方式等提出了若干具有前瞻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