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0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252篇
林业   513篇
农学   299篇
基础科学   311篇
  382篇
综合类   2522篇
农作物   322篇
水产渔业   355篇
畜牧兽医   1201篇
园艺   387篇
植物保护   223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345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探讨生物炭施用量在不同浇水条件下对冬小麦的增产效果,2015-2017年通过大田试验设置0(B0,CK),20(B20),40(B40),60(B60) t/hm~2共4个生物炭施用量和不浇水(W0)、浇越冬水(W1)2个浇水处理,研究了生物炭施用量在不同浇水条件下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容重、冬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浇水条件下,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当生物炭施用量为40 t/hm~2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比B0(CK)处理分别增加8.0%和8.2%;浇水条件下,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增加,B40和B60处理比B0(CK)分别增加7.4%,12.2%和8.0%,16.3%。不浇水条件下,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5%时,B60和B40处理下土壤水分含量低于其他处理;浇水条件下,施用生物炭可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施用生物炭增加土壤贮水量、减少小麦生育期耗水量、降低土壤容重,浇水比不浇水增加容重降低幅度。不浇水条件下,生物炭明显提高返青期前土壤日平均温度,浇水使生物炭对土壤温度的作用相反。返青期后,不浇水条件下土壤日平均地温在各处理间差异不大,浇水条件下表现为日均地温较低时高,较高时低的现象。综合而言,适宜生物炭添加量可以增加旱区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2.
以"富民985"玉米杂交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苗期低温胁迫下植物生长调节剂聚糠萘(PKN)、多效唑(MET)和矮壮素(CCC)对提高玉米的耐冷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对玉米造成的不利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在低温处理前,玉米叶片上喷施PKN、MET和CCC等后,在遇到低温冷害时,不仅使叶片Fv/F0、Fv/Fm和SPAD值的降低,而且减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并降低MDA的积累。尤其是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玉米,在解除低温影响后,各项耐冷指标的恢复均显著快于对照(P0.05)。说明在玉米苗期叶片上喷施PKN、MET和CCC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助于减轻低温冷害对玉米的不良影响,提高玉米的耐冷性;其中,MET提高玉米苗期耐冷性的总体效果显著优于PKN和CCC,而PKN的总体效果略好于CCC。  相似文献   
103.
仔鹿成活率的高低是养殖塔里木马鹿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也是困扰一些鹿场技术人员的难题。仔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表现为生长速度快,生长强度大,能量代谢旺盛,此时仔鹿的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机体各方面生理机能不健全,消化机能不完善,特别是仔鹿的瘤胃发育很不完善,微生物区系尚未建立。另外,仔鹿免疫能力低,屏障机能弱,抗病力差,易诱发多种疾病,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对环境的应激能力差,极易发生死亡[1]。  相似文献   
104.
结合生产经验,分析引发苹果腐烂病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5.
陈秋艳      马晓娟  黄六莲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4):223-228
为提高溶解浆进行粘胶纤维产品生产的加工性能及减少二硫化碳的排放,采用PFI(papirindustriens forsknings institut)磨打浆和瓦利打浆机打浆这2种湿法机械处理,以改善竹溶解浆的反应性能。以预水解硫酸盐法竹溶解浆为原料,考察PFI磨打浆及瓦利打浆机打浆对溶解浆反应性能及纤维形态的影响,并对同等打浆度条件下的2种湿法机械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PFI磨和瓦利打浆机分别在打浆度为60.5°SR(15 000 r)及36.4°SR(30 min)的优化工艺条件下,Fock反应性能从68.3%分别提高到73.2%和84.0%,粘胶过滤性能由“不通过”到粘胶过滤值分别为3 196.1 s和2 115.6 s。同时,上述2种处理方式均使纤维粗度和长度下降,细小纤维含量、比表面积和总孔隙量增加,且使聚合度损失小。同等打浆度条件下,基于瓦利打浆机对纤维更多的剪切行为,瓦利打浆机打浆对反应性能的提高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6.
转轮下环间隙对混流式水轮机内部流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轮机转轮间隙内的泄漏涡、泄漏流等复杂的湍流易影响水轮机的性能与稳定性。为了分析下环间隙对混流式水轮机能量特性和内部流态的影响,该文基于N-S方程和SST湍流模型,考虑了0.6 Qd(Qd为设计流量工况)、0.8 Qd、Qd、1.2 Qd共4种流量工况,对5种下环间隙下的混流式水轮机模型机进行三维全流道数值计算。通过对比不同下环间隙方案对混流式水轮机效率与容积损失的影响,结合不同水轮机内部流场特征,分析下环间隙与水轮机性能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下环间隙由0.4 mm增大到1.3 mm,机组泄漏量增大,水轮机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当机组在小流量0.6 Qd工况运行时,间隙对水轮机能量特性影响最为明显,效率下降了4.1个百分点。当机组在小流量0.6 Qd与0.8 Qd工况运行时,下环间隙增大,间隙内部流场与尾水管内部流场呈现小幅度恶化;当机组在大流量1.2 Qd工况运行时,下环间隙增大,转轮叶片吸力面压力分布以及尾水管内部流场均得到改善。该研究可为混流式水轮机结构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07.
青贮玉米品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畜牧业发展迅速,青贮玉米更高的饲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受到关注。我国青贮产业起步较晚,与欧美国家差距较大。根据目前我国青贮玉米发展和研究概况,本文从品种、田间管理和青贮制作3个方面,分析并列举了影响青贮玉米品质的因素和改善方法,以期为我国青贮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青贮玉米|品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8.
漆酶(LAC)是植物木质素生物合成中催化木质素单体聚合的关键酶,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枳漆酶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分析,并探究其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可为进一步研究枳漆酶基因功能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枳漆酶基因家族成员,对其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关系、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分析,并通过qRT-PCR方法分析其盐胁迫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枳基因组中共有20个LAC基因家族成员,其中18个分布在5条已知染色体上,2个分布在未知染色体上,被预测定位到细胞膜和细胞核中;共有6~14个外显子,5~13个内含子,9~11个motif;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20个枳LAC基因家族成员与17个拟南芥LAC基因家族成员共分成7个亚组,20个枳LAC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其中的6组;20个枳LAC基因家族成员与拟南芥LAC基因间存在19对共线性关系;启动子区域含有24种顺式作用元件,其中厌氧诱导元件、干旱响应元件和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数量最多;16个枳LAC基因在盐胁迫下显著上调表达,推测枳漆酶基因参与了盐胁迫响应。  相似文献   
109.
为了研究不同种子处理对种子传播病毒的灭活效果,试验以番茄、辣椒、甜瓜、南瓜种子样本中被番茄花叶病毒(ToMV)、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瓜病毒(CMV)感染的种子为研究对象,经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试选择出研究材料,采用7种病毒失活处理方法,分别为醋酸、过氧化氢、盐酸、次氯酸钠浸种,干热处理,温汤浸种和臭氧熏蒸处理。结果发现,能有效减少病毒浓度的处理为盐酸浸种、干热处理、温汤浸种(65℃)和臭氧(10 g/m3)处理,分别能将种子传播病毒的浓度平均降低51%、50%、42%和32%。其他灭活方法治疗效果较差,病毒浓度平均降低了12%~27%。盐酸浸种和干热处理是最有效的方法,对种子出芽率和活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0.
锦州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室从事花生新品种选育和栽培几十年来,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不同类型的花生新品种及相关栽培项目多次获奖,本文将对几个主要获奖的花生新品种做以简单介绍,以供需求者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