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8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篇
园艺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1KS60-35X型果园双螺旋开沟施肥机刀轴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目前果园开沟施肥存在耕作阻力大、功耗过高、搅肥不均匀,该文研制了1KS60-35X果园型双螺旋施肥机,采用前轴破土、后轴搅土施肥设计方案,并建立作业过程破土与搅土刀轴阻力矩方程,分析了螺旋叶片参数对耕作阻力影响,进一步研究了螺旋刃线成型参数方程,通过经验设计与理论设计计算确定破土与搅土施肥轴螺旋叶片参数,并运用PROE软件建立刀轴与整机三维参数化数字模型,并完成样机试制工作。样机的开沟、施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开沟沟深472~510 mm,平均沟深496 mm,平均推土高度120 mm,开沟深度稳定系数98.2%,开沟宽度一致性99.2%;土壤团粒直径多在3~6 mm之间,全土层与地表100 mm土层团粒直径范围5~40 mm,取样结果全土层与地表100 mm土层土壤团粒平均直径分别为6.75与6.86 mm,碎土合格率分别为98.7%与97.9%;颗粒肥料堆积现象较少,重心距离5~20 mm之间,重心水平与垂直平均距离分别15.53与16.24 mm,且各土层段施肥性能较稳定,满足果园施肥农艺要求,可为果园、桑园、茶园等开沟施肥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果园施肥是果园种植中的一个重要作业环节,现有的果园施肥机械大多都是针对颗粒肥的,只有部分施肥机械可以施有机肥,但施肥深度达不到要求或需要人工覆土,劳动量大。针对这种情况,研究一种果园有机肥旋切变深施肥机;介绍该施肥机的机械组成、工作原理并分析旋切施肥部件作业时的力学性能,建立相关力学方程,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前进速度、刀轴转速、施肥深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试验和优化,得出因素水平的最优参数组合,即前进速度为0. 1 m/s、刀轴转速为250 r/min、施肥深度为20 cm,此时功率为1. 75 k W,土壤和肥料混合均匀性差异系数为20. 31%,碎土率为81. 36%。结果仅对果园有机肥旋切变深施肥机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基于往复振动方法的枸杞低损采收技术装备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解决枸杞自走式连续采收难题为目标,以往复式振动关键部件采摘方法为核心技术,农机农艺深入融合,建立适宜往复仿形振动采摘模式的枸杞栽培示范区,重点设计隧道式左右和上端阵列往复振动部件总成系统的仿形采摘关键部件,辅助设计柔性接果和输送风选归集系统,结合跨行自走式动力平台,集成研创基于往复振动方法的枸杞低损采收机。夏果初茬枸杞采收试验结果:当振动频率为37.5~50 Hz,枸杞成熟果的采净率为89.5%~96.4%,采净率随着振动频率的提高显著提高;在同一振动频率前提下,随着枸杞成熟度提升,采净率整体提高,成熟度与采净率关联显著。而振动频率为37.5 Hz,含杂率控制在14.4%~18.4%,显著降低含杂率。另外,干果损伤率为3.4%~10.2%,干果损伤率呈现随着振动频率提高而增加的趋势。夏果中茬枸杞采收试验结果:当振动频率为32.5~45 Hz,干果损伤率随着振动频率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数据显示当频率设置为37.5 Hz左右,该机采摘干果损伤率最低。新增误采率随振频变化规律:误采率为4.18%~11.36%,误采率与振动频率关系并不显著。最后,针对秋果,关于37.5 Hz最佳振动频率左右的鲜果损伤试验,显示鲜果损伤率均在5%以内,该机作业效率较高,一机抵30个人工。  相似文献   
34.
我国食用豆机械化收获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食用豆种类多、地域分散、种植模式多样,与之对应的生产装备缺乏,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为低下。实现食用豆机械化收获可采用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两种方式,分段收获机具包括割晒机、起拔机和脱粒机,对于食用豆联合收获,需要解决割台堵塞、脱粒清选破碎含杂高和物料输送系统带来的籽粒破碎等问题,同时要根据不同的生产方式选择相应的机械化收获模式。在有限损失的情况下,食用豆机收综合经济效益高于人工采收,机械化收获节本增效显著。要实现我国食用豆生产机械化,需从因地域特征带来的需求差异、种植规模与生产管理手段、提升品种适应性和机具可靠性等方面入手,实施科技兴农、推进食用豆类生产农机农艺融合,从食用豆机械化低损保质收获技术和食用豆高效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以解决相应生产装备的供给侧难题,实现产业发展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35.
梅松峰  黄钧  陈骏 《农业与技术》2014,(3):154+161-154,161
气象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气象探测工作,而良好的环境则是气象探测获得真实、科学气象数据的基本条件,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和城市建设规划发展,直接影响和干扰着气象探测环境的执法工作,应加大气象环境执法法律法规宣传,增强社会群体自觉执法意识,同时完善气象环境执法机制,提高气象执法力度,降低人为因素对气象探测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36.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洪水预报模型初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洪水预报建模存在泛化能力难以保障,训练速度慢等一些困难。对统计学习理论和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探讨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洪水预报模型的建模方法。通过实例中的应用,该模型显示了泛化能力强,训练速度快,便于建模等优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2006年8月25日,云南省永胜县涛源水稻超高产科技示范场再次传出特大喜讯,由我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制种专家刘文炳研究员选育的Ⅱ优4886超级稻,经国内知名同行专家严格的全丘实割验收1.161亩,计算出亩产高达1279.7kg,打破了他本人选育的Ⅱ优28于2005年现场验收创下的亩产1229.97kg和Ⅱ优6号在2004年现场验收单产1219.9kg的水稻世界单产新纪录。至此,刘文炳选育的3个超级稻,夺取1亩以上水稻单产突破1200kg大关的历史性突破,成为连续刷新水稻世界单产纪录“三连冠”的育种家。令人自豪的是,这3个纪录,都是福建省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承担福建省…  相似文献   
38.
三年10项试验结果表明:串叶松香草的高产栽培技术应包括薄膜育苗;播种时田间持水量保持在80%左右,以当年的褐色种子浸种,播深1~2cm;育苗时间在10月上旬。大田移栽前亩施有机肥5000kg,并掺入一定的氮磷化肥;种植密度以5500~6600株为宜;在7,8月快速生长期,尤其需要及时灌水,并要求灌透。头年刈割2~3次,二年生刈割6次为好,留茬高度15cm;每次割前要施化肥,最迟一次可在11月中旬,对松香草的下年生长并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9.
往复式采茶切割器刚柔耦合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弧形往复式切割器运动规律的复杂性,提出刀片长度不变的假设,建立了切割器的刚体运动方程。进而联合MSC pastrannastran与ADAMS仿真平台,建立了切割器的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了切割器的运动规律及动力学特性。运动仿真的低频滤波结果与假设模型的运动规律一致,高频部分表明切割器运动过程中存在较剧烈的振动。同时,仿真得到切割器的受力、动能、刀片应变能等都与运动同规律变化,同时高频波动。总之,切割器低频运动为三角函数规律,同时存在高频振动和瞬时冲击,切割器的设计、评价分析时,柔性变形和振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0.
为深入研究辊刷式枸杞果-柄脱离分离特性,寻求影响分离效果因素的最优组合,建立枸杞辊刷脱果受力模型,测试枸杞脱果基础力学性能,提出辊刷脱果损伤因素分析,设计手携式小型辊刷脱果装置,可实现辊间距、辊齿距离、辊齿可更换,围绕枸杞采摘质量指标进行辊刷脱果影响因素的正交回归试验,并进行脱果质量影响综合评估分析。试验表明,综合影响辊刷式脱果质量指标的主次因素为:CBA,最优参数组合为A_1B_3C_1,即辊齿间距40 mm,辊齿转速1 200 r/min,辊齿硬度30 HA。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辊齿间距、辊齿转速、辊齿硬度对枸杞脱果质量的影响均不显著性,辊齿硬度显著性略高,试验数据为4GQB—3300标准化种植模下枸杞试验台提供设计依据。为进一步研究枸杞机械化连续收获技术,设计4GQB—3300标准化种植模下枸杞试验台,并开展田间试验。田间试验表明:整株枝条分布在农艺要求位置枝条,连续起枝率为78%,对满足农艺要求单枝条熟果脱果率72.3%,青果脱落率为8.5%,含杂率为7.7%,成熟枸杞破损率33.2%,该思路围绕枸杞机械化连续收获提出一种农机、农艺融合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