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6篇
  17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低磷胁迫下玉米根中磷的运转与再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樊明寿  陈刚  孙国荣 《作物学报》2006,32(6):946-948
磷在植物体内可被活化和循环利用,因此磷的再利用程度成为评价植物磷营养效率的重要指标。低磷胁迫下植物根皮层细胞解体形成通气组织的过程中,原细胞内磷素可能被转运到根尖用于根轴的伸长从而扩大吸收范围,并提高体内磷素的利用效率。本研究旨在检验这一假设。试验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玉米种子根皮层细胞的磷素在细胞解体过程中主要被转运往茎叶重新利用。  相似文献   
72.
本试验研究了内蒙古临河地区甜菜生产中3项主要农艺措施对甜菜经济性状的影响及数量关系。其结果表明:密度是影响块根产量的关键因素,其次是追肥,最后是种肥;3因子对块根含糖率的影响依次是种肥>密度>追肥;若从单位面积的甜菜产糖量来看,3因子的贡献率依次是追肥>密度>种肥。另外,在全面分析各农艺措施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的基础上,确立了临河地区甜菜产糖量8250kg/hm2以上的优化栽培措施,其密度为91500~96000株/hm2,种肥N38.55~54.3kg+P2O532.8~138.75kg/hm2,追肥N124.65~158.25kg+P2O541.55~52.9kg/hm2。  相似文献   
73.
NPR1(Non-expresser of pathogenesis related genes 1)是水杨酸(Salicilic acid,SA)介导的系统获得抗性(Systemic aquired resistance,SAR)的关键调控因子,在水稻中过量表达拟南芥NPR1和水稻NH1/OsNPR1(NPR1 ho...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从临河地区甜菜氮磷代谢特点,分析了该地区近年来甜菜含糖率低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由于氮肥施用过量,磷肥不足,导致甜菜体内氮代谢过旺,磷代谢较弱,体内氮、磷平衡严重失调,特别是在糖分积累期块根中氮代谢加强,致使糖分含量下降。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磷肥,协调氮磷比例是提高临河地区甜菜含糖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5.
植物联合固氮菌及其促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联合固氮菌的研究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联合固氮菌通过不同方式侵入根内或定殖于植物根表,与植物形成互生关系.联合固氮菌不仅可以固定大气的N2,而且产生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另外,有研究表明联合固氮菌通过溶解土壤中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的磷素从而改善植物的磷素营养.文章对联合固氮菌的种类、侵入定殖机理及其时植物的促生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以期为研究固氮菌在生态系统氯素循环中的作用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76.
对甜菜铁素基本代谢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甜菜不同器官以及整株的绝对含铁量是逐渐增加的,收获时达到最高,但其变化规律不同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有所差别;其次,叶丛快速生长期和糖分积累期是吸收铁素的两个高峰期,前期所吸收的量多分配于叶丛,随生育进程分配于叶丛的量虽然逐渐减少,但就绝对量而言,叶丛始终高于块根;第三,甜菜铁素的积累量与干物质的积累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体内的分配率与干物质的分配率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7.
燕麦是一种重要的杂粮作物和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本文以裸燕麦为研究对象,应用解剖学、组织化学方法和石蜡切片法对胚乳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以为其生长发育、遗传育种研究和栽培措施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马铃薯ISSR体系优化及其品种间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适于马铃薯ISSR-PCR反应体系,并了解克新1号、费鸟瑞它、底西芮、大西洋、陇薯3号、青薯168、黑美人7个马铃薯品种在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差异性,本试验利用梯度试验法对ISSR扩增结果影响较大的引物浓度、dNTP的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Mg2+浓度4个因子进行了摸索和优化,并利用筛选出的适宜引物对供试的马铃薯品种进行了ISSR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最适ISSR-PCR反应条件为Mg2+2.0mmol/L、dNTP 0.2mmol/L、Taq 0.04U和引物0.4μM;利用8个ISSR适宜引物共扩增出319个条带,DNA片段长度为200bp~2 000bp,其中多态性条带306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高达95.92%;以GD值0.51为基准,7个材料分为3类:大西洋、底西芮、青薯168、克新1号和费乌瑞它5个品种为一类,品种陇薯3号和黑美人各单独为一类.  相似文献   
79.
苗期水分亏缺对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费乌瑞它’和‘克新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在马铃薯苗期设置重度水分亏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35%)、轻度水分亏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50%)和充分灌溉(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5%)3个水分处理,其他时期均充分灌溉,研究了马铃薯苗期不同水分亏缺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品种生育前期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随苗期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复水后,从出苗后22 d至收获的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积累一直表现为:轻度水分亏缺>充分灌溉>重度水分亏缺,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后,马铃薯存在明显的复水补偿效应。收获时2品种的块茎产量依次为:轻度水分亏缺>充分灌溉>重度水分亏缺,其中,轻度水分亏缺处理的商品率均高于其他2个处理,而单株结薯数表现为:充分灌溉>轻度水分亏缺>重度水分亏缺,说明适度的水分亏缺通过控制结薯数与增加块茎重量产生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80.
水分对马铃薯源、库、流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铃薯产量的形成是源、库、流互作及协调的过程,水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综述了水分对马铃薯源、库、流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开展马铃薯源、库、流的水分调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