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51篇
  25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以大量的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试验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农业生产周期内耕作土壤一维垂直入渗过程的类型、特性及各自的成因,并对照实际生产过程分析了各类型入渗过程对应的土壤条件。结果表明,在以年为周期的农业生产期间,大田土壤入渗过程大致分为3种类型,即:肥胖型、渐变型和扁平型;不同类型的入渗过程与不同的农业生产阶段和土壤理化条件相对...  相似文献   
43.
低温区温室大棚滴灌系统设计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低温区大棚滴灌系统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实践和研究,在揭示建设中所遇到的供水水源工程建设、灌溉水升温和灌溉水质保障等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敞口地下长方形升温水池升温快、成本低,风险小,应作为大棚升温设施的首选;采用更换棚顶保温材料、设置升温池封堵筛网和沉沙坑等综合措施保障滴灌系统的正常运行;温室大棚滴灌毛管布设间距取40cm更为适宜;温室大棚滴灌供水系统很有必要安装补水自动化控制系统和适当加大供水管网埋深。研究结果可为低温区温室大棚滴灌系统的设计、管理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4.
基于9种土壤脱水过程中土壤密度和含水率的跟踪实测数据,揭示了脱水过程中地表土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分析了土壤结构与含水率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脱水过程中,土壤密度与含水率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二次函数相关关系;当含水率在某值以上时,土壤密度随含水率降低逐渐增大,而在此含水率值以下时,土壤密度随含水率降低而减小,但减小的幅度要小于增大的幅度,即灌水和脱水过程的综合作用结果是使土壤密度增大。  相似文献   
45.
农田耕作土壤田间持水率的BP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确定疏松黄土的灌溉制度,基于黄土高原区农田耕作层土壤田间持水率的测试资料,建立了以土壤理化参数包括土壤体积质量、黏粒量、粉粒量、有机质量为输入变量,田间持水率为输出变量的BP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控制在7%以内,在可接受的范围,表明利用土壤基本理化参数预报农田耕作土壤的田间持水率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区耕作农田土壤水分调控和灌溉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6.
灰色GM(0,N)模型在土壤田间持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田间持水量测定试验数据及土壤理化参数测定试验数据,运用灰色预测理论对田间持水量与土壤理化参数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建立以土壤密度、土壤粉粒质量分数、土壤黏粒质量、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为输入变量的GM(0,N)土壤田间持水量预测模型。对所建模型进行残差检验、关联度检验、后验差检验证明所建模型是可行的,实现了少数据、贫信息情况下利用土壤常规理化参数对土壤田间持水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47.
为探索获取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参数新途径,以山西省黄土高原区农耕土壤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系列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试验,拟合得到了Gardner模型参数a和b,同时测定了土壤基本理化参数,建立了由Gardner模型参数a、b和土壤基本理化参数组成的数据样本。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土壤各基本理化参数与Gardner模型参数之间的关联度,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建立了以关联度较大的土壤容重、黏粒含量、粉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全盐量为输入因子,以Gardner模型参数a和b为输出因子的预报模型。研究表明:以土壤容重、黏粒含量、粉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全盐量为输入因子,对Gardner模型参数a与b进行预报是可行的,参数a、b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3.96%、4.68%,吻合度高,预测效果好。该研究结果可为获取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参数提供技术手段,同时可促进土壤传输函数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8.
改善原始盐碱荒地入渗能力措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不同处理的盐碱土柱的积水入渗试验,分析比较了掺沙、掺肥、掺沙肥、掺石膏4种措施对盐碱土壤入渗能力改善的效果。结果表明,采取的4种措施都有助于盐碱土壤入渗能力的改善,但改善效果差异较大;掺沙肥措施的效果好于单独掺沙、掺肥措施,掺石膏措施的效果更好于掺沙、掺肥、掺沙肥的效果。比较4种措施的优缺点,建议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49.
非充分供水与充分供水入渗模型参数间关系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均质土壤的非充分供水与充分供水入渗试验数据,分析了非充分与充分供水入渗过程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非充分与充分供水入渗Kostiakov三参数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非充分供水积水后入渗过程以充分供水入渗过程为渐近线;非充分与充分供水入渗参数α的比值m随着供水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砂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土干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它们之间都较好地符合乘幂函数关系;非充分供水稳定入渗率等于同条件下的充分供水稳定入渗率;非充分供水入渗系数K1等于供水强度与稳定入渗率之差。  相似文献   
50.
秸秆还田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基于中国北方干旱地区18年的长期秸秆还田田间定位试验,开展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施肥时期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春施肥对应处理相比,不同方式秸秆还田秋施肥具有显著增产效果,18年累计增产玉米籽粒9.71~15.58 t/hm2,增产率为8.33%~16.19%;同时,玉米生育期耗水量减少,土壤贮水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4种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18年总产量、总水分利用效率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秸秆过腹还田、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秸秆未还田.不同的降水年型,对各处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也存在较大影响.正常年型玉米产量最高,偏旱年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秸秆覆盖还田秋施肥对偏旱年份的增产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