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籼粳杂交稻钵苗摆栽超高产栽培模式下适宜的控释氮肥运筹。试验于2016—2017年在安徽庐江进行,以当地高产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设置控释氮肥一次性基施(single basal application of CRNF,BC)、与尿素分蘖肥配施(basal application of CRNF combined with urea top-dressing at the tillering stage,BC+TU)、与尿素穗肥配施(basal application of CRNF combined with urea top-dressing at panicle initiation,BC+PU)三种运筹模式,以尿素分次施肥(conventional high-yield fertilization,SU)和不施氮肥(0N)为对照,研究控释氮肥运筹对钵苗摆栽籼粳杂交稻产量、氮肥吸收利用及相关农艺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氮肥阶段释放基蘖肥:穗肥比例为7∶3,较传统优化氮肥运筹SU(6∶4)整体表现基蘖肥冗余,穗肥不足,因而BC和BC+TU处理显著降低了钵苗摆栽籼粳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与BC和BC+TU处理相比,BC+PU通过基肥减量和尿素穗肥配施,在保证水稻营养生长期基本氮素供应的同时,显著增加了穗分化至成熟期氮素吸收,促进了穗分化至成熟期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在稳定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同时,显著提高了钵苗摆栽籼粳杂交稻每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很好的匹配了钵苗摆栽籼粳杂交稻全生育期氮素需求。BC+PU两年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为12.2~13.1 t hm-2和43.8%~44.1%,分别较BC显著提高7.4%~9.2%和48.5%~59.9%,较BC+TU显著提高8.0%~11.9%和63.9%~74.5%。另外,BC+PU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与SU无显著差异,但由于大幅降低了施氮人工成本,最终提高净收益6.5%~12.3%。在籼粳杂交稻钵苗摆栽超高产栽培模式下,采用70%控释氮肥+30%尿素穗肥处理可有效取代常规尿素分次施肥,获得无显著差异的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同时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单季中稻施肥技术浅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对安徽省单季中稻施肥的种类和数量、时间与方法等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施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就高产栽培条件下单季中稻施肥技术的改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倒伏与产量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量对水稻倒伏、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施6、9、12、15kg的氮肥,秧苗移栽后,对每处理水稻各生长期内生物学性状及水稻倒伏后生物和经济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氮肥15kg的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增加有明显促进作用,植株生长量明显增大;与对照(氮肥6kg)相比,氮肥9、12、15kg这3个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了50.74%、89.11%和94.48%,抗倒伏机械强度分别为对照的103.97%、132.01%和89.83%;氮肥12kg处理的稻谷抗倒伏能力最强,产量较高。[结论]该研究为水稻生产合理施肥提供了参考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采用日立L-8800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4个中籼稻不育系、8个中籼稻恢复系及由此配制的10个杂交稻F1代糙米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杂交稻F1稻米各组合间氨基酸含量有一定差异,10个F1中,以明两优6号、绿敏S/4HZ021和绿敏S/凤恢35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绿敏S/4HZ021赖氨酸含量最高,明两优6号亮氨酸含量最高;F1代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色氨酸未测)均高于双亲含量;母本中以绿敏S为好,用此母本选配的杂交组合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绿102S为母本的组合在所有组合中最低;父本对F1代氨基酸含量影响受母本所控制,需考虑配合力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杂交中籼稻防倒延衰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和调查,研究了安徽省杂交中籼稻发生倒伏和早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除了品种的遗传因素以外,肥、水管理不当和病虫危害是造成倒伏和早衰的主要原因。从土壤调控、旱育壮秧、肥水管理和化学调控等方面提出了杂交中籼稻防倒延衰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量对两系杂交中籼稻产量和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高产水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为材料,在常规大田生产条件下,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对两系杂交中籼稻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以及功能叶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55 kg·hm-2范围内,两系稻产量、群体质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以255 kg·hm-2施氮处理的产量最高(11786.4 kg·hm-2)、氮肥农学利用率最大;施氮量增加到300 kg·hm-2,产量、群体质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均下降。氮素营养影响水稻衰老进程,适宜施氮量(255 kg·hm-2)和较高氮肥农学利用率,能保证两系杂交中籼稻齐穗后功能叶不早衰,有利于后期植株光合能力提高和光合产物积累,使后期物质积累贡献率提高,为获得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南方丘陵山区茶稻间作复合系统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皖南丘陵山区茶稻问作复合系统的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稻间作复合系统叶面积指数高于单作茶园,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等资源。盛夏季节水稻拔节后高度高于茶树,其遮荫作用使间作茶园荼蓬面温度比单作茶园降低2.1~2.3C(晴天)和0.3~0.4C(多云),光照强度降低40%以上,相对湿度增加6%~ll%(晴天)和3%(多云),问作茶园每公顷土壤流失量较单作茶园减少159.5%,害虫天敌的数量增加,主要害虫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到防治标准以下,不需要施用农药。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杂交中籼两优6326产量及穗粒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两优6326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对株高、穗长及千粒重的影响不大.降低密度和提高施氮量有助于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旱作水稻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份粳稻和22份籼稻为材料,研究全程旱作对水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 旱作粳稻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呈显著性负相关,旱作籼稻直链淀粉含量与其它品质性状间相关系数没有达到显著水平.(2)综合多元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旱作粳稻外观品质(垩白率X4、透明度X6和垩白度X5)、蒸煮品质(碱消值X7、胶稠度X8)和营养品质(粗蛋白X10)与稻米理化品质关系密切,回归方程为Y=1.485X4-0.228X5 0.710X6 35.234X7 2.646X8 0.233X10-89.552(R2=0.934**);旱作籼稻碱消值(X7)、整精米率(X3)和粗蛋白(X10)与稻米理化品质关系密切,回归方程为Y=0.966X3 59.683X7 0.149X10-37.972(R2=0.503*).初步建立旱作水稻品质评判方式.  相似文献   
20.
依据2年的水稻水分生产函数专项试验和淠史杭灌区试验总站历年试验统计资料,结合面上调查和室内理论分析计算,建立了适合淠史杭灌区水稻的"作物-水模型",确定了模型的结构形式和参数取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稻优化灌溉制度数学模型,并采用动态规划方法求出不同水文年型以产量为目标的优化灌溉制度,为淠史杭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