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随着人们对稻米需求量日益增加,水稻(特别是优质稻米)产出需保持逐年增长趋势,但水资源紧缺及水稻生产中过量氮肥投入致环境承载压力增大等因素均阻碍水稻生产。因此,水稻生产当前面临的矛盾是如何在减少资源(水分和氮素)投入条件下产出更多优质稻米,节水省氮栽培模式下获得高产优质稻米是未来水稻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笔者回顾水分管理制度(节水栽培模式、灌溉模式及土壤含水量)、氮肥管理制度(施氮量和施氮方法)及水氮协同管理对灌区水稻产量、品质和水/氮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阐明水氮互作对优质高产高效水稻的生理生态调控机制,提出灌区优质高产高效水稻实现过程中潜在的关注点及相应的研究构想。  相似文献   
32.
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单季中稻旱灾原因浅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水资源现状、水稻旱胁迫成灾的原因、栽培习惯和技术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水稻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提出了减灾稳产增效对策。  相似文献   
33.
本文根据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和概括了安徽省不同条件下的5套稻作灌溉和节水模式的技术要点、适应条件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4.
水稻黄叶突变体的剑叶衰老与保护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野生型龙特甫B为对照,研究了其黄叶突变体黄玉B剑叶衰老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花后5~25d,黄玉B剑叶的叶绿素、蛋白质含量的降低以及丙二醛(MDA)的增加幅度明显比龙特甫B慢,其酶促防御系统的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小,相对稳定,清除衰老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强。本文还对水稻衰老生理指标判断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5.
不同叶龄期追施N、K穗肥对中粳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粳稻品种皖稻68为材料,研究不同叶龄期追施N、K肥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倒3叶追施N肥产量最高,各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倒4叶期追施K肥产量最高,各追肥处理都极显著高于对照.(2)倒3叶期追施N肥显著提高穗粒数,而对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影响较小;倒4叶期追施K肥显著提高穗粒数和结实率,而对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小.(3)穗肥的合理施用能有效控制无效分蘖生长,提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并能提高群体的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提高粒叶比,协调群体源库关系,塑造抗倒株型,提高抽穗到成熟期的群体光合生产量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介绍了超级稻新两优6号制种技术规程要点。  相似文献   
37.
以孕穗期水稻剑叶为材料,建立了HPLC法,对水稻中的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玉米素(Z)和水杨酸(SA)等5种植物内源激素进行分离和测定。以甲醇为提取溶剂,再经SPE C18小柱过柱子除杂。HPLC分离采用C18(5μm×4.6×250 nm)反向色谱柱,最终采用PDA检测;以甲醇-水(0.5%乙酸)为流动相,流速为0.9 m L/min,进样量为20μL,在波长254 nm、272 nm和236 nm下同时检测。洗脱梯度为:0~4 min,A:20%~30%;4~10 min,A:30%~48%;10~20 min,A:48%~80%;20~30 min,A:80%;30~35 min,A:80%~20%;35~40 min,A:20%。结果表明,5种激素峰形良好、尖锐且保留时间稳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3.125~1000 mg/kg,决定系数R2>0.9996,加标回收率达45.73%~116.70%。同时,本研究采用建立好的方法对不同胁迫处理下孕穗期水稻剑叶中内源激素含量进行了分离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8.
安徽省单季中稻播栽期和密度与产量关系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对安徽省南、北单季中稻区水稻的播栽期和密度及其与产量关系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分析了影响产量进一步提高存在的问题。并就高产栽培条件下的适宜播栽期与密度进行了讨论,就解决的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9.
水稻冠层叶片含水量(leaf water content, LWC)快速无损监测对指导稻田精准灌溉和提高水稻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试验设置3个不同水分处理(传统淹灌、轻度干湿交替-15 kPa、重度干湿交替-30 kPa),于水分敏感期(抽穗-灌浆期)动态监测顶1叶(L1)、顶2叶(L2)和顶3叶(L3)的光谱数据和叶绿素荧光参数,通过全光谱波段筛选出水分敏感波段,建立新型植被指数,结合叶绿素荧光参数,以期建立基于叶位组合的水稻冠层LWC精准监测模型。结果表明:水稻叶片水分敏感波段在近红外波段(1 000~1 400 nm),所构建新型植被指数NDSII((1114,1387))较传统植被指数能更好地监测LWC;通过筛选与LWC有高相关性的荧光参数,基于实际光量子产量Y(Ⅱ)和植被指数NDSII((1114,1387))的耦合监测模型较单一植被指数NDSII((1114,1387))模型精度提高71.807%~83.976%。与单叶相比,L2...  相似文献   
40.
2003年安徽省中稻花期高温热害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根据对2003年安徽省江淮地区单季中稻结实率的调查,结合气象资料和栽培技术资料进行分析,初步认为,2003年安徽省单季中稻大面积严重减产的主要原因是花期持续高温导致结实率严重下降,同一品种抽穗期不同,受害程度不同;同田块不同稻穗或同一穗的不同部位颖花,受害程度也有差异,表明花期与高温重叠时间越长,受害越重.不同品种间凡是高温期抽穗开花的,结实率均下降,但程度有差异,可能与不同品种的耐热性有关.还对今后的防御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