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明长江下游地区味优高产协同粳稻品种共性农艺与生理特征,为实现区域稻米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18年和2022年,分别采用14个和13个常规粳稻品种开展品种筛选试验,系统比较不同品种的产量及构成、食味品质及质构特性,以及生物量、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群体光合势(LAD)等农艺与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品种间的食味值和产量具有较大变幅,为此,按食味值和产量进行聚类,将不同水稻品种分为味中低产(ML)、味中高产(MH)和味优高产(GH)3种类型。GH类型品种2年的平均食味值和产量分别为68.5和10.2 t·hm-2,较MH和ML综合提高食味值6.8%、产量14.6%。从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表现来看,与MH和ML相比,GH类型品种表现最高的结实率和口感得分。从生物量积累的过程来看,GH类型品种增加了灌浆初期的干物质积累比例,表现最高的抽穗-抽穗后15d的干物质积累。进一步分析此阶段干物质积累成因发现,GH类型品种在稳定增加LAD的同时,显著增加了茎鞘中NSC的转运率。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结实率与口感得分、抽穗-抽穗后15...  相似文献   
42.
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的农学概论课程为对象,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及考核制度改革3方面出发,探析教学改革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调研结果表明:教学改革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对农业知识的兴趣爱好、查阅文献能力、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大幅提升。教学改革后,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加深了对农业的认知和兴趣,更为重要的是显著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该项教学改革措施为安徽农业大学农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实施提供了参考,为其他课程改革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43.
案例研讨型课程教学模式在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中的应用,就是以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为核心的一种过程化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科学设置教学案例、引导学生集体讨论、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等方式,发挥学生在课堂和学习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将研究和讨论有机地融合于教学全过程。通过实施案例研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工作,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增强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4.
水稻秧苗的识别是水稻插秧机自主导航系统的关键内容之一。针对插秧机机器视觉导航中稻田图像秧苗与背景分割问题,建立了基于RGB(红绿蓝)颜色空间的秧苗表面颜色模型。通过颜色特征对秧苗图像进行处理,使用Photoshop软件获取秧苗部分和背景R,G,B分量值;通过对G R值与G B值的分析统计,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分界关系:各自的权重与各分量的乘积之和为某个定值;为方便分析,选取权值a,b为05,即ExG因子,采用Otsu法获取定值最佳值,最大程度分割出目标和背景。与适合于大多数绿色作物的传统RGB法进行比较,并采用分割质量因子和算法运算时间作为评判标准,分析各算法的综合性能。试验发现,ExG因子结合Otsu分割法分割效果相对理想、稳定性更高,而且耗时更短。  相似文献   
45.
2ZGK-6型可调宽窄行高速水稻插秧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我国水稻生产存在类型品种多、土壤水肥条件差异大,现有水稻插秧机作业行距固定,难以满足水稻生产对插秧行距的要求等问题,研究设计了2ZGK-6型可调宽窄行高速水稻插秧机,其插秧宽行距为300 mm,窄行距为200~300 mm,可以调节。该机器是在久保田SPU-68C型高速水稻插秧机基础上研制而成,根据插秧行距可调要求,确定了关键结构参数,并设计了正反向双螺旋行距调节机构、偏心轮锁紧装置和分体组合式秧箱等关键部件。样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作业性能良好,伤秧率小于2.5%,漏插率小于3%,相对均匀度合格率大于96%,漂秧率小于2.5%,翻倒率小于2.5%,插秧深度合格率大于92%,均符合《水稻插秧机技术条件》(GB/T 20864-2007),满足实际生产要求,提高了水稻生产率和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46.
干旱区控制灌溉下水稻光合特性与蒸腾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1—2012年在干旱区(新疆石河子市)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淹灌(W1)、控制灌溉(W2)和旱作(W3)等栽培模式下的产量构成、光合特性及蒸腾效率,以期为干旱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开花前,净光合速率(Pn)在W1和W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花后,W1处理Pn分别高出W2、W3处理11.29%~20.91%和38.65%~52.03%;在饱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W2处理净光合速率较W1处理轻微降低,羧化效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可与W1持平,并显著高于W3处理(p0.05),W2处理花后光合生产能力受限主要因其在非饱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大幅降低所致;W1处理全天各时间段Pn高于W2和W3处理,午后时段处理间差异较上午更大;最终,W2处理产量仅降低4.43%~18.72%,而W3处理降低31.23%~39.45%;在整个生育期,W2处理蒸腾效率最大,显著高于W1、W3处理(p0.05)。综上所述,W2处理在干旱区表现出高产高效生产潜力,提升灌浆期午后光合生产能力可能对于进一步提高旱区水稻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机插水稻双膜育秧培育壮秧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试验设播种量和营养土厚度 2因子 ,每因子 5水平 ,本田期增加施氮量、施磷量和栽插密度 ,组成 5元 2次回归正交设计。通过对秧苗素质、大田机插质量和产量结构的考察 ,得出机插水稻双膜育秧 ,以播种量 80g/盘和营养土厚度 2 .5cm组合为最佳  相似文献   
48.
在江苏省泰兴市利用多源Landsat/TM遥感影像提取植被指数NDVI,并对不同时期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显示:拔节期NDVI与LAI的相关性较好,线性拟合模型的决定系数达0.7659;利用拔节期线性拟合模型对开花期的LAI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较为一致,RMSE为0.426.表明利用拔节期LAI监测模型推测开花期的LAI数据信息是可行的,有利于区域冬小麦的LAI分级图的快速制作.该方法可为大面积冬小麦长势信息的及时、快速获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9.
水稻穗发育畸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年调查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水稻穗发育畸形的症状和发生特点,初步确定为水稻线虫危害所致,并提出了目前的应对措施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0.
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同栽插秧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人工插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同栽插秧机,可以同时栽插2行父本钵体苗和10行母本毯状苗。该机器在2ZT 9358型乘坐式水稻插秧机的基础上研制而成,根据杂交水稻制种农艺要求,确定了关键结构参数,并设计了父母本秧苗分插机构和移箱机构螺旋轴等关键零部件。田间试验表明:该机作业性能良好,生产率为0.35 hm2·h-1,父本秧苗和母本秧苗的伤秧率分别为2.7%,2.4%,漂秧率分别为2.2%,2.0%,漏插率分别为3.1%,3.2%,翻倒率分别为2.5%,2.1%,插秧深度合格率均为94%,相对均匀度合格率分别为90.5%,91.8%,符合水稻插秧机技术条件(GB/T 20864-2007),可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