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林业   181篇
农学   160篇
基础科学   141篇
  97篇
综合类   1096篇
农作物   125篇
水产渔业   126篇
畜牧兽医   959篇
园艺   103篇
植物保护   9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6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探索芦笋种植对冷凉沙化区土壤的改良效果,在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以未种植芦笋裸沙地为对照(CK),设置种植芦笋1、2、3和4年共4个处理,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种植年限芦笋田土壤理化特性和芦笋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与CK相比,随种植年限增加,土壤黏粒和粉砂粒含量递增,砂粒含量递减,土壤容重递减,土壤田间持水量递增;土壤pH和可溶性盐浓度(EC)递减;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逐年递增。种植芦笋3年的土壤粒级、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pH、EC值、土壤肥力发生显著变化;连续种植芦笋4年的土壤黏粒含量较CK增加到29.8%,粉砂粒含量增加到12.6%,砂粒含量降低到57.6%,田间土壤持水量显著提高,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土壤由砂质壤土向砂质黏土转变;土壤pH降低0.75,EC值降低0.08mS/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8.89%,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95.12%、94.92%和45.40%;芦笋产量达6 037.5kg/hm 2。综合分析,连续种植芦笋4年可改善沙化土壤的物理结构,提高土壤养分,降低盐碱程度。芦笋是冷凉沙化区土壤改良的先锋作物之一,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  相似文献   
102.
新疆农业用水占到全社会用水量的95%,面对水资源的紧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至关重要。棉花作为新疆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有义务承担节水灌溉的重任。从棉花支持政策入手,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棉花支持政策对新疆节水灌溉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支农投入和信贷支农投入的增加都对新疆节水灌溉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提出加大财政支农和信贷支农的相关对策,以加快新疆节水灌溉发展。  相似文献   
103.
104.
黑木耳单季稻轮作模式是景宁县发展循环农业和"千斤粮万元钱"的重要模式,是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已成为景宁县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新典型。  相似文献   
105.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乳脂率奶牛瘤胃微生物及其代谢物的差异。本试验基于江苏省某奶牛场2020年的中国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选取胎次、泌乳天数及产奶量相近的高乳脂率奶牛(H组)及低乳脂率奶牛(L组)各5头,收集瘤胃液及奶样,测定常规乳成分指标、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消化酶活性;通过16S rDNA测序和非靶向液相色谱-质谱(L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瘤胃微生物组成及其代谢物。结果显示:相同饲粮条件下,H组和L组的乳脂率分别为5.82%和3.60%,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H组瘤胃液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高于L组(P <0.05)。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瘤胃内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且H组Kiritimatiellaeota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L组(P<0.05)。在属水平上,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解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clasticum)和琥珀酸弧菌科UCG-001(Succinivibrionaceae_UCG-0...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老官台全新世黄土剖面12种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结合本剖面已测定的粒度、磁化率、光释光(OSL)年龄,研究和揭示了它们在表生环境下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古气候意义。微量元素在风化成壤过程中,其活动性由强至弱顺序为BaSrCdPbLiZnCuCrMnCoRbNi。其中Rb、Li、Cr、Co、Zn、Cu、Mn、Ni八种元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相对富集,含量较高;Sr、Ba、Cd三种元素在土壤中相对淋失,含量较低;但Zn、Cu、Mn、Ni、Pb五种元素对黄土层和土壤层的区别不是很明显。因此,Rb、Li、Cr、Co的高含量反映了较温湿的成壤环境,低含量反映了较冷干的粉尘加积环境;而Sr、Ba、Cd低含量反映了较温湿的成壤环境,高含量反映了较冷干的粉尘加积环境。Pb、Zn、Cu、Mn、Ni、Cd元素含量在表土层中的富集主要与现代耕作活动或工业污染有关,反映了人类活动强度的不断增强。LGT剖面主要微量元素的变化清楚地记录了关中盆地自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环境经历的显著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07.
豫西百合主产区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8年对豫西百合主产区病害发生情况的田间调查,发现危害百合生产的病害主要有13种,其中,百合扁茎病在过去的文献上未见报道。同时分析了该地区百合病害严重发生的原因,总结出了一套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8.
氮素对小麦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和能量转化特性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LI-6400光合仪和Mini-PAM型便携式荧光仪检测不同氮素水平对旱地(定西35号,耐旱)和水地(宁青4号,不耐旱)小麦幼苗光合与荧光及瞬时水分利用效率(IWUE)的影响。结果表明,耐旱品种对氮素处理比较敏感。耐旱和不耐旱小麦幼苗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电子传递速率(ETR)、胞间CO2浓度(C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气孔限制值(Ls)对3个氮素水平的响应基本一致:2个品种N15(15mmol.L-1)处理的Pn、Gs、ETR显著高于N5(5mmol.L-1)和N30(30mmol.L-1)处理;N5处理的Ci和qP高于N15和N30处理,且3个氮素处理间差异极显著;N30处理的Ls高于N5和N15处理,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2个品种的PSⅡ总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和IWUE对3个氮素的响应不同:水地品种N15处理的Yield和N30处理的IWUE最高,而旱地品种N5处理的Yield和N15处理的IWUE最高。  相似文献   
109.
提出甘肃省草地资源退化状况,分析得出人为破坏、草地超负荷利用、草地鼠虫害频繁发生、草地群落物种数减少、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不合理的开矿、草地保护、管理意识不强等因素导致了甘肃省草地资源的日益退化。最后指出要恢复草地生态系统,必须从以下七个途径入手,既①强化宣传教育,依法管护草地资源;②科学规划,分类指导;③规模种植,加快人工草地建设;④加强围栏封育;⑤大力实施草地改良;⑥依靠科技进步,保护和建设草地资源;⑦从空中要水。这将对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0.
温度对南方水蜜桃贮藏生理及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贮藏模式对南方‘湖景蜜露’水蜜桃贮藏生理及货架期品质的影响,探索适宜的贮藏温度,为南方软质型水蜜桃贮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设置不同贮藏温度25℃、5℃、2℃和0℃,测定桃果实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总酸以及Vc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0℃贮藏与25℃、5℃和2℃相比,能较好保持‘湖景蜜露’桃果实整个贮藏期间TSS和TA的含量,显著降低果肉硬度的下降,明显抑制果实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的增加,推迟呼吸峰出现的时间,延缓桃果实膜脂过氧化的发生,果肉未出现糠化等冷害症状,表现出较好的贮藏效果。同时经0℃贮藏28 d出库后,桃果实在常温3 d的货架期内,果肉可以正常软化,食用品质未发生明显劣变。【结论】南方软质型水蜜桃较适宜的贮藏条件为0℃贮藏28 d,出库后放置在20℃条件下货架期约为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