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高油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油菜新品种凯育11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适应性好、优质丰产的杂交油菜品种,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YD01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18R为父本,成功配制杂交油菜新品种凯育118。该品种在2010—2012年国家中游区域试验20个试点中18个点增产,2个点减产,2年平均产量162.93kg/667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00%;2年平均产油量76.43kg/667m2,比对照中油杂2号(61.36kg/667m2)增加13.09%。2年含油量平均为46.80%,芥酸含量均为0,硫甙含量平均18.51μmol/g饼。2012年12月通过国家中游区域试验并获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油2012004)。适宜湖北、湖南、江西冬油菜区种植。  相似文献   
22.
秦信蓉  喻时周  沈奇  赵云  杜才富 《种子》2013,32(2):104-106
为了选育出优质丰产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适应生产需要,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系0848 A作母本,双低恢复系18 R作父本,育成了高油分双低油菜新品种油研818。在2010~2011年国家下游油菜区试中,共16个试验点,12个点产油量增产,增产率为75%。产油量2年平均为74.83 kg/667 m2,比对照秦优7号(68.84 kg/667 m2)增加8.70%。含油量平均为46.53%,在该组参试组合中位居第2。2年芥酸含量分别为0.2%和0.0%,硫甙含量分别为22.87μmol/g(饼)和22.25μmol/g(饼)。于2011年11月通过国家冬油菜下游区试审定并定名为油研818。适宜在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23.
棉花新品种DUS测试方法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奎敏  沈奇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0):159-160
介绍了棉花DUS测试的涵义,阐述了棉花DUS测试的内容及测试方法,分析了棉花DUS测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后续的测试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对胡芦巴中性杂多糖酶解的工艺条件及其产物对青春双歧杆菌增殖作用进行研究.以还原糖得率为参考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酶量的参数进行优选,观察了水解效率不同的两种方案的酶解产物及其中不同分子量的组分对青春双歧杆菌的增殖效应.结果表明,方案5即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9 h和酶量6%,最有利于胡芦巴中性杂多糖的酶解,其产物更有利于双歧杆菌增殖,该方案的胡芦巴中性杂多糖酶解产物经Sephadex G-150柱层析,得到两个主要组分,其均分子量分别为4.5×104和7.5×103,并证实分子量较小的多糖酶解片断更有利于青春双歧杆菌的增殖.  相似文献   
25.
紫苏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苏是传统的多用途经济植物,具有多种药食功效,是我国卫生部首批公布的60种药食兼用植物之一,极具开发价值,在国内外不断掀起研究热潮。为建立紫苏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奠定理论基础,对近年来紫苏在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6.
为紫苏种质资源利用提供参考,利用14对SSR引物对13个紫苏品种(系)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从13个紫苏品种(系)中共检测出51条清晰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7条,占92.16%。2)13个紫苏品种(系)的遗传距离为0.086~0.576,平均遗传距离为0.336;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424~0.914,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54。3)在遗传距离(SM)为0.59时,13个紫苏品种(系)可聚为2类群。类群Ⅰ为开阳紫苏(CK)1个品种(系),类群Ⅱ包括奇苏1~6号及其原种1~6号共12个品种(系)。在SM为0.67时,类群Ⅱ又可分为2部分,第1部分包括奇苏1号和奇苏6号及其原种1号和原种6号共4个品种(系);第2部分包含奇苏2~5号及其原种2~5号共8个品种(系)。在SM为0.80时,原种2号、原种3号和原种4号的亲缘关系最近,但经系选改良后,其亲缘关系已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27.
月桂酸是在清洁用品和医药产品中有重要用途的中链脂肪酸。椰子中富含月桂酸特异的溶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克隆该基因在油菜中表达若可获得含月桂酸的油菜新种质,将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为获得脂肪酸成分改良的油菜种质资源,从椰子胚乳中克隆出该基因并构建35S驱动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油菜子叶柄,在获得的约20株的转化苗中已鉴定有6株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28.
针对我国黄瓜育种现状,以中农15号为对照,对8个黄瓜杂交新组合的单株产量、平均单瓜重和果实形状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以组合XUE1×DDX、XUE1×EP6392、ZR×ZL-1较高,分别比对照提高59.68%、52.13%、50.21%,达极显著水平;单瓜重以JY308×mm86、ZL-1×EP6392、ZK×L3较高,分别比对照提高21.02%、19.75%、17.68%,达极显著水平;结瓜数以XUE1×DDX、XUE1×JY308、XUE1×EP6392较多,比对照分别提高68.18%、50.00%、45.46%,达极显著水平;第一雌花节位以XUE1×DDX、XUE1×EP6392、XUE1×JY308较低;从果长、果径、瓜把长及果肉厚综合而言,以XUE1×JY308较为理想。因此,XUE1×DDX、XUE1×EP6392、ZR×ZL-1、XUE1×JY308可作为理想的设施黄瓜栽培新品种进一步进行区域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29.
紫苏是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随着近年来其营养保健功能的重视和开发,紫苏已成为很有发展潜力的食药两用型作物。该研究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选育的2个紫苏材料奇苏1号(油用型),奇苏3号(叶籽两用型)为研究材料,研究一般肥力水平下,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紫苏的经济产量及相关农艺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农艺学性状随栽培密度变化表现一致。其中,株高、茎节数、一次有效分枝长度、分枝位、单株穗数、单株产量与栽培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主穗长度与主穗粒数与栽培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栽培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2个品种的单产均表现为随栽培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栽培密度与紫苏单产建立回归方程,2个紫苏品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54.046 5+96.777 1x-45.719 8x2(r=0.999 4)及y=38.717 6+42.111 3x-16.757 7x2(r=0.999 8)。根据回归方程,奇苏1号最适栽培密度为158 745株/hm2,籽粒产量可达1 578.90 kg/hm2。奇苏3号最适栽培密度为188 745株/hm2,可产籽粒977.55 kg/hm2,每公顷同时还可收获约3 000 kg紫苏干叶及2 400 kg紫苏梗。该研究结果将为紫苏品种推广、高产栽培及综合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0.
为提高油菜组织培养成功率,阐述了从油菜组织培养过程、影响组织培养的因素、组织培养中污染原因及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