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0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9篇
  28篇
综合类   363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闽江口琅岐岛风景区朴树种群天然更新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的天然更新影响着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动态变化,是种群得以增殖、扩散、延续和维持群落稳定的一个重要生态过程;植物天然更新受环境条件、干扰(自然和人为),以及更新树种的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特性及其与周围树种之间的关系等影响.植物在不同干扰条件下的繁殖对策可以反映植物对干扰的适应能力和生殖潜能,有助于理解植物对各种自然和人为干扰因素及其资源环境、生态过程和生态格局的适应意义(Bond et al.,2003);科学地认识一种植物的天然更新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是制定合理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进行自然资源保护和发展的生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42.
森林经理学科近30年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计量的原理和方法,对1983~2012年我国森林经理学科学术论文发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经理学科学术论文数量呈周期性波浪式增长,年均发表论文265篇,平均周期为3年;论文平均作者数为1.973人,2人以上合著率为50.36%,高产活跃作者群相对薄弱;基金论文比例偏低;林业科技期刊和农林种类的大学学报是森林经理学论文主要来源期刊,发文量最多的20种期刊的影响力偏低;森林经理学学术论文的被引频次和被引率整体上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高被引论文主要来源于北京林业大举、东北林业大肇、中国林业科举研究院等机构。  相似文献   
43.
天禾3号是以矮败小麦为母本、天禾07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通过多年选择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于2012年10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会审定。在2009-2010年和2010-2011年河南省15个区试点中,平均产量为530.5 kg/亩、579.3 kg/亩,分别居15个参试品种第3位、第2位。在2011-2012年河南省11个生产试验点中,11点增产,平均亩产535.5 kg/亩,居7个参试品种第1位。天禾3号半冬性、高产、广适,品质指标达到优质中筋小麦标准,适宜在河南省高肥水区种植。  相似文献   
44.
马牙枣日光温室促成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牙枣日光温室促成栽培,不仅丰产性好、果实品质优、商品果率高,而且上市期显著提前,经济效益高。文章介绍日光温室的棚体结构与栽培密度、肥水管理、温度与湿度的调控、坐果技术及合理负载、病虫害防控等日光温室马牙枣促成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5.
格氏栲群落生态学研究Ⅱ.格氏栲林主要种群的竞争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研究采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格氏栲林的共优种群(格氏栲、木荷)的竞争.用 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以优势种群在正常纯林中的优势度为其容纳量,结果表明:平衡时,格氏栲、木荷相对优势度分别为94.36%、5.64%,即格氏栲林仍将由格氏栲、木荷两种种群共优组成,格氏栲种群支配整个群落.  相似文献   
46.
不同经营模式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37,自引:8,他引:129  
吴承祯  洪伟 《土壤学报》1999,36(2):162-167
土壤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的状况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运用分形模型对不同林分经营模式土壤团粒结构进行研究,探讨了分形维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不稳性大团聚体含量越大,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越小,土壤肥力越高,土壤肥力越高;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之间存在的显著回归关系;分形模型为土壤肥力研究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47.
马尾松轻型基质容器苗造林初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苗期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试验设计方法,选择了苗期表现不同的容器苗.对不同容器材料、尺寸和基质配比下的容器苗作造林后连续3年跟踪调查,以期从一段时间内考察它们在出圃造林后各处理组合及优良性状的持续效应.通过和裸根苗造林效果的对比试验,进行综合效益分析,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造林初效时容器材料、容器尺寸和基质配比的组合  相似文献   
48.
对建溪流域常绿阔叶防护林群落20个主要优势灌木种群进行生态相似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组成建溪流域常绿阔叶防护林灌木种群大部分为广生态位,对资源的共享性比较明显.种群之间生态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指数指标值反映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49.
闽东柳杉人工林密度管理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收集193块柳杉人工林标准地资料,应用连续状态的动态规划方法建立了可变间伐间隔期的闽东地区柳杉人工林的种群密度管理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模拟表明:该模型不仅反映了闽东柳杉人工林的种群密度调节机制,而且符合柳杉生长的一般规律,可应用于指导闽东地区柳杉人工林的抚育间伐等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50.
毛竹林群落能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对建瓯市毛竹丰产林的能量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建瓯市毛竹丰产林地上部分能量现存量为119774.8KJ/m2,其中竹叶为7249.2KJ/m2(占6.0%),竹枝为17414.1KJ/m2(占14.5%),竹秆为93969.1KJ/m2(占78.5%),林下植物为1151.4KJ/m2(占1.0%);地下部分能量现存量为41819.3KJ/m2.毛竹标准样竹的样品中,枝、叶、秆的干重热值分别为19873J/g、19442J/g和20081J/g.毛竹林群落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能量在垂直分布的配置上分别呈“金字塔型”和“倒金字塔型”的能量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