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56篇
  46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
该文对棉花生理生态模型、棉花形态结构模型以及棉花结构功能模型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提出将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过程紧密结合的棉花结构功能模型的研究应是今后棉花模拟研究的重点,指出了目前生理生态模型和结构模型结合遇到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未能实现冠层微环境的精确模拟;物质分配和植株结构的结合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地上部分和根系耦合模拟还未实现。最后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趋势和内容进行了探讨:应基于形态结构模型进行冠层微环境的精确模拟;地上部分的物质分配可基于源-汇模型;地上部分和根系进行耦合模拟时,可将地上部分看作是“源”,根据根系各部分的“汇强”模拟物质分配和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22.
基于多特征的田间杂草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该文阐述了通过利用植物的多种特征实现田间杂草的精准自动识别的方法。该方法先利用颜色特征分割土壤背景,然后利用位置和纹理特征识别行间和行内杂草,最后利用形态特征后处理误识别的作物和杂草。在实验室内利用实地采集的3~5叶期、不同作物行数的麦田图像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作物和杂草的正确识别率最低为89%,最高为98%;处理时间最低为157 ms,最高为252 ms。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多特征的田间杂草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较快的识别速度。  相似文献   
23.
垩白米粒的计算机图像识别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自行开发研制了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用于优质稻谷国家标准GB/T 17891-1999中质量指标垩白度及垩白粒率的检测。利用该系统对6种粳米和2种籼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快速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在收购优质稻米进行快速分等定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抗旱新功臣——FA旱地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5.
设置石灰碳铵熏蒸土壤处理和对照(空白),探究使用土壤熏蒸剂对长期连作蕉园的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特别是对植株生长发育、土壤化学性质和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熏蒸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两季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分别比对照降低40%和46.62%,显著增加香蕉每667m2产量,两季分别比对照增产45.56%和75.99%。土壤熏蒸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值,改善土壤酸化,使酸性土壤维持中性水平,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且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两季分别提高28.33%和89.14%)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23.92%和38.67%)。土壤熏蒸处理明显改变了香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降低变形菌门和子囊菌门生物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放线菌门生物相对丰度;同时显著降低病原菌镰刀菌属真菌相对丰度,并且显著提高部分土壤拮抗菌属的相对丰度,如链霉菌属、红球菌属和曲霉属。因此,石灰碳铵熏蒸可有效改善香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效防控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并促进其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26.
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渭源县干旱山区地膜玉米要得到≥7500kg/hm^2的产量目标,应施氮肥112.5~450.0kg/hm^2,磷肥375~750kg/hm^2。  相似文献   
27.
基于流域算法的谷物籽粒图像分割技术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为解决谷物外观品质检测过程中获取图像的籽粒粘连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先验知识的流域分割算法。首先,设定合理的区域面积阈值Ath,标记并去除图像中的单个籽粒区域,结果记为M;然后,设定有效腐蚀次数Eth,对粘连籽粒区域进行流域分割,结果记为Mc;最后,取Ms与Mc的并集,作为分割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分割效果较好,分割精度达到95.4%。  相似文献   
28.
基于改进型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作物模型隐含参数估计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了使作物生长模型中的参数最优化,提出了一种改进型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在作物生长模型中隐含参数估计的应用技术,针对多目标项的情况提出了权矩阵的自动计算方法。通过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使得该方法更精确、更有效、更方便。实验表明:用该方法对作物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后,再对番茄生长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对模拟值和实测值进行比较,两者拟合程度很好。  相似文献   
29.
基于相位检测原理的TDR土壤电导率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相位检测的时域反射(P-TDR)技术的工作原理。对8种不同盐分含量的砂壤土土样在5个含水量水平下进行实验,结果显示,信号的反射系数随电导率增加单调减小。分别采用线性和二次多项式对测量结果进行建模实验,并选择二次多项式为P-TDR电导率测量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达0.812以上。土壤含水量对电导率测量有较大影响,在分析了土壤含水量与多项式系数关系的基础上,最终建立了以土壤含水量和反射系数为变量的土壤电导率预测模型。土壤质地等因素对P-TDR电导率测量的影响还需通过田间现场测量实验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0.
土壤墒情信息采集与远程监测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提高传输距离和进行不间断连续监测,开发了土壤墒情信息采集与远程监测系统。详细讨论了系统的结构和原理,给出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系统利用太阳能进行充电,通过GSM网络进行土壤墒情数据无线传递,利用GPS系统进行采样点的卫星定位。通过GIS软件,系统能实时监测大面积区域内的土壤墒情状态并做出土壤墒情空间分布图。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合理,可以为防旱、抗旱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