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7篇
  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小伞山羊草 6U染色体与小麦 6A染色体易位系“2 114”(T6AL 6AS 6U)对T型雄性不育具有较高的恢复力 ,其恢复基因已被定名为Rf6。Rf6基因通过雌配子的传递率正常 ,而通过雄配子的传递率仅为 30 8% ,个中原因是外源的 6U染色体片段过长。柱穗山羊草杀配子染色体在小麦核背景中能够引起染色体断裂 ,产生缺失、易位等结构变异。鉴此 ,将 2 114与“中国春”小麦柱穗山羊草杀配子染色体二体添加系回交 ,从后代中选择到了可育株比例较高的株系。将这些株系与T型不育系测交 ,调查TCF2 群体育性分离表现 ,结果表明这些株系育性遗传表现不同于 2 114。“140 45”、“14136”两个F3 株系各含有 1对Rf6基因 ,其雄配子传递率正常 ,并且保持了 2 114原有的恢复力 ;而“140 2 0”、“140 44”和“140 88”3个F3 株系各含有两对Rf6基因 ,其中 140 2 0和 140 88两个F3 株系的第二对Rf6基因恢复力较低。产生变异的原因 ,可能与杀配子染色体引起外源染色体片段结构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32.
小麦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II,对冬小麦8个亲本的主穗长、结实小穗数、不孕小穗数、主穗粒数、小穗粒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单穗粒重8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基因效应和遗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孕小穗数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作用,其余7个性状的遗传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共同作用,但加性效应更加重要.环境对穗部性状的遗传影响较小,狭义遗传力除单穗粒重较低外,其余7个性状均较高,早代选择有效.宁麦9号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最好,宁麦8号和扬麦9号可作为改良穗粒数的骨干亲本,而扬麦158可作为产量育种的适应性亲本.宁麦8号×郑9023、宁麦9号×郑9023和扬麦9号×高优503三个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在穗部7个性状上均表现正向效应,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点组合.  相似文献   
33.
为了检测铝蜂窝板的结构缺陷,采用红外热像技术把铝蜂窝板内部的温度分布转换成形象的热图像。采用非接触式的加热方法对铝蜂窝板进行加热,通过两次实验对铝蜂窝板脱胶区域(脱胶区域是否插入纸片)的检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脱粘影响铝蜂窝板的组织结构。说明将红外热像仪用于车辆部件温度分布的检测与分析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4.
药剂诱导水稻幼苗抗寒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两个早稻品种在3种不同药剂(诱抗剂、 植物抗寒剂、 ABA)处理下经低温胁迫的若干生理生化效应。 低温胁迫下(6℃), 药剂诱导水稻幼苗叶片中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升高, 细胞粘度增大, 游离脯氨酸积累增加, 以及叶片电解质渗漏量减少。 三种药剂的抗寒效果为诱抗剂优于植物抗寒剂和ABA。  相似文献   
35.
陈华琳  王书文 《现代园艺》2014,(16):181-182
本文首先对我国林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从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2个方面相互结合来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6.
小麦穗颈长的遗传和育种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穗颈长的遗传。结果表明,穗颈长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作用以加性效应为主,高值对低值为显性,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控制穗颈长的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间的分配比率有极显著差异,增效基因多于减效基因。穗颈长可能受4对主效显性基因控制,狭义遗传力高,早代选择有效。穗颈长与株高呈显著遗传正相关,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单穗粒重和单株产量呈微弱遗传正相关。  相似文献   
37.
长江中下游地区近期选育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高产小麦品种,其产量结构与产量的遗传相关,以每穗粒数最大rg=0.4812,千粒重次之rg=0.342 3,667m2穗数呈负向趋势rg=-0.2818;以遗传相关系数对产量作通往分析,其结果也仍然是每穗粒数的直接作用最强(P2.4=1.533 5),千粒重稍弱(P3.4=1.332 4),667 m2穗数较弱(P1.4=1.072 9);各分量对总决定度的相对贡献仍以每穗粒数>千粒重>667m2穗数。另根据各产量因素间的遗传相关分析结果,未来高产小麦品种,一定程度上可将大穗与大粒结合。根据上述分析及本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的特点,高产小麦育种的策略应稳定穗数,增加粒数,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38.
化学杂交剂BAU940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新型化学杂交剂BAU9403诱导江苏麦区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对小麦品种(系)ND35和扬麦158,适宜的BAU9403喷施时期、剂量组合均可诱导95%以上的相对雄性不育率。BAU9403对小麦雌性育种和种子千粒重略有不利影响。不同品种对BAU9403的反应存在敏感性差异。对于ND35,在达到相同的相对雄性不育率前提下,利用BAU9403可比利用GENESIS进行杀雄处理获得更高的异交结实产量。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凤阳县示范种植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田间试验结果,探讨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40.
以获得高效率高浓度臭氧为目标,研究了平板式微间隙臭氧发生器的放电特点和性能。结果表明:由于采用0.4mm微间隙,臭氧浓度最高可达230g·Nm-3;在不降低臭氧产生效率情况下,发生器体积比传统方式小;施加在放电单元上电压远低于电介质击穿电压,从而提高了臭氧发生器使用寿命和工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