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3篇
  28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湄洲湾海域甲壳动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2年9月和2013年4月湄洲湾海域2个航次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甲壳动物种类组成、丰度与生物量、优势种及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2个航次共捕获甲壳动物35种,其中虾类17种、蟹类15种、虾蛄类3种,隶属于2目8科15属。2012年9月优势种为断脊口虾蛄(Oratosquillina interrupta)、黑斑口虾蛄(O.kempi)、锈斑■(Charybdis feriatus)、刀额仿对虾(Parapenaeopsis cultrirostris)和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2013年4月优势种为断脊口虾蛄、双斑■(C.bimaculata)、刀额仿对虾和细巧仿对虾(P.tenella);而且断脊口虾蛄和刀额仿对虾为2个航次共有的优势种。2012年9月,甲壳动物平均丰度为1.50×10-2个·m~(-2)、平均生物量为1.47×10-1g·m~(-2),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位于丰度优势度曲线之上。2013年4月,甲壳动物平均丰度为3.73×10-3个·m~(-2)、平均生物量为1.57×10-2g·m~(-2),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位于丰度优势度曲线之下。2012年9月和2013年4月,甲壳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1.30和1.31,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62和0.68。  相似文献   
262.
旨在筛选西门塔尔牛与安格斯牛肾周脂肪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2个品种牛血清指标差异,以期对肾周脂肪的脂质代谢和内分泌功能进行解析,为牛品种选育打下基础。选取相同月龄的西门塔尔牛和安格斯牛各3头,饲喂前采集空腹血液分离血清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屠宰后,采取相同大小的肾周脂肪,提取总RNA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使用DEGseq方法对各个样品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差异检测,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测序结果。结果表明,安格斯牛血清中白蛋白(ALB2)、尿素氮(UREAL)和葡萄糖(GLUC3)含量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P<0.05),甘油三酯(TRIGL)含量显著高于西门塔尔牛(P<0.05)。转录组结果显示,2个品种牛肾周脂肪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为1 743,其中1 361个基因上调表达,382个基因下调表达。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结果显示,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到52个生物学功能,主要与细胞过程和细胞有关;KEGG富集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在Fat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cAMP、PPAR和Rap1等信号通路显著富集,...  相似文献   
263.
基于2006—2008年和2016—2018年每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长江口浮游动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09种,隶属5门14大类,其中,春、夏季分别有70、83种,2016—2018年,春、夏季浮游动物物种数均比2006—2008年有所减少。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为桡足类,春季包括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夏季包括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真刺唇角水蚤和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春季浮游动物丰度呈现沿岸稍高、外海略低的特点;与春季相比,夏季浮游动物丰度高值区移向外海。同一季节不同调查阶段间的浮游动物丰度具有显著的年际差异(P<0.05),但相同季节不同航次间无明显差异(P>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06—2008年调查区域的浮游动物群落可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近海群落)、类群Ⅱ(长江口口门水域群落)和类群Ⅲ(咸淡水交错水域群落);2016—2018年的可划分为2个类群:类群Ⅳ(咸淡水...  相似文献   
264.
当前,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多采用定时控制,即到达开启时间,设备工作,达到灌溉时长,设备停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灌溉,但由于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量不同,灌溉控制系统难以生成与作物需求一致的灌溉方案。我国温室智能灌溉技术起步较晚,还没有大范围应用,而已经采用智能灌溉的地区,其控制方式及控制策略也不同。本文以智能灌溉控制系统为出发点,阐述了温室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的组成、问题等,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65.
为探讨厌氧处理后农村生活污水在农田利用中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的影响,本文采用不同量的厌氧出水对轮作玉米和萝卜进行了586 d灌溉。结果表明,农村生活污水厌氧消化液对土壤生态及作物品质均未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采用经厌氧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作为灌溉用水是可行的。本文为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66.
针对镉(Cd)污染蔬菜地,通过施用不同梯度调理剂、有机肥和叶面阻控剂,探究镉污染菜地生菜安全种植过程中调理剂、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污染菜地蔬菜安全种植技术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试验结果表明,单施调理剂1 500 kg·hm-2以上,可有效降低生菜可食部分Cd含量,但施量增至6 000 kg·hm-2时,其效果与3 750 kg·hm-2无显著差异;单施有机肥1 500 kg·hm-2以下对Cd向生菜可食部分的迁移无明显抑制作用,但施用量在3 750 kg·hm-2以上,则随着有机肥施入量增加而有效降低生菜可食部分Cd含量,且效果优于单施调理剂;调理剂和有机肥同时施用,且施用量大于3 750 kg·hm-2时对生菜可食部分降Cd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响应曲面分析结果显示,单施6 000 kg·hm-2有机肥即可达到理想的安全利用效果,若能配套叶面阻控剂的喷施,则能更有效阻控Cd在生菜可食部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267.
通过盆栽试验在不同镉污染浓度条件下,探讨叶菜类、茄果类、根茎类9个蔬菜品种对土壤Cd的吸附规律,根据重金属低积累蔬菜的判定标准,筛选出污染地区可以种植的Cd低积累蔬菜品种。试验结果表明,1)对土壤Cd积累由低到高排序为根茎类<叶菜类(菠菜除外)<茄果类,其中速生虎耳菠菜最易吸收富集土壤Cd。2)叶菜类蔬菜随土壤Cd污染程度增加,Cd更多的由可食部分向非可食部分迁移;根茎类蔬菜则随土壤Cd污染程度增加更多的富集在可食部分;而茄果类蔬菜在轻中度污染土壤中,吸收的Cd更多富集于非可食部分,在重度污染土壤中,则更多的向可食部分迁移。3)菠菜和辣椒不能够在轻度镉污染土壤中种植,可考虑种植春不老萝卜、冬青和六月慢等蔬菜;春不老萝卜种植在中重度污染地区时,可食部分的Cd含量未超过国家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268.
王云龙  苏瑶  喻曼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1):2512-2516
生活污泥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一般存在养分不均衡、易造成土壤板结等问题,为改善污泥理化性状,利用不同农用废弃物和基质筛选最优的污泥营养基质配方,为拓展污泥土地利用途径提供依据。采用混料极端顶点设计,从养分和物理性状调理角度筛选改良材料,并运用综合隶属度和曲面优化法对污泥营养基质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菇渣的加入可有效改善污泥通气孔隙度,显著提高基质有机质和全钾含量,同时对电导率等不存在明显影响,可作为基质配方的主要原料。曲面优化后基质配方比例为污泥50%,菇渣41.6%~44.5%,草炭5.5%~7.4%,蛭石-珍珠岩0.0%~1.0%,综合隶属度在0.80以上。  相似文献   
269.
为探究活性污泥复混肥料的肥效及环境影响,以小青菜和黑麦草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活性污泥复混肥料不同施用量下,作物产量、农艺性状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评估活性污泥复混肥料的肥效和对土壤环境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复混肥可以显著增加黑麦草株高,提高小青菜产量,实现改善作物性状与增产的目的;但环境风险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复混肥施用仍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风险,施用时需对其用量或施用次数进行限定。  相似文献   
270.
为全面客观分析土壤质量评价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利用知识图谱工具HistCite Pro 2.1、VOSviewer 1.6.19和CiteSpace 6.1.R6软件,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就近10年(2012—2022年)土壤质量评价领域的发文量、高被引文章、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等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近10年土壤质量评价领域的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关键词聚类网络划分出土壤健康评价、土壤质量评价、微生物指标3类。应用机器学习算法评价土壤质量、筛选微生物指标构建评价最小数据集是当前土壤质量评价领域的两大研究热点。将机器学习模型应用于不同土壤类型、种植系统和管理措施下评价土壤质量,挖掘土壤核心功能微生物和优势菌种作为微生物评价指标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