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6篇
  9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活菌数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淡紫拟青霉 E16液体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E16发酵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白砂糖1.5%(质量分数,下同),大豆粉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锌0.01%;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 pH 值6,500 mL 三角瓶装液量30%,接菌量5%,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50 r/min,培养时间4 d。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淡紫拟青霉E16产生的活菌数为9.80×109 cfu/mL,较优化前提高近1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2.
该文综述了盐胁迫对植物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细胞膜透性、光合作用以及植物体内活性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2个灌木柳无性系(盐敏感型JW9-6和耐盐型JW2372)为试验材料,在温室水培条件下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盐(0,3,6 g/L)处理3 d对其光响应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无性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饱和光强、表观量子效率和气孔导度均随盐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根据气孔导度随光照度变化趋势的研究结果,认为6 g/L盐质量浓度处理引起JW2372和JW9-6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分别是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相同盐质量浓度处理条件下JW2372光响应特征参数受影响比JW9-6小,对光照强的利用能力更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鸭绿江、长江、钱塘江、闽江、西江5个群体36尾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mtDNA控制区的基因序列。在长度818bp片断序列中共检测到112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具有20种单倍型,不同地理群体的单倍型表型不同,鸭绿江、钱塘江群体中含有多个特异性的核苷酸位点。用MEGA3.0构建了NJ分子树,鸭绿江、长江、钱塘江、西江群体内的个体均能单独聚成群,而闽江群体未能单独成群,个体分别与长江、西江群体聚在一起。这些表明我国斑鳜不同群体间有较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小麦抗逆育种奠定基础。[方法]结合沧麦12小麦品种的育种经验,阐述沧麦12的育种方法、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结果]沧麦12节水、抗寒、抗病、丰产稳产,遗传背景丰富,适宜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冬麦区种植。201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申请国家植物品种权保护,公告号为CNA010879E。[结论]沧麦12的抗旱耐盐等抗逆性状与丰产性及产量潜力等性状有效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选择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对米曲霉CGMCC 2.0951和热带假丝酵母CGMCC 2.118混合固态发酵玉米皮制备菌体蛋白质饲料的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二水平PB设计对影响玉米皮发酵的8个因素进行筛选,得出影响最大的3个因素:麸皮、尿素和K2HPO4;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这3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最适添加量分别为麸皮7.63%、尿素1.54%和K2HPO41.16%.优化后的玉米皮培养基经过混菌发酵,其真蛋白质含量可达到12.54%,较发酵原料提高了1.65倍.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铁盐对不同品种(系)以及相同品种(系)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海带雌配子体的影响,通过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Fe3+,对培养在低温弱光[(10.0±1.0)℃、2μmol/(m2·s),L]和高温强光[(15.0±1.0)℃、80μmol/(m2·s),H]条件下的"901"、韩国海带和"连杂1号"3个品种(系)海带雌配子体...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云南省地方品种的来源及名称混淆问题,采用实地调查、植株形态学观察、细胞质基因组多态性分子标记检测与分析及相关历史文献查询等方法,对16个云南省地方马铃薯品种的来源及其影响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地方品种主要分布于少数民族聚居的高海拔贫困山区。(2)这些地方品种在花型/花色、薯形/皮色和肉色、株型和叶型等性状上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较为普遍。(3)地方品种中存在丰富的叶绿体/线粒体基因组DNA(cp/mt DNA)多态性,包含W/α(D)、W(A)/β、T/β和W/γ(D) 4种细胞质类型。(4)马铃薯在18世纪中期传入云南,地方马铃薯品种的传入主要与西方传教士的进入、少数民族的迁徙与分布、改土归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开放与开发等有直接关联。文章首次揭示了云南省地方马铃薯品种的主要来源和传入路径,探讨了这些品种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对中国马铃薯主粮化背景下马铃薯育种思路的创新也具有一定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木薯炭疽病的病原进行鉴定,筛选和鉴定拮抗该病原物的木霉菌,并测定了其室内防效.通过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则,明确了引起木薯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采用平板对峙试验,从15株木霉菌中筛选获得3株对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木霉菌LG004-52、LS0...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