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2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水稻成熟过程中粒重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8年,我们调查了生长在合肥地区的5个籼稻品种(早、中熟)和1个晚粳杂交组合的粒重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籼稻品种的糙米和粳杂组合的千粒重分别在齐穗后26-32天和43天时达到最大值,而5个籼稻品种和粳杂的直链淀粉含量则分别在抽穗后22-24天和34天时达到的最高点.  相似文献   
72.
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配的7个两系籼、粳杂交稻组合在安徽境内的制种安全和高产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选用不育起点温度低,育性稳定的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将不育系育性敏感期安排在安全时段内;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防止不育系自交结实,确保制种纯度等4项制种安全技术和5项制种的高产技术并用于种子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3.
安徽省杂交粳稻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安徽省杂交粳稻育种 2 3a来的发展历程。介绍了BT型不育系、光 (温 )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选育的基本经验 ,以及主要三系、两系组合的产量、米质、抗性、高产制种技术经验和应用价值。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74.
<正> 稻米加工品质,也称碾米品质,包括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米率。从商品生产角度看,只有精米率高的水稻品种才有较大的生产价值,因此精米率和整米率是衡量稻米加工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前人研究认为,稻米的加工品质受品种、气候、栽培条件、加工和贮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外在稻米品质评价方面,如美国、日本、菲律宾国际水稻所等都有一整套较完善的方法。稻米加工品质的研究报道也较多。国内在稻米加工品质方面的研究以往多侧重于出糙率的测定,对精米率和整米率的研究不多。对生产上使用品种的加工品质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75.
皖稻16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301S与常规品种七秀占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稻瘟病等特点,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6.
两系杂交中籼两优28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两优289的主要特征特性,并从适时播种与培育壮秧、适时移栽与合理密植、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301S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2301S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000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2301S不育株率100%,花粉败育率99.99%,套袋自交不实率100%,不育起点温度较低,在合肥不育期30d以上,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达57%;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优良,但直链淀粉含量过高;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抗性分别为高抗(1级)和抗(2级)。  相似文献   
78.
不同稻作方式对华安3号株叶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安3号在不同稻作方式下,株叶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与水作相比,旱作叶片宽而厚,叶基角小,但因干旱胁迫,其叶面积和株高显著降低而影响产量;旱润节水栽培与水作相比,叶片宽而内卷,叶肉增厚,叶基角小,叶面积略有减小(2.2%),株高降低到120cm左右,茎秆充实度加强,节间配置更为合理,生物产量并未因节水栽培而降低,产量因成穗多和结实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79.
对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介绍,探讨了超级稻育种在产量指标、品种的广适性、区域试验方法及育种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