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用生根剂浸泡后,插穗掉叶相对集中于插后30天内;60天后开始形成愈伤组织和生根发芽,180天后根系已初步形成,芽叶迅速生长,对于12h和6h处理,生根剂浸泡五棱苦丁茶插穗的时间越长,对插穗叶的影响越大,却有利于插穗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根系生长发育;就50mg/L(10g/L),100mg/L(5g/L_两种浓度而言,前者的综合表现好于后者,在本试验所采用的5种生根剂中,ABT、BR,SY三种生根剂处理的效果优于IAA,NAA,但不如这几种生根剂的混合液。  相似文献   
22.
【目的】明确厌氧时间对桑叶茶γ-氨基丁酸(GABA)等主要成分及其感官品质的影响,优化生产高GABA含量桑叶茶的制作工艺,为生产优质桑叶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农桑12号新鲜柔嫩叶片为材料,分别按绿茶型(S1)和红茶型(S2)加工工艺进行处理,并在杀青和揉捻后设置不同的厌氧时间(2、4和8 h)处理,以厌氧0 h为对照,分析不同厌氧时间处理对桑叶茶GABA等主要成分及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厌氧处理后制得的桑叶茶感官品质优于对照组,S1中以厌氧处理8 h感官品质最优,外形匀整、色泽绿尚亮、净度尚好,香气甜香带有豆香,滋味醇爽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柔嫩尚匀整;S2中以厌氧处理2 h的审评得分最高,外形尚匀整、净度尚好、褐尚亮,香气豆香带花香,滋味浓醇,汤色黄且明亮,叶底柔嫩欠匀整。厌氧能有效提高桑叶茶中的GABA含量,随厌氧时间延长至8 h,S1中GABA含量达2.70 mg/g,S2中GABA含量达6.55 mg/g;S1中黄酮含量随厌氧时间延长至8 h时为86.04 mg/g,S2中黄酮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下同),至8 h时为23.14 mg/g。厌氧处理后,S1和S2桑叶茶中色氨酸含量显著提升,至8 h时,分别为4.53和5.07 mg/g。厌氧对S1和S2桑叶茶中5-羟色胺的影响表现不同,S1中5-羟色胺含量在厌氧初期(0~2 h)显著降低,但随着厌氧时间延长逐渐回升且差异逐渐消失;S2中5-羟色胺含量显著提高,厌氧处理8 h后含量为100 ng/g。【结论】高GABA含量桑叶茶类产品开发以鲜叶摊放1.5 h、揉捻30 min、真空厌氧处理8 h、干燥温度80℃的红茶型加工工艺为优,所制得的桑叶茶香气呈甜香带花香,滋味醇和,汤色橙黄明亮。  相似文献   
23.
贵州五棱苦丁茶茶每年可萌发4轮,正常生长3轮,2-3轮的生长势较好,生长量大,贵州五棱苦丁茶的侧脉对数较多,锯齿特别是荔波的五棱苦丁茶较明显,叶缘波状,叶型椭圆,披针,长披针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厚,叶质硬脆,雌雄异株异花,花序假圆锥状,花黄色或黄色白,开花期4-6个月,果序假总状,幼果绿色,熟果红色,结果期5-6月,中性植物,宜在温暖,湿润和漫射光较多的地方生长。  相似文献   
24.
人工生态群落对茶园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定点定位方法进行人工生态群落对茶园土壤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生态群落能改善茶园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人工生态群落茶园土壤物理性状上下土层含水量分别较单纯茶园提高36.57%和13.50%,毛管持水量分别较单纯茶园提高28.2%和7.2%,从而增强土壤抗干旱能力,总孔隙度较单纯茶园高,容重较纯茶园低。茶园土壤营养元素分布表现为0~20cm的人工生态群落茶园>纯茶园的,而20~40cm纯茶园>人工生态群落茶园,表明人工生态群落茶园土壤营养元素有向上富集的趋势,对表层土的肥力水平有提高作用。另外本文还探讨了人工生态群落茶园土壤水热平衡作用,土壤生物信息等特征。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明茶树新品系紫魁的叶色与叶片光合性能的相关性,为紫化茶树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紫化茶树品系紫魁为材料,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通过观测茶树不同叶位净光合效率、叶片SPAD值和色泽(明度、红度、黄度)的变化,分析紫魁光合特性及其对叶色的影响。【结果】与福鼎大白茶相比,紫魁的净光合速率较高,春季优势显著;随着叶位向下,叶绿素含量升高;紫化的变异主要表现在芽下第2~5叶位,明度和黄度较低,红度较高。【结论】茶树叶色与光合作用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叶绿素含量存在相关性,同时受品种(品系)、叶位和季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茶园害虫生态调控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与茶树间作,带作或周围栽培果树,药材,桑树等乔木,茶蓬下地表种植食用菌,地下种植天麻等物种,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为天敌提供了繁衍生息的适宜生态条件和充足猎物,促进了天敌良性发展。人工群落茶园内天敌数量比纯茶园增加40.63%-62.72%,种类增加37.53%-55.41%,使叶蝉,螨类,蚧类数量下降40%-80%,茶园农药使用量减少40%-50%,生态系统得以改善,向无公害化,绿色化,有机化发展。  相似文献   
27.
为提高贵州山地茶园无性系良种比率,建立优质、高效茶园,2008年底,从福建、浙江、安徽、湖南、四川引进20个无性系茶树良种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新培育的7个新品系,以国家级绿茶标准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其移栽成活率、树冠性状、定型修剪枝叶重、品质性状与耐寒性进行田间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贵州山区栽培的茶树品种。结果表明,试验各品种(系)修剪枝叶重均超过对照,预示有高产潜力,但耐寒性均未超过对照品种;特异品种品质突出,但其他性状表现较差;综合性状好的品种(系)有‘中茶108’和‘苔选03-22’。综合考虑认为,适宜贵州种植的特早生品种有‘龙井43’、‘乌牛早’,早生品种有‘苔选03-22’、‘中茶102’、‘中茶108’、‘中茶302’、‘龙井长叶’、‘浙农117’,中生品种有‘苔选03-10’、‘槠叶齐’等品种(系),‘白叶1号’等可在特定茶区种植。  相似文献   
28.
黔西南州大茶树资源现状及其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学艺  胡华健  王家伦  曹雨  赵华富 《农技服务》2011,28(12):1736-1737
为探明黔西南州大茶树资源的分布状况,采用随机取样法,结合实地调查、询问与访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南州普安、晴隆、兴义、兴仁、安龙、望谟等6个县市均有大茶树分布,其中,普安、晴隆、兴义等县市分布较多且集中。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茶树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9.
4月25-26日,在首席专家杨亚军研究员带领下,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阮建云、梁月荣、黎星辉、林智、李尚庆和遵义综合试验站的王家伦、王国华等来到贵州凤冈县举办"国家茶叶技术体系科技西部行"茶产业技术咨询活动。在凤冈县茶叶生产专业镇永安镇田坝村举行的启动仪式上,首席专家杨亚军表示,支撑茶产业发展、促进茶农致富一切工作是国家茶叶技术体系出发点、落脚点。包括贵州、四川、云南等省份的西部是我国重要的茶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科技西部行计划,旨在针对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通过科技咨询、培训、指导等科技服务工作,帮助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中的技术  相似文献   
30.
为了挖掘特异茶树种质资源,以贵州镇宁新发现的25株野生茶树资源为材料,对26个表型性状和12个主要生化组分运用统计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进而对这25份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这25份种质的表型性状和生化组分变异类型丰富,其中26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29.26%,平均多样性指数0.87;12个生化组分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25.21%,平均多样性指数2.78;25份种质资源的酚氨比在6.12~20.09之间。聚类分析将其分为三个类群,其中类群一全部为小乔木,类群二、三全为灌木;类群三中资源的生化组分含量最为丰富。从中初步筛选出了3份生化组分丰富的潜在优异种质资源,为后续资源保护、开发和育种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