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6篇
  20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01.
血红丛赤壳属交配群Ⅵ(Nectria haematococca mating population Ⅵ)是茄镰孢豌豆专化型(Fusarium solani f. sp. pisi)的有性态,由其引起的豌豆镰孢根腐病是豌豆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对该菌候选效应分子进行预测,并对其特征进行明确。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获得Nectria haematococca mpⅥ LQ1菌株全基因组信息,利用Signal P、TMHMM、Protcomp、big-PI Predictor 和Target P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和预测程序对其中9 912条蛋白序列进行候选效应分子预测,再通过对上述蛋白半胱氨酸含量、信号肽长度和冗余性分析,获得229个符合条件的候选效应分子,其中大部分为功能未知的假定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出血红丛赤壳属交配群Ⅵ LQ1的候选效应分子,为进一步研究血红丛赤壳属交配群Ⅵ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并为其他病原菌效应分子的预测与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2.
比较了近等基因系 Cr y1Ac抗性(NI L-R)和敏感(DBM 1Ac-S)小菜蛾(Pl ut el l a xyl ost el l a)幼虫中肠蛋白酶 的活性、测量了 NI L-R 和 DBM 1Ac-S的卵宽、卵长和蛹重、并对其卵的孵化率、化蛹率、雌雄比等参数进行了统计。结 果表明、抗、敏种群中肠类胰凝乳蛋白酶的活力差异不显著、而敏感种群中肠的总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的活力显著高 于抗性品系。 这两个种群卵的大小和孵化率、蛹重和化蛹率、雌雄比在统计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就以上生物学参 数来看、NI L-R 对 Cr y1Ac的抗性并没有引起抗性的适合度代价。  相似文献   
103.
宁夏银北灌区排水暗管土工布外包料透水与防淤堵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效地阻止排水暗管被淤堵又能保持其稳定的透水性,是暗管排水应用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深入理解排水暗管土工布外包料透水与防淤堵性能,该研究选取了常用的7种土工布,其中3种纺黏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无纺布,4种热熔纺黏丝无纺布,并对其中一种布进行亲水剂浸泡处理。以宁夏银北灌区土壤为例,基于室内土柱试验,依据达西定律,分析不同土工布防护措施下系统的流量衰减过程、土工布的保土能力以及防淤堵性能,并对比分析了亲水处理后土工布的反滤效果。结果表明,在排水初期,土体和土工布的渗透性下降,导致系统的排水流量持续变小,土体渗透性的变化会成为影响流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对流量衰减有75%以上的贡献度。土工布在亲水处理后,整体排流量提高了15%左右,其保土能力和防淤堵效果处理前后变化不大。针对该土质,热熔纺黏丝无纺布的反滤效果要明显好于纺黏PP无纺布。试验筛选出了适合该地区土壤特性的土工布,为相似土质地区暗管外包料的选择和处理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4.
小菜蛾性诱剂半形和整形诱芯的田间诱蛾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盆诱捕器比较研究了含有相同成分、配比和剂量的小菜蛾半形和整形橡胶塞性诱芯的
诱蛾性能。结果表明:半形诱芯的平均诱蛾量比整形诱芯分别高35.6%和53.6%,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
水平。半形诱芯的单盆1 d 最大诱蛾量也比整形诱芯高68.3%,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5.
基于气温预报和HS公式的不同生育期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南京站2001-2011年实测气象数据,以Penman-Monteith(PM)公式计算得到的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值作为基准值,对仅需要气温数据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的Hargreaves-Samani(HS)公式进行参数率定,采用率定后的HS公式依据2012年6月-2015年6月气温预报数据对南京水稻、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未来1~7d的ET0进行预报,并与基于实测气象数据的PM法计算的ET0值进行比较,评价HS法的ET0预报精度。结果表明:最低、最高气温实测值与预报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97和0.93,最低气温预报精度略高于最高气温;预见期1~7d内,水稻、冬小麦不同生育期ET0预报值与PM法计算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个生育期内冬小麦ET0预报值与PM法计算值吻合程度更好,水稻、冬小麦相关系数分别达0.60、0.80左右;水稻各生育期平均准确率为66.0%~97.5%,平均绝对误差为0.65~1.22mm/d,均方根误差为0.76~1.42mm/d,冬小麦各生育期平均准确率为75.4%~99.5%,平均绝对误差为0.33~1.06mm/d,均方根误差为0.43~1.23mm/d;作物生育期各阶段对气温预报误差越敏感,ET0预报精度越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水稻对气温预报误差的敏感程度逐渐减小,相应的ET0预报精度逐渐增加,而冬小麦反之;但整体上预见期1~7d的气温预报及ET0预报精度达到可利用程度,可为快速灌溉预报及灌溉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6.
系统测定了新型双向传导高效杀虫剂溴氰虫酰胺对B隐种和Q隐种烟粉虱卵、若虫和成虫不同虫态的毒力。结果发现,溴氰虫酰胺对烟粉虱卵、若虫具有极高的毒力。用浸茎系统测定法测定其对B隐种和Q隐种烟粉虱不同虫态的LC50值,对0~1日龄卵分别为0.008 99、0.924 mg/L,对1~4龄若虫分别为0.003 36、0062 7 mg/L,对1日龄成虫分别为6.23、93.9 mg/L。对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以3龄若虫最高,其次是2龄、1龄和4龄若虫,B隐种烟粉虱的敏感性更高。用着卵叶片浸渍法和浸茎系统测定法证明该杀虫剂具有很强的内吸杀卵作用,同时发现该药剂有一定的触杀杀卵活性。由于该杀虫剂对烟粉虱卵和若虫的高毒力和极强的双向内吸传导性能,推测其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防治田间烟粉虱以及其他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重要药剂。  相似文献   
107.
以河套灌区沙壕渠灌域为例,采用SaltMod模型探讨了不同灌溉制度对作物根层土壤盐分的影响.利用2008-2010年基础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对研究区的根层土壤盐分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在现有灌排条件下,沙壕渠灌域的盐渍化程度基本达到较为稳定的水平,且有轻微脱盐趋势,未来10 a后作物根层土壤盐分降低3%.生育期土壤水盐垂直交换运动强烈,对于控制土壤盐分而言,灌水量越小越好;作物根层土壤盐分随冬灌灌溉定额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冬灌灌溉定额对应的根层土壤盐分最初的增加量均较大,但增加的趋势随时间逐渐降低.根据当地作物种植结构,综合考虑节水灌溉、作物产量和根层土壤水盐环境,建议研究区较优的作物生育期综合净灌溉定额为2 700~3 500 m3/hm2,冬灌净灌溉定额为2 700 m3/hm2.  相似文献   
108.
宁夏银北灌区农田排水再利用水质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宁夏银北灌区三个排水干沟2000年以来的水质状况监测数据,对排水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开展排水灌溉再利用下的土壤盐渍化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灌水期排水沟水质指标好于非灌水期,综合污染指数1.0,且年际间的变化呈减少趋势;灌水期沟水呈弱碱性,属低矿化度微咸水,pH值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较为稳定。农田排水再利用对土壤盐渍化具有潜在风险,排水条件和土壤透水性相对较好条件下的土壤盐渍化风险程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9.
鞘糖脂(Glycosphingolipids, GSLs)是一类以神经酰胺为母体,由神经酰胺的1-位羟基被糖基化而成的糖苷化合物,参与细胞膜脂筏的构成,影响脂筏结构致密,保证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同时GSLs还参与细胞膜上信号转导,启动信号传递。GSLs作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杀虫晶体蛋白受体之一,影响靶标生物对Bt毒素的敏感性。GSLs首先通过特异糖基结构被Bt毒素识别,然后引导毒素插入靶标生物细胞膜,导致靶标生物中肠穿孔,最终死亡。综述了GSLs的分类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与功能、GSLs结构的分析方法、GSLs与Bt毒素的关系以及参与GSLs合成的相关糖基转移酶等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0.
汛期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基于2007年汛期降雨径流观测实验数据,分析了作物种植模式差异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累积量和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累积量的影响,评价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的地表径流氮磷浓度及其构成差异.结果表明,与裸地处理相比,汛期末棉花和黄豆作物种植模式下的地表径流、土壤侵蚀累积量分别减少21.1%和49.5%以及54.5%和71.1%,不同形态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累积量明显下降.可溶性氮磷流失与地表径流累积量密切相关,颗粒态氮磷流失与土壤侵蚀强度密不可分,可溶性氮磷成为棉花和黄豆作物生长中期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的主体成分.在淮北平原汛期种植黄豆、棉花等作物,可起到有效减少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