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74篇
  4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垄作免耕技术对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摘要:该文以2006年建立的垄作少免耕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传统垄作和碎秆全量覆盖垄作少免耕和高留茬垄作少免耕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以及作物产量等的影响,以建立适合玉米垄作体系的垄作播种技术。5 a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垄作少免耕种植模式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与传统垄作模式相比,碎秆全量覆盖和高留茬覆盖2种垄作少免耕模式的作物产量分别增加了4.1%~10.7%和1.9%~6.4%,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5.4%~10.2%和4.1%~7.9%,其中碎秆全量覆盖垄作少免耕模式效果最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辽宁省垄作播种模式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方草压捆机D型打结器驱动齿盘重建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目前方草压捆机打结器主要依赖进口,而进口打结器驱动齿盘由于凸轮工作曲面连续性差、未达静平衡,易使驱动齿盘磨损,影响打结器工作稳定性,不能满足秸秆高速打捆要求。该文针对这一问题,基于逆向工程原理,以Imageware和pro/E软件为工具,优化设计了一种曲面质量高、传动平稳的配重式驱动齿盘。驱动齿盘凸轮槽工作面曲面连续性和等值面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配重式驱动齿盘凸轮曲面位置偏差为0.0013~0.0037 mm,切率变化为0.1393°~0.1400°。曲面曲率变化连续,弦偏差为0.100 mm,达到A级曲面要求。凸轮曲面配合零件工作平稳,可有效保证打结作业时序。齿盘平衡检测结果表明,设计的配重式驱动齿盘静平衡性能高,可以满足我国收获时节大秸秆量下高速打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3.
针孔管式小麦匀播机构气力损耗特性数值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孔管式小麦匀播机构的气道结构复杂、排布密集、截面积多变、弯折狭长,对气流的流通造成阻碍。为优化机构参数、减少气力损耗、提高气力利用效率,本文通过对流体域内可导致气力损耗的区域(变截面狭长圆柱区域、输气管弯折区域、气室汇流区域及负压口-气室连接区域)进行分析,明晰了各区域产生气力损耗的原理及类型,得出横向输气管直径、输气管夹角及负压口直径是影响气力损耗的关键参数。以上述参数为试验因素,以吸种孔平均气流速度、吸种孔最低气流速度及吸种孔速度标准差为试验指标,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仿真试验,得到各参数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并确定气力损耗最小的参数组合为:横向输气管直径8 mm、输气管夹角105°、负压口直径36 mm。在此参数组合下,吸种孔平均气流速度为86. 4 m/s,吸种孔最低气流速度为75. 16 m/s,吸种孔速度标准差为7. 35 m/s。样机试验结果略小于仿真结果,但趋势一致,验证了数值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4.
中国北方地区深松对小麦玉米产量影响的Meta分析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为了研究中国北方地区不同地域、作物、气候类型、试验年限下,深松旋耕(subsoiling and rotary tillage,SSRT)、深松免耕(subsoiling and no tillage,SSNT)对小麦玉米作物产量的影响,该文以旋耕(rotary tillage,RT)作为深松旋耕(SSRT)对照;以免耕(no tillage,NT)作为深松免耕(SSNT)的对照,根据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采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不同因素对SSRT与RT、SSNT与NT处理中作物产量相对变化率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与RT、NT相比,SSRT、SSNT分别使玉米小麦总体增产8.62%和10.17%;深松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均能提高玉米小麦产量;SSNT年降雨量≥600 mm和年平均气温12℃时能显著提高作物增产量;持续深松免耕2~3 a比≥4 a增产显著。因此,在中国北方免耕农业区年降雨量和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地区,采用深松免耕有利于作物的增产,并建议可隔年或2a深松1次。该研究成果可为深松技术在中国北方地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我国北方地区机械化深松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松技术是旱地保护性耕作体系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随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深松技术在改善耕层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抗旱和渗透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深松技术和相应的深松机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为此,介绍了深松技术、相应深松机具、深松铲的类型和特点,并对现有深松铲的结构改进和优化、改善深松部件与土壤接触时的抗磨损性及减阻性能的措施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同时,分析了影响深松技术提高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深松技术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6.
论述了 SPOT、TM 图象(河北省南皮)组合分类。给出了组合分类的结果,提出了分类精度。SPOT、TM 图象组合分类能提高光谱信息和地物光谱分辨力,比单独图象分类减少数据计算量70%以上。  相似文献   
67.
动力甩刀式小麦固定垄免耕播种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西北绿洲农业区现有固定垄免耕播种机种类少,且在玉米秸秆地固定垄免耕播种小麦易堵塞、破坏垄形等问题,提出了动力甩刀碎、抛茬和刀刃型开沟器破茬结合防堵及双翼型犁铧修垄的方法.设计了动力甩刀破茬式小麦固定垄免耕播种机,并确定了L型甩刀、开沟器、双翼型犁铧等关键部件的参数.在玉米秸秆覆盖地试验结果表明,动力甩刀破茬式小...  相似文献   
68.
69.
现有的渠系优化配水模型在减少配水损失方面效果显著,但配水过程中仍存在输水不稳定、弃水量大等不足。在配水过程中将“组间续灌、组内轮灌”的渠道配水方式变更为“组间轮灌、组内续灌”,以配水过程中渗漏损失最小为目标建立渠系配水模型,应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解,在寻找最优配水方案的同时均一化处理各配水方案中轮灌组内渠道的配水时间。选取张掖市西浚灌区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渠道过水能力和需水要求的前提下,优化结果与该时段灌区的实际配水计划相比,配水时间减少了13.4 d,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65提高到了0.828,配水周期内上级渠道配水稳定,各轮灌组内渠道同时开启和关闭,减少了渠道弃水。该模型能够实现集中、高效配水,可为灌区管理部门制定配水计划提供决策。  相似文献   
70.
针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固定道保护性耕作,进行了节能效应的研究,对比分析了固定道与非固定道下机具田间作业的能耗。 深松作业时,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比非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油耗降低23.7%, 其中纯行走油耗降低23.8%,纯作业油耗降低36.3%。夏玉米和冬小麦播种作业时,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分别比非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油耗减少23.9%和26.0%。两年试验期,相对于非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平均减少总作业燃油消耗27.09 L/hm2,节油率为28.6%。研究结果表明,固定道保护性耕作通过区分机具行走道和作物生长带,改善机具行走性能,减少机具对作物生长带的压实,明显降低了机具田间作业的能耗,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