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40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29篇
  54篇
综合类   271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01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71.
以美国高尔夫球果岭草坪锦标赛球速经验值作为基础,研究了影响球速的主要因素及相互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留茬高度的果岭草坪在株数、叶片数、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方面随留茬高度降低而降低。各项密度指标同光滑度、均匀度具有较好的联动关系。当叶面积指数和盖度分别为1和100%时,此时的叶片数、叶面积、植株数和叶面积指数均可作为指示密度的良好指标。当4种因子处于最佳平衡状态时,光滑度会达到最高速度水平。光滑度是系统中4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2.
木质素是一种绿色环保、低成本的不规则酚类聚合物,其结构中富含羟基和甲氧基等官能团,并且可以从造纸工业的副产品以及农林废弃物中大量获取,因此在各行各业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储能领域,大量的研究报道了木质素作为可再生碳源制备用于储能装置的电极材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了木质素结构中丰富的官能团结构,并充分利用官能团性质将其应用于储能设备,如:利用羟基的亲水性将木质素应用于液流电池的膜结构中提高膜的质子传导率,利用酚-醌结构的可逆变化增加超级电容器的赝电容,利用与苯环共轭的发色基团对太阳能电池光电化学界面进行调控与敏化,利用木质素结构高电荷密度的含氧官能团改善锂离子电池存储的不稳定性,利用木质素分子中丰富的碳和杂原子官能团制备电极从而提高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基于木质素分子的官能团结构和性能特点,概述木质素分子对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液流电池等主流储能器件电化学性能的提升作用和代表性应用,认为最大化保留木质素分子的官能团并将其应用于电化学器件,可以实现木质素分子的多功能化应用,充分发挥木质素基团的特点以提高储能设备的电化学性能。最后,总结归纳了木质素分子应用于...  相似文献   
73.
柑橘表面缺陷是水果检测分级的重要依据,针对传统柑橘表面缺陷检测方法效率低、精度低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柑橘表面缺陷的实时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柑橘图像进行图像增强,然后利用提出的YOLOv7-CACT模型对柑橘表面缺陷进行检测,该模型在YOLOv7模型骨干网络中引入坐标注意力模块(coordinate attention, CA),从而提高模型对缺陷部分的关注度。在网络头部引入CT(contextual transformer,CT)模块,融合静态和动态上下文表征特征,从而增强缺陷部分特征表达能力。通过试验确定CA模块和CT模块的最佳位置。改进后的YOLOv7-CACT模型检测结果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相较于原始模型增加了4.1个百分点,达到91.1%,满足了实际生产中对柑橘缺陷检测精度的要求。最后将基于YOLOv7-CACT的柑橘检测模型通过TensorRT进行部署,试验结果表明模型的推理时间满足柑橘生产线10个/s的实时分选要求,总体的检测精度达到94.4%,为柑橘表面缺陷在线检测提供了一种精准的实时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4.
为确定患病半滑舌鳎的病原,从其体内分离到3株革兰氏阴性菌,将其分别命名为ST-1、ST-3和ST-6,进行细菌理化特性、药敏试验、16S rDNA测序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等方面的研究,并建立了外膜蛋白(OMP)基因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3株分离菌株的理化特性符合创伤弧菌特征,16S rDNA与创伤弧菌标准菌株ATCC29307序列相似性达99%以上,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3株分离株与创伤弧菌自然聚为一支,最终鉴定为创伤弧菌;药敏试验显示,3株菌对头孢克肟、头孢哌酮、链霉素、亚胺培南和氟苯尼考等药物高度敏感。人工回归感染试验表明,分离株具有致病性,且半滑舌鳎、斑马鱼的临床症状与自然患病鱼症状相似;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鳃丝上皮细胞增生,鳃小片肿胀黏连、颗粒细胞和黏液细胞增多,肝脏中央静脉淤血,肾脏出血、坏死,肠道黏膜固有层萎缩、黏液细胞增多等。进一步建立OMP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5,检测下限为1.88×10~2 CFU/mL。以上结果可为半滑舌鳎弧菌病的致病机理、分子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5.
为了解决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enotypeⅡ,GCRV-Ⅱ)含量和滴度测定方法的选择问题,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mmunoperoxidase monolayer assay,IPM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fluorescent assay,IFA)三种方法来对GCRV-Ⅱ进行检测和含量测定,从特异性、敏感性、可靠性和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来比较这三种方法对于GCRV-Ⅱ定量检测的差异。结果显示:qPCR、IPMA和IFA三种方法检测GCRV-Ⅱ的最低限分别为8.6、86和86拷贝/μL,qPCR的检测灵敏度比IPMA和IFA高一个数量级;特异性分析表明,qPCR、IPMA和IFA三种方法均只能检测出GCRV-Ⅱ型分离株,而其它病毒和未感染病毒的阴性对照细胞均为检测阴性,表明这三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3种方法分别检测60份已知临床样品,qPCR、IPMA和IFA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7%(29/30)和100%(30/30)、100%(30/30)和93.3%(28/30)及100%(30/30)和100%(30/30);三种方法对于GCRV-Ⅱ的定量检测结果中病毒拷贝数和病毒滴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拟合曲线分别为:Y(IPMA,TCID_(50)/mL)=23.629X-536 174(qPCR,拷贝/mL)(R~2=0.996)、Y(IFA,TCID_(50)/mL)=20.318X-575 062(qPCR,拷贝/mL)(R~2=0.995)和Y(IPMA,TCID_(50)/mL)=1.161X-1 176(IFA,TCID_(50)/mL)(R~2=0.999)。结果表明,GCRV-Ⅱ病毒滴度的测定,除了用IPMA和IFA外,也可以采用qPCR方法通过测定病毒的核酸拷贝数来测算其病毒滴度。  相似文献   
76.
在真核细胞中,线粒体是氧化磷酸化的发生部位。它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具有独立的遗传物质DNA,能够参与细胞质遗传。目前金针菇线粒体基因组已经被解析,但其在不同菌株中的多态性仍未见报道。本研究结合已经公布的金针菇菌株4019-20线粒体基因组,组装和注释了重测序的3株金针菇(6-3,6-21, L22)线粒体序列。基因组比较分析表明:金针菇线粒体基因组长度在87 646~88 508 bp,编码蛋白数量均为15个,编码tRNA数目为26个,编码rRNA大亚基和小亚基的基因各1个。除4019-20菌株含有9个内含子外,其余菌株均含有10个内含子。进一步对四株金针菇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菌株中含有4个差异片段,其中差异片段Ⅰ为cox1基因第4内含子(菌株4019-20缺失)。同时,我们还检测到金针菇线粒体基因组中有两个片段存在移位现象,在移位位点处存在~1.6 kb和~2.8 kb的多态性片段。本研究结果能为金针菇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遗传特性研究提供一定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77.
家庭农场形成较早,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业经营模式,学界给予了高度关注。新型职业农民则出现得较晚,且该提法也不具有普遍性,研究相对较少。新型职业农民主导下的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是中国当前的实践热点问题,有必要对其相关理论观点进行整理。首先,回顾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成员结构、培育,重点介绍培育的必要性、模式、效果;其次,梳理家庭农场内涵、特征、发展现状、优势、影响规模的因素、适度规模界定、经营绩效及风险,并重点聚焦经营绩效,包括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估以及绩效影响因素等。再次,分析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耦合机制的研究成果。最后进行述评与展望。  相似文献   
78.
正近年来,水稻精量水穴播技术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展了试验示范,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在节约成本,节省劳动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天津市水稻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地区主要集中在宝坻、宁河、津南等区,水稻种植方式以机械化插秧为主,2017年水稻机插率达到90%以上。然而水稻机械化插秧工序较多,人力、生产资料成本较高,尤其是宝坻地区处于大洼地带,土壤常年保水,比较适合开展水稻水  相似文献   
79.
鲤疱疹病毒3型T分离株主要免疫原性蛋白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鉴定鲤疱疹病毒3型(Cyprinid Herpesvirus 3,CyHV-3)主要免疫原性蛋白,研究采用CyHV-3-T分离株感染CCB细胞系,运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方法对CyHV-3进行纯化,纯化的病毒颗粒经SDSPAGE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后,用锦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抗CyHV-3阳性血清进行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结果表明,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大量完整囊膜包裹或只有裸露核衣壳的CyHV-3颗粒,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抗CyHV-3阳性血清与多种病毒蛋白具有明显特异性免疫反应,质谱鉴定表明其中4种免疫原性蛋白分别为ORF92、ORF66、ORF72和ORF81,其中ORF66和ORF72为首次鉴定的具有免疫原性衣壳蛋白。本研究将为CyHV-3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建立、亚单位疫苗或DNA疫苗的研制提供更多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80.
为筛选抗旱品种提供依据,本试验从14份红花品种中筛选出2个抗旱品种(PI401470和PI401477 )和2个干旱敏感型品种(系)(PI560169和川红1号),并以此4份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对红花幼苗光合、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物保护酶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4个红花品种(系)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且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抗旱红花品(系)的各光合特性指标降幅均低于敏感型红花品种(系)。干旱胁迫条件下,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均上升,保护性酶SOD、POD和CAT活性也均呈升高趋势,且抗旱型红花品种(系)的增长率高于敏感型品种(系);抗旱型品种(系)MDA含量增长率低于敏感型品种。对11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以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蒸腾速率、SOD活性和CAT活性为第一主成分,以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为第二主成分的抗旱性鉴定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9.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