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2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鼠类广泛分布于不同的地区,与人类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鼠类对农林业生产有着严重的影响,也是传播鼠疫、黄热病等多种传染病的重要媒介。鼠害不仅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生存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农业生产,造成粮食减产。在雁门关畜牧生态区,鼠害严重阻碍着当地正在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  相似文献   
32.
王庭林 《中国家禽》1999,21(2):13-14
好的后备种鸡群应体重适宜、适时开产,方法是控制饲养,使鸡群保持标准体重和生长一致。通过调整增重、饲料摄食量和光照管理使后备母鸡适时共同进人成熟期。基于肉种鸡具有快速增长和高饲料利用率的遗传潜能,故肉种鸡的育成较蛋种鸡的育成更难,控制更严格,尤其是限制...  相似文献   
33.
抗生育剂莪术醇对区域性害鼠的控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2006年,在山西隰县进行了0.2%莪术醇对区域性害鼠的防控效果试验。试验结果显示:(1)害鼠前三天对毒饵的平均摄食系数为0.47,大于0.3,接受性较好。(2)使用药剂后,雌体繁殖率降低了18.80%;平均胎仔数下降了7.5%,平均子宫斑下降了6.83%;亚成体所占的比率下降了72.28%,对害鼠的繁殖影响作用明显(。3)通过密度检测,试验药剂对种群密度的控制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在增加,第三次校正控制效果达到了44.73%,表明该药剂能够有效地降低害鼠的种群密度。(4)投药后,在试验区未发现天敌二次中毒及其他非靶动物出现异常现象,也未发生人、畜、禽误食中毒现象,大田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4.
雄性不育剂对农田害鼠的防控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山西五台县研究了0.25 mg/kg雷公藤甲素颗粒剂对以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为优势鼠种的农田害鼠群落的抗生育效果。结果表明,投放试验药剂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害鼠的雌体繁殖率在逐渐减少,亚成体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农田害鼠群落的种群密度下降了63.49%。说明该药剂可在较长时间内控制害鼠种群的繁殖,抗生育的综合效果显著;在农田的适口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可在农田大面积使用防治害鼠。  相似文献   
35.
“八五”以来,为寻求农业血防对策,创新农业血防机制,以实施农业部的“农业血防工程灭螺项目”为载体,全面实施以“四个突破”为主体的农业血防战略,取得良好成效,实施农业血防从治病向预防,从治标向治本,从消耗型向效益型的三大转变,兴利除弊,一举数得。  相似文献   
36.
普治是血吸虫病重疫区防治对策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既可治愈血吸虫病牛 ,又可杀灭病原 ,阻断传播 ,兼容防治双重功效。但是 ,牛血吸虫病化疗史始终伴随副反应史 ,当前首选的吡喹酮普治牛血吸虫病仍有部分牛发生副反应 ,而普治牛中则有相当部分牛属非血吸虫病牛 ,为观察探索吡喹酮治牛血吸虫病的副反应与其血吸虫病感染存否相关性 ,课题组于 2 0 0 2年在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疫区的波阳县 ,结合年度普治工作进行试验观察 ,现将试验观察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区基本情况 试验点选择波阳县的血防重疫区普治乡莲湖、柘港 2个乡 ,莲湖四面环湖 ,黄牛多 ,柘港面湖而居 ,水牛多 ,且有副反应史 ,2乡耕牛比较集中 ,均于鄱湖草洲上全天放牧 ,属湖沼型重疫区。据 2 0 0 2年 6月间普查 ,莲湖 (黄牛 )、柘港 (水牛 )感染率分别为 6 .0 %、5 .2 % ,详见表 1。表 1 试验乡的当年基本情况试验地点人口钉螺面积 (hm2 )耕牛存栏 (头 )牛感染率 (% )莲湖 5 40 713 894660 6.0柘港 10 82 6683 62 0 5 .21.2 试验材料  (1)试验范围 :莲湖、...  相似文献   
37.
山西省黄胸鼠种群的分布现状及年龄结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掌握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在山西省的分布现状,为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11个地市的15个县(市、区)采用夹(笼)捕法对其进行了调查,并采用体质量法研究了黄胸鼠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显示,黄胸鼠在山西省的8个地市有不同程度分布,并且有继续北扩的趋势;黄胸鼠成年组(Ⅲ)和老年组(Ⅳ)的群体数量占到54.28%。表明黄胸鼠种群有形成数量高峰的可能,需密切监测其数量动态。  相似文献   
38.
山西娄烦生态区鼠类数量配置和变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铗捕法调查娄烦生态区有害哺乳动物,查明啮齿目动物7种、兔形目动物1种;数量配置上优势种类达乌尔鼠兔占35.44%,稀有种黑线姬鼠占0.84%。数量变动规律研究表明,数量季节变动明显,1年中形成7月和10月2个数量高峰;各年度数量也存在明显的变化,即在1994—2009年15年间,呈现高—低—高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9.
对鼠类的不育防控作为鼠害综合治理的一个新兴领域,被认为是比传统毒杀方法更有发展潜力的一种技术。鼠类不育剂由于其经济、安全、作用周期长、对环境没有副作用等优点受到了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大力推荐。通过论述鼠类不育剂在中国的研究情况与应用进展,提出了在山西省对鼠类不育剂的应用技术进行试验、集成与推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0.
为了探究长尾仓鼠VKORC1基因与其抗药性的关系,以长尾仓鼠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使用特异引物对长尾仓鼠的VKORC1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获得其序列。结果表明,使用2对引物可分别扩增出长度为700、600 bp的条带;条带与预测基因片段大小一致,为目标条带。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探索抗药性监测的新途径,可为进一步获得该基因的全长,并探究VKORC1基因与抗药性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