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8篇
林业   274篇
农学   183篇
基础科学   244篇
  108篇
综合类   1050篇
农作物   167篇
水产渔业   128篇
畜牧兽医   660篇
园艺   210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81.
阿维菌素对蔬菜地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的生态毒理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阿维菌素对蔬菜地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的生态毒理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低浓度时(1~10 mg kg^-1)对土壤脲酶活性和脱氢酶活性有轻微的激活作用,而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没有明显的影响;在高浓度时(50~100 mg kg^-1)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脲酶活性以及脱氢酶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不同浓度阿维菌素在不同程度上均会造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减少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被强烈激活.  相似文献   
82.
随着全球GMO(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缩写为GMO)的快速发展和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等16个国家6 000万hm2的大面积种植,ISTA对转基因作物(transgenic crop)检测十分重视,已组织3次GMO能力测试.现将ISTA技术委员会B·卡勒特编写的有关GM种子测定方法整理编译于后,供我国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3.
我国小麦良种繁育体系的特点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随着《种子法》的实施和我国农民科学种田意识的增强 ,对小麦种子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加快 ,对新品种的需求量增大 ,这就要求加快优良品种的繁殖 ,提高种子质量。小麦为自花授粉作物 ,其混杂的主要原因是 :1剩余变异 :2机械混杂 ;3基因突变。针对小麦种子的混杂退化特点 ,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几十年的种子生产实践中 ,探索出了多种小麦种子繁育技术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技术体系 ,概括起来主要是 :1三圃制、2两圃制、3一圃制、4株系循环法、5四级繁育程序、6一圃三级种子生产技术六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4.
微波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微波加热原理微波是指波长在1mm~1000mm之间的电磁波。许多具有极性分子的材料处于交变电磁场中时,材料中原有处于杂乱状态的极性分子会随外电场的方向做定向排列。由于外电场是一种电场方向随时间变化的交变电磁场,故极性分子也随之以极快的速度改变方向,产生高速摆振,结果造成分子间的碰撞与摩擦,而产生热能,温度上升。这就是微波加热的基本原理。2.微波加热的特点(1)加热均匀快速由于微波有穿透性,可以穿透材料的内部,穿透深度随频率而变,一般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这与材料本身的性质也有关。微波加热物体是内外…  相似文献   
85.
<正> 近几年来,我市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在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支持下,在广大群众和水保专业人员的积极努力下,发展很快,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在1984~1991年期间,全市先后开发治理了17条小流域,流域面积达876.72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88.47km~2,到1991年底累计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2.21km~2,占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47.9%;人均粮食由治理前的320kg提高到  相似文献   
86.
光长对大豆生育的后效应及对植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5、1986、1988年在北京对大豆吉林3号等品种作了分期播种和分时段短光时处理的对比试验。发现吉林3号品种花前各时段短光时处理,对开花期以及花前各发育期没有影响,但各处理均使结荚期提前,明显地表现出光照后效应。花前各时段短光时处理对吉林3号花芽分化的起始时间没有影响,但减少其花芽分化的数量,并使植株提前结束花芽分化。始花至结荚期短光时处理对营养生长的影响仍很大,与第一复叶至第三复叶,第三复叶至始花期短光时处理影响相当,主要影响株高、复叶数、与每株荚数。  相似文献   
87.
土壤水分运动对渗灌技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数学模型对渗灌条件下不同的土质、初始含水率、渗管埋深、供水压力和历时的土壤水分运动进行计算分析,并研究其对渗灌技术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设计参数。最后介绍了蔬菜大棚的渗灌实例。  相似文献   
88.
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与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明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适合江苏省种植的12个中粳稻(含籼/粳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大田种植,设置0N(全生育期不施氮)、200N(全生育期施纯氮200kg/hm 2)和360N(全生育期施纯氮360kg/hm2)3个施氮量处理,研究各品种产量、氮肥利用率和一些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甬优2640在3个施氮水平产量均最高,库容量大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其他品种产量对氮肥响应的表现不一。在较低氮(0N、200N)条件下,淮稻13号和武运粳30的产量较高,宁粳1号和扬粳4038的产量较低。在高氮(360N)条件下,宁粳1号和扬粳4038产量较高。在较低施氮量条件下,产量和氮肥利用率较高的品种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茎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粒叶比及群体生长速率,这些指标可作为筛选氮高效品种的农艺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89.
绿色超级稻品种的农艺与生理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明绿色超级稻的农艺与生理性状,对于培育和选用绿色超级稻品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4个绿色超级稻品种为材料,1个超级稻品种和1个非超级稻品种为对照,观察了绿色超级稻的农艺与生理表现。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相比,绿色超级稻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绿色超级稻品种较高的产量得益于总颖花数和结实率的同步提高,较高的氮素利用率主要在于较高的植株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内部利用效率)。绿色超级稻具有较高的茎蘖成穗率和粒叶比,抽穗期较高的糖花比,灌浆期较高的作物生长速率、净同化率、根系氧化力和茎中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转率和成熟期较高的收获指数。这些性状与产量及植株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建议将上述性状作为培育和选用绿色超级稻品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0.
平行梁冲量式谷物质量流量传感器田间实验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设计了平行梁冲量式谷物质量流量传感器,以该传感器为核心部件构建了测产系统。针对小麦、水稻两种不同谷物品种,不同联合收获机机型以及不同田间地面状况,于2004年夏秋两季分别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和上海五四农场做了精准收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测产系统可以在正常农田地面状况下可靠地工作,单产和总产测量误差均小于10%,且对联合收获机机型以及谷物品种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