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5篇
  4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正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市场化特征更加突出,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已经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经销模式,农产品包装设计在市场经济中对农产品销售和品牌建立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农产品包装是推介农产品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对外传递品牌形象及服务理念的媒介,所以如何包装好  相似文献   
42.
玉米群体冠层内光和CO2分布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玉米冠层内微环境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光合特性的影响,用便携式红外气体分析仪和光量子探头分别测定玉米冠层内CO2浓度和光的分布.结果表明3种株型玉米品种冠层内光量子密度的日变化呈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曲线变化.冠层内光量子密度的分布为上层叶>中层叶>下层叶.高产群体穗位叶透光率大于25%,截光率在95%以上.冠层内CO2浓度的日变化呈"W”型,早晚高,上午、下午低,中午稍有一定回升.冠层内CO2浓度变化为下层叶>上层叶>中层叶.高产群体中上层CO2浓度较接近,一般为320~330  相似文献   
43.
本文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春小麦营养体发育状况的影响及其与小花发育和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种肥加三叶肥处理能使小麦植株良好发育,有利于小花的分化和发育,小花高峰值出现于药隔期至减数分裂期。在生育中后期植株不过旺、不早衰,成花率高达40.4%。特别是生育后期,由于营养体生长良好,向穗部供应同化产物充足,结实率达74.6%。不仅有较高的成花率,而且有较高的结实率。因此,重施种肥,适当追施三叶肥是春小麦增加穗粒数,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4.
青藏高原近3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气象资料,分3个高程层面模拟了青藏高原地表太阳辐射(SOL),并以此驱动CASA模型估算1983要2012年青藏高原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NPP的时空演变模式,而后探讨了NPP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分不同高程层面建立的太阳辐射模型能够更合理地反映青藏高原地表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特征,模拟精度高于其他相关模型。(2)青藏高原植被NPP的空间分布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高原西北部降水量小于400mm的区域内植被NPP 的主导因子是降水,东南部降水量大于400mm的区域内植被NPP的主导因子是温度。(3)青藏高原植被NPP的演变趋势存在显著空间分异。总体上高原西北部植被NPP近30年变化相对稳定。其中1983要1992年,NPP增加区域主要分布于高原中部,在高原东南部则呈现减少趋势;1993要2002年,高原大部分地区NPP呈增加趋势,NPP减少区域集中在高原东部地区;2003要2012年,高原东部、南部NPP增加趋势明显,高原东南部NPP呈减少趋势。(4)总体上,1983要2012年青藏高NPP总量波动范围为0.494~0.590 Pgc/年变化率为0.0187 Pgc/10,年,呈现“缓慢增加-缓慢减少-快速增加”的趋势,其中年均温度增加对NPP的变异有显著影响(R2=0.456,P<0.001)。  相似文献   
45.
为提高松针堆肥中纤维素的降解效率,缩短堆肥腐熟时间,鉴定从大型真菌中筛选出的1株产纤维素酶活性较强的硫磺菌菌株LS,并综合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确定其最适生长条件;采用固体发酵工艺,通过测定松针中木质纤维素的含量,探究硫磺菌对松针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该大型真菌为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  相似文献   
46.
研究了硅酸盐细菌与化肥配施对烤因和土壤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硅酸盐细菌能明显地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促进烟株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和生长发育,配合一定量的氮、磷、钾化肥施用效果更好。氮、磷、钾的转化效果分别比对照高10.4%~57.9%、10.3%~28.0%、2.6%~67.3%,并能明显地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7.
1分类 干扰素(IFN)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导生物细胞产生的高活性多功能糖蛋白,是多功能细胞因子家族中的成员。根据免疫原性和分子结构的不同,可将干扰素分为α、β、γ3种类型,其中每种类型根据组成的氨基酸差异又可分为多个亚型,不同亚型间有生物活性上的差异。根据干扰素对酸和温度的敏感性以及来源的细胞类型,又可把动物的干扰素分为2类,  相似文献   
48.
针对高度城市化的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容量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以太湖流域锡澄地区为例,结合2005—2014年的水位、雨量、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基于设计流量控制的完全混合法,选择该地区水体污染因子具有较大研究价值的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 TP水环境容量的季节性差异较为明显,呈现出秋季较高,冬季较低的特征;COD_(Mn)四季水环境容量总体上均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的水质目标,COD_(Mn)水环境容量的季节性差异不明显,夏、秋季略高于春季。(2)除时间因素外,引水量对水环境容量影响也较大,对典型河道锡澄运河,水环境容量变化趋势与其一致,引水量越大,TP和COD_(Mn)的水环境容量也越大,"引江济太"工程的启动对于改善平原河网的水质有一定作用。(3)根据各河流两种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在典型年份间的差异,北兴塘河和古运河对于磷的纳污能力明显低于对于有机物的容纳能力。因此,在夏、秋季节,对太湖流域TP和有机污染物的治理要进一步加强,可通过一些调水工程对水体中两种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进行调控,将有助于太湖流域的水质治理以及河道水环境容量的控制与分配。  相似文献   
49.
日常游憩型绿地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开展游憩活动的重要物质载体。本文以合肥市包河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对其中的日常游憩型绿地进行空间特征分类的基础上,运用观察法、行为注记、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得了包河公园的绿地使用状况数据,并分析了其中的内在机理,进而对更新优化绿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0.
珠三角基塘农业系统作为珠江三角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非常突出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对其进行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搜集整理文献、现场调研考察和借鉴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梳理了珠三角基塘农业系统的历史演变,分析和总结了珠三角基塘农业系统显著的活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和濒危性等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并从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和农业景观等方面探索动态传承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行政部门管理决策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