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7篇
  9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01.
以吉林省中部地区水稻土为试验土壤,通过不同施锌量的盆栽试验,研究了锌在水稻各生育时期不同器官的运转规律。结果表明,各器官含锌量均随施锌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施锌可以改变同一生育时期锌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锌在各器官的积累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成熟期锌在植株体内的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根、叶、茎、穗、稻谷、糙米、颖壳。  相似文献   
102.
王晓波  滕婉  何雪  童依平 《作物学报》2013,39(12):2145-2153
从Phytozome数据库中获得包括大豆在内的12种植物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 GS)氨基酸序列,利用MEGA5.10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构建进化树。进化分析表明,植物GS可以分成胞质型(GS1)和质体型(GS2)两大类,GS1可进一步分成分5个亚类,包括双子叶植物为主的I、II和III亚类、低等植物类(IV)和单子叶植物类(V)。这5亚类中,第II类是豆科植物特有的一类,大豆的4个GS1 (GmGS1β1/2和GmGS1γ1/2)属于该亚类;利用qPCR在大豆盛花期分析GS1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GmGS1基因在表达部位和表达丰度上存在较大差异,而同一类基因之间具有相似的表达规律;4个豆科植物特有的GS1基因在大豆根瘤中都有较高的表达量,其中位于大豆第18染色体上的GmGS1β2基因表达丰度最高;利用原核表达系统体外表达GmGS1β2蛋白,诱导出分子量大小与理论预测值一致的目标蛋白,酶活性分析表明GmGS1β2可以与底物发生催化反应,具有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推测该基因在大豆根瘤氮素同化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3.
马伟平  王禹钦  杨晓铮  宋棕  王晓波  周翔  王波 《油气储运》2011,30(12):935-940,7
基于管道试压在管道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重要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的主要试压标准,国外标准主要有美国联邦宪章、协会标准、ISO标准、英国标准和加拿大标准;国内标准分为3个层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管道试压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地区等级划分、管道(强度)设计系数、试压管段划分、试压介质、强度试验压力、严密性试验压力和稳压...  相似文献   
10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传染病。该病不仅会导致鸡群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会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  相似文献   
105.
正玉米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粮食和饲料。而我国也是生产玉米的主要生产国之一,我国玉米的总产量和播种面积大概占全世界的第二位,在世界玉米产量中占到22%。因此我国的大部分农业专家一直致力于促进玉米产量有效提高的研究之中,最后发现了种植密度对于玉米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此分析了葫芦岛地区种植密度对于早熟玉米杂交种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该实验在2014年葫芦岛市农科院进行,种植地前茬农  相似文献   
106.
为了研究大豆亲和性根际促生菌(PGPR)菌株在大豆根际的定殖及其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电转化法将luxAB基因转入对大豆凝集素(SBA)具有亲和性的PGPR菌株DW12中。将标记菌株DW12-L接种于大豆品种中黄606根际,以SBA非亲和的PGPR菌株P34-L作对照,考察DW12-L在大豆根际定殖的时空特征,检测菌株的定殖对大豆生长以及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DW12-L可长期定居于大豆根际,并随根系的生长在新的根段根际吸附定殖,而P34-L在大豆根际不能稳定存活;DW12-L显著促进大豆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的积累以及根系的发育,P34-L在大豆生长30 d时由于不能定殖于根际而无显著促生效果。与大豆凝集素具有亲和性的PGPR菌株DW12-L可定殖于大豆根际并促进大豆生长,定殖能力的强弱是决定菌株能否发挥促生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7.
指出了杉木是我国南方林业生产中的一种速生用材树木,它具有生长快、产量高且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是我国林业生产的重要木材种类。对林业生产中杉木种植技术要点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各种影响杉木生长速度的技术,为杉木林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持。基于此,分析探讨了杉木子代林的种植技术要点,通过设定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方式,对于定植子代苗木进行品种的识别测量,从而估算出不同杉木种子的子代遗传增益情况,进一步选择出优良的无性系种子,以提高杉木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8.
施锌量对吉林省中部地区水稻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吉林省中部地区的水稻土为试验土壤,研究了锌对晚熟粳稻品种“农大3号”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锌水平在300mg/kg以下时,水稻株高增加2.4~6.9cm,单株分蘖数增加1.7~9.7个,叶片数增加17.6~48.3片,最多叶片数出现的时间提前约5d;施锌水平大于500mg/kg时,水稻株高降低11.2~13.4cm,分蘖数减少4.6个,叶片数减少17.6~48.3片,最多叶片数出现的时间晚约10d,产量降低4.91%~43.40%,而且穗分化推迟,使水稻的生育期延长约5d。  相似文献   
109.
“农业4.0”和新农科建设对传统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农业智能化时代需要大量既懂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又具有农业智能化、数字化知识和跨学科学习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传统农学专业人才培养不能满足这类人才需求。文中分析了传统农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思政、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探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途径,为培养更多乡村振兴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0.
种植方式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通过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的群体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宽窄行配比可使其群体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且中后期叶面积指数衰减较慢,漏光损失较少,净光合速率提高,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为获得玉米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