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3篇
  14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冬小麦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指标与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在防雨棚条件下,采用子、母盆栽方法,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分析了RDI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光合速率(Pn)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模拟,以探寻适宜的水分调亏阶段(时期)和调节亏水度。结果表明,冬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水分调亏对Pn无显著影响;拔节至抽穗期轻度水分调亏的Pn未受显著影响,复水后补偿效应显著;中、重度调亏的Pn受到显著抑制,复水后虽有补偿效应,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抽穗至灌浆期轻度水分调亏对Pn无显著影响,中、重度水分调亏的Pn受到强烈抑制,复水后补偿效应较弱,补偿时间也有限。据此认为,冬小麦RDI的适宜阶段为拔节期以前,适宜的调亏度为50%~65%FC(Field capacity,FC);拔节至抽穗和抽穗至灌浆期也可轻度调亏,调亏度为60%~65%FC。  相似文献   
52.
为研究不同水分利用效率评价指标在区域评价方面的差异、相关关系和适用性,利用DSSAT-CERESWheat模型模拟得到不同定义下的农田总供水分利用效率(WUEg)、广义水分利用效率(WUEu)、作物水分生产率(WP)和灌溉水利用效率(WUEi)及真实灌溉水利用效率(WUEti)5个常用评价指标,分析得出:1 WUEu与WUEg站点间、年际间及区域水平评价结果均一致,推荐使用WUEg;2WUEi不能表征真实的灌溉水利用效率,但黄淮海区域水平WUEi表征结果实则接近总水分利用效率;3WUEti站点和区域水平均难以计算不方便使用;4站点水平各指标相关关系不同,但区域水平各指标间均呈良好的正相关性。站点和区域水平不同指标评价结果均有差异;站点水平WP评价结果最稳定,区域水平WUEg评价结果最稳定。  相似文献   
53.
对科罗拉多州、怀俄明州、尤他州和加利福尼亚州4个不同种源的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进行了耐碱性、耐寒性试验以及优势种源的选择.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观察研究耐寒指标及不同pH土壤处理对其地上部分生长、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叶片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怀俄明州种源的枯梢长度小于其他种源;生长指标调查显示,怀俄明州种源在pH值9.5的土壤上表现较强的耐碱性;怀俄明州种源丙二醛的质量摩尔浓度(0.44μmol/g)较低,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0.84%)较高.  相似文献   
54.
不同时期干旱对强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强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的灌溉管理提供参考,2006年10月~2007年5月在作物需水量试验场防雨棚下测坑中进行了不同时期干旱对强筋小麦郑麦98产量和品质特性影响的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适宜水分、播种~拔节期干旱、拔节~抽穗期干旱、拔节~灌浆期干旱和抽穗~成熟期干旱5个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强筋小麦产量性状和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适宜水分处理相比,随着干旱时期的后移,小麦产量呈降低的趋势,其中,播种~拔节期干旱减产最少,仅为5.97%,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2.12 kg/m3;抽穗~成熟期干旱千粒重最低,为32.28 g,减产最多,达17.86%;与后期(抽穗~成熟期)干旱处理相比,拔节~抽穗期干旱处理使籽粒粗蛋白质、氨基酸和湿面筋含量分别降低1.34、1.30和3.17个百分点,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分别减少30.68%和33.93%,弱化度增加18.99%,其籽粒品质最差;适宜水分处理的蛋白质产量最高,为1 114.3 kg/ha,其他品质性状居中;后期(抽穗~成熟期)干旱处理的品质最好,但其蛋白质产量最低,为965.3 kg/ha,比适宜水分处理减少13.37%.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蛋白质、氨基酸、湿面筋含量、降落数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微弱负相关.  相似文献   
55.
我国主要棉区水资源状况及灌溉排水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我国主要棉区137个气象站点降雨量数据、全国灌溉试验数据以及近几年各省水资源公报数据,以GIS为主要工具系统分析了我国主要棉区棉花生育期降水、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以及水资源总量空间分布状况,根据我国主要棉区的棉花需水特点和降雨利用情况,估算了各分区的棉花净灌溉需水量,提出了各分区节水灌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6.
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利用“全国灌溉试验资料数据库”中作物需水量试验数据,在ERSI的ARCGIS和微软电子表格EXCEL支持下,将GIS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和地统计学的空间分析功能有机结合,用多种插值方法进行山东省冬小麦需水量等值线图的绘制,结果表明:地统计学方法优于常规的反距离加权方法、多项式方法和径向基函数法;地统计方法中的普通克里金(Ordinary Kriging)球状模型的预测误差的均值、预测误差的均方根、平均预测标准差、平均标准差、标准均方根预测误差等5个指标均优于普通克里金指数模型、简单克里金(Simple Kriging)球状模型和简单克里金指数模型,具有较高的插值精度。  相似文献   
57.
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早稻灌溉需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长江流域种植早稻的35个站点1961-2003年气象数据,分析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早稻灌溉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早稻需水量、灌溉需水量均有减少的趋势.需水量、灌溉需水量同生育期年降雨量、日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同生育期日平均气温、日平均风速、年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灌溉需水量与年降雨量呈极...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黄土高原区降雨时间序列和海洋表面温度的关系。采用谱分析法研究了降雨时间序列的频率特性,根据赤池信息系数确定了最优频率组合,并利用Fourer级数进行了降雨时间序列重构。降雨与海洋表面温度的相关分析表明,太平洋地区(东经150°,北纬15°)的海洋表面温度能够较好的预测黄土高原区3个月后的降雨。  相似文献   
59.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方法的全国节水灌溉分区研究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针对节水灌溉特点,提出了集模糊聚类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各优点组合的节水灌溉综合分区方法与分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分区指标进行降维处理,简化了计算。在对全国30余省(市、区)资料分析计算的基础上,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全国节水灌溉分区。分区结果用于“全国节水灌溉‘十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  相似文献   
60.
刘小飞  孙景生 《玉米科学》2011,19(3):113-117
在夏玉米生育期间设75%、65%、55%田间持水量3个灌水控制下限,研究地膜覆盖和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喷灌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能明显促进植株的生长,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量大于7 500 kg/hm2处理的增产效果相当,覆盖增产效果均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而增加。地膜覆盖处理耗水量最小,无覆盖的最大;秸秆覆盖处理的耗水量随着覆盖量的增加呈减少趋势,土壤水分越高的处理,覆盖节水量越多。地膜覆盖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比不覆盖处理提高50%以上;秸秆覆盖处理的WUE随着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覆盖量达到7 500 kg/hm2时,WUE的增加幅度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