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13篇
  13篇
综合类   12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对2011-2016年云阳引种冬枣生长发育进行观察记载,分析与评价冬枣在云阳地区栽培适应性。结果表明:云阳气候条件能够满足冬枣植株和果实的生长发育,冬季0-7.2℃低温基本满足冬枣植株自然休眠的需冷量,但夏季高温(>35℃)会对果实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生长期内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和充沛的降水量为冬枣的花期、果实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气象条件。冬枣萌芽期提前至3月上旬,成熟期提前至9月上旬,落叶期延后至11月中旬。果实生育期110-115天,年生长周期为240-270天,休眠期缩短。结论:冬枣可以在云阳地区海拔400-800m区域引种栽培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42.
1 发病情况 某养鸡户在果园放养的600多只36日龄土鸡,于2005年5月4日出现精神不振,减食或停食,羽毛松乱,无光泽等症状,求诊时已死亡10多只。  相似文献   
243.
不同套袋处理对北碚447锦橙果实色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碚447锦橙为试材,采用7种果袋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分析套袋对果实色泽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加快果面退绿,提高果面亮度,有利于色泽呈现,但同时也抑制了类胡萝卜素积累,果实色泽偏黄;采收时,不套袋的果皮颜色比套袋后的好,单层果袋处理的果皮颜色比双层果袋处理好;双层果袋处理果皮颜色偏黄,果面亮度较高.亮度与黄色正相关系数为0.988 7**,黄色与色饱和度正相关系数为0.955 2**,红色与色调角负相关系数为-0.958 6**;对橙色和红色果实的柑橘品种,可采用遮光率弱的单层果袋套袋栽培,并于采前30 d左右摘袋增加光照,有利于改善果实外观色泽.不宜采用遮光性强的双层果袋对橙色或红色的柑橘品种套袋栽培.  相似文献   
244.
饲料脂肪水平对瓦氏黄颡鱼生长和鱼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对瓦氏黄颡鱼生长和鱼体着色的影响。实验共设5个脂肪梯度:4.17%、7.02%、9.99%、13.00%、15.76%,含添加60mg/kg和0mg/kg叶黄素的两类饲料,0mg/kg叶黄素和8.92%脂肪饲料作为对照。每组25尾,3个平行,表观饱食投喂13周。结果表明:(1)脂肪水平为4.17%-9.99%,6周和10周时瓦氏黄颡鱼鱼种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脂肪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脏体比、腹脂率随脂肪水平升高而升高。(2)饲喂叶黄素饲料5周后,瓦氏黄颡鱼皮肤叶黄素水平不再升高,达到稳定。(3)适量脂肪的添加能够提高叶黄素的利用率。7.02%可以满足瓦氏黄颡鱼体着色的需要,过高脂肪水平影响鱼体着色。(4)着色好的瓦氏黄颡鱼体色至少能保持7周,不褪色。(5)饲料脂肪水平对瓦氏黄颡鱼皮肤酪氨酸酶活力和黑色素无影响。  相似文献   
245.
稻蟹共作对稻田水体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蟹共作是一种生态型种养新模式,而底栖动物是该复合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稻蟹共作对稻田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扬花期和成熟期,采集不同放养密度的稻蟹共作稻田(仔蟹放养密度10 ind.m 2,低密度,LD;仔蟹放养密度30 ind.m 2,高密度,HD)和常规稻田(不放蟹,常规栽培,CK)水体的底栖动物,分析不同稻田生态系统底栖动物的种类构成、密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3种放蟹密度处理稻田底栖动物的种类数、密度、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拔节期和扬花期,养蟹稻田底栖动物的种类数和密度均小于常规稻田,且与放蟹密度呈反比;常规稻田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拔节期和扬花期均显著高于高密度养蟹稻田(P<0.05),而只在拔节期显著高于低密度养蟹稻田(P<0.05),且Pielou均匀度指数也在拔节期显著高于低密度养蟹稻田(P<0.05);成熟期,3种处理底栖动物的种类数和密度均达到最低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高密度养蟹稻田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稻田(P<0.05)。研究结果可为稻蟹共作稻田底栖动物的多样性保护和稻蟹共作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稻蟹共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246.
养蟹稻田水环境部分因子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设置了精养蟹、常规养蟹和不养蟹3种种养模式,并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研究不同种养模式和环沟对稻田水环境部分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稻田水质环境适宜河蟹生存,水体昼夜溶解氧均在2.0mg/L以上;稻田环沟上下层温差最高达7.6℃,环沟的存在有效地防止了高温对河蟹的危害.在稻蟹生长的中后期,养蟹稻田的溶解氧显著低于不养蟹稻...  相似文献   
247.
江黄颡鱼幼鱼最适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江黄颡鱼是当前鮠科鱼类养殖的新宠。随着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苗种已基本解决,并已开始向大规模产业化养殖发展。但由于缺乏该鱼的营养学研究,至今还未能生产出专用于江黄颡鱼的配合饲料。因此,对江黄颡鱼的配合饲料的研究已刻不容缓。蛋白质是鱼体生长、能量的主要来源,并且具有鱼体组织蛋白更新、修复以及维持机体蛋白现状的生理功能[2],而且蛋白质也是配合饲料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采用蛋白质梯度饲养法对江黄颡幼鱼最适蛋白质需求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旨在寻找一种符合江黄颡鱼最佳生长速度且较经济的蛋白质水平,为江黄颡鱼的规模化…  相似文献   
248.
为了减少网箱养鱼对养殖水体的污染,探寻环保型网箱,实现网箱养鱼的可持续发展,以筛选得到的漂浮植物大薸(Pistia stratiotes)和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金鱼藻-大薸混养生态网箱与传统网箱进行对比,考察其对网箱养殖长吻氮磷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态网箱氮和磷的回收率分别为49.86%±0.94%、38.07%±0.62%,传统网箱氮和磷的回收率分别为44.60%±0.85%、33.17%±0.58%,生态网箱与传统网箱氮磷的回收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态网箱氮和磷的利用率分别为28.13%±1.48%和16.95%±1.09%,传统网箱氮和磷的利用率分别为26.40%±1.89%和15.64%±1.47%,生态网箱氮磷利用率稍高于传统网箱,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分析网箱养鱼系统中氮和磷输入和输出的途径及其总量,当网箱面积与大薸和金鱼藻种植面积为1∶17.00左右时,养殖长吻网箱的氮和磷为零排放。  相似文献   
249.
中华鳖 ,俗称甲鱼、团鱼、水鱼、脚鱼 ,自古以来是我国传统的美味佳肴。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 ,对中华鳖的市场需求量直线上升。至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 ,工业化温室养鳖设施及养殖工艺的突破和推广 ,大大促进了工厂化温室养鳖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发展初期 ,鳖价猛增几倍 ,养鳖的丰厚收入 ,更进一步刺激了养鳖业的无序发展 ,形成全国性的“养鳖热”。然而 ,随着市场商品鳖数量急剧增加 ,以及境外“泰国鳖”、“越南鳖”等外来鳖种低价向国内倾销 ,中华鳖市场竞争激烈 ,鳖价大幅度下降。面对竞争 ,有些单位采用不适当的养殖工艺 ,致使商品鳖产生…  相似文献   
250.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不同家系扣蟹阶段生长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所建立的10个长江水系河蟹家系,在2008年8月份、9月份和10月份,从每个家系随机取样60个,测定其体长、体宽和体重等性状值,计算各家系8~10月份的绝对增重率,通过方差分析比较各家系间的生长性能差异,并对不同家系8~10月份的体长、体宽、体重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在不同月份体重性状间存在较大变异,10月份体重LSD多重比较显示家系5生长优于其他家系。家系相关分析表明,8月份体长、体宽和体重与10月份体长、体宽和体重间相关系数(0.338、0.344、0.224)和决定系数(0.114、0.118、0.050)均较小,8月份体长、体宽和体重对10月份体长、体宽和体重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