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8篇
  5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于2016年在张掖市民乐县益民灌溉试验站开展了菘蓝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试验研究。在保持苗期和肉质根成熟期充分灌溉的情况下,对菘蓝的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生长期分别进行轻度、中度和重度的水分亏缺处理,并测定菘蓝光合生理指标和品质。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生长期的中度和重度水分亏缺对菘蓝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程度最为显著,且随着水分亏缺程度越高,降幅越大。WD5处理的菘蓝综合品质最优,其靛蓝、靛玉红、(R,S)-告依春含量比对照组CK处理分别高出9.1%,5.3%,7.0%,其他处理随着连续生育期的中轻度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菘蓝品质有所提高,但是重度水分亏缺(WD3、WD8和WD9)不利于有效成分的积累。因此,膜下滴灌水分调节降低菘蓝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并且在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生长期的轻中度水分亏缺有助于改善菘蓝品质。  相似文献   
32.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先进的灌水施肥技术和栽培技术的集成。它是一种高效能利用作物水肥的技术,是眼下农业工程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首先阐述了目前国内农业水肥利用效率低下的现状,然后简要回顾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过程,阐述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马铃薯的需水需肥规律、水肥耦合机制、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进展,分析了膜下滴灌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展望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以期为水肥一体化在马铃薯栽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板蓝根耗水特性和其产量及品质对膜下滴灌调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旨在通过大田试验了解水分调亏对膜下滴灌板蓝根生长、耗水规律、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于2018年在甘肃河西中部的民乐县益民灌溉试验站开展板蓝根水分控制试验,在板蓝根苗期和肉质根生长期保持充分灌水,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生长期分别进行不同梯度(轻度、中度和重度)的水分调亏处理,并测定各项生长指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结果表明:(1)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生长期中度和重度水分调亏显著降低了板蓝根株高、叶片数、主根长和主根直径,且降幅随调亏程度的加剧而增大,而轻度水分调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板蓝根在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生长期各处理的耗水量呈现出随着水分调亏程度的加重而逐渐降低趋势,与对照相比降低显著(P<0.05);耗水强度变化次序为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生长期(约3.0 mm/d)>肉质根成熟(约1.5 mm/d)>苗期(约1.0 mm/d)。(3)营养生长期轻度水分调亏处理的板蓝根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达到8475.38 kg/hm^2和23.33 kg/(hm^2·mm),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生长期连续轻度水分调亏处理次之,其余水分调亏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所下降,且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4)在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生长期轻中度连续水分调亏有利于靛蓝、靛玉红、(R,S)-告依春、多糖含量的提高,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重度水分调亏处理各项指标均最低。因此,综合分析板蓝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可知,最优控水处理为营养生长期和肉质根生长期连续轻度水分调亏,即该阶段土壤相对含水率为65%~75%,可作为河西冷凉灌区板蓝根种植的最佳灌水策略。  相似文献   
34.
本规程为国家星火计划课题"南丰蜜桔良种快繁及高效安全栽培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制定,内容包括园地选择、蜜桔品种选择、苗木标准、定植、土壤改良、整地施肥、排灌水、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控、收获贮藏等。  相似文献   
35.
为探究河西绿洲灌区膜下滴灌调亏对制种玉米籽粒发育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充分灌溉(CK)为对照,设置不同生育时期与调亏梯度双因素随机组合的8种水分调亏处理,共计9个处理,测算了各处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籽粒萌发生长、生理活性和营养物质。结果表明:与CK相比,除T1与T3外,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均降低了制种玉米籽粒产量,降幅3.07%~26.84%;调亏处理中,T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1.61 kg·m-3),T3次之(1.59 kg·m-3),分别较CK提高6.62%和1.32%; T8处理籽粒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CK分别降低30.39%、30.07%,其余中度亏水玉米籽粒的活力指数均较CK无显著差异;丙二醛含量除T1和CK处于较低水平且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处理均提高了MDA含量,较CK增幅13.04%~134.78%;T3(40.64 mg·g-1)和T5(40.35 mg·g-1)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无显著差异,其余亏水处理均显著下降,降幅6.90%~16.60%; T1处理的抗氧化酶活性和营养物质含量相对最高,SOD、CAT、可溶性糖、维生素C、根系活力较CK分别提高3.77%、0.10%和19.67%、3.89%、8.56%。运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进行灌溉制度评价,结果表明制种玉米最佳水分调亏处理为苗期轻度水分调亏,即苗期相对土壤含水率保持在70%~75%、其余生育期保持在85%~90%可作为河西绿洲灌区制种玉米最佳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36.
 在壤质褐土,有效应用保水剂可使甘薯苗抗旱力增强,整株鲜重、干重明显增加;单株茎数、平均薯块重均有增加,田间生产增产4.6%~31%。在本试验条件下,保水剂使用量为45kg/hm2时,增产效果最好;采取穴施的方法与用保水剂液蘸根增产效果差异不明显。但蘸根法方便易行,较为可取。  相似文献   
37.
在壤质褐土,有效应用保水剂可使甘薯苗抗旱力增强,整株鲜重、干重明显增加;单株茎数、平均薯块重均有增加,田间生产增产4.6%~31%。在本试验条件下,保水剂使用量为45kg/hm2时,增产效果最好;采取穴施的方法与用保水剂液蘸根增产效果差异不明显。但蘸根法方便易行,较为可取。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旱秧死苗的生理机制,解决办法,并探索新的施肥模式。主要依据目前推广应用的“三肥”(即育秧基肥采用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为背景,采用模拟控制浓度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育秧全程(种子发芽、出苗、苗后)进行研究,同时对农户旱秧田进行大样本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各肥料死苗浓度极限与施肥极限,提出新的施肥模式,并通过试验将模式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39.
1 深翻改土,合理施肥1.1 深翻改土 我县红壤桔园土壤团粒结构差,酸性重,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6%~1.0%,土壤贫瘠,  相似文献   
40.
杨小2-6是经过长期选育出的南丰蜜桔优良株系,具有早结丰产、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内质优良等特点。“南丰蜜桔优良株系杨小2-6繁育与示范”项目被列入2004年度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项目实施单位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杨小2-6生态桔园建设模式及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