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53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128篇
  54篇
综合类   264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29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81.
鼓形与圆柱形杆齿式纵轴流脱粒滚筒功耗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功耗,同时减少脱粒滚筒堵塞,提高水稻联合收获机收获效率,设计了一种鼓形杆齿式纵轴流脱粒滚筒,并对其功耗进行了仿真与试验研究。以具有相同外部尺寸的圆柱形杆齿式纵轴流脱粒滚筒为对照,以脱粒滚筒旋转轴总力矩为试验指标,进行了基于离散元法的对比试验,结果显示:相同喂入量下,2种结构的脱粒滚筒旋转轴总力矩存在明显差异,鼓形滚筒旋转轴总力矩小于圆柱形滚筒,且随喂入量增大,差异越大。与仿真条件一致的2种脱粒滚筒结构功耗对比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在喂入量为0.8~1.6 kg/s时,随喂入量增加,滚筒功耗增大,与相同外部尺寸的圆柱形滚筒相比,鼓形结构的脱粒滚筒功耗平均降低5%~15%。  相似文献   
82.
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可以在玉米叶片、茎秆和雌穗等部位及生长发育的各阶段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及品质。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全基因组及多组学技术的利用为玉米抗病基因的挖掘及抗性机制的解析提供了更可靠和更便捷的方式,通过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改良现有种质也逐渐成为培育抗性种质的有效方式。本文综述了玉米常见真菌病害的抗病遗传、基因克隆及其育种利用的最新进展,展望了新抗病基因的挖掘和机理解析、广谱抗病基因及基因编辑等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利用,以期促进玉米优良抗病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83.
以休耕轮作13年黑土农田为研究对象,探讨耕层土壤中微生物量碳(MBC)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耕层土壤中,休耕轮作下覆盖带、休闲带MBC平均含量分别比常规耕作高17.27%、8.92%(P0.05);覆盖带MBC含量比种植带和休闲带高17.64%、7.66%(P0.05)。MBC含量土层差异极显著(P0.01),休耕轮作和常规耕作处理下表层土壤MBC含量明显高于下层土壤,休耕轮作的三个条带及常规耕作下的MBC均随土壤深度降低而降低;0~10 cm土层MBC含量显著高于10~20 cm、20~40 cm土层。休耕轮作及常规耕作条件下MBC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土壤MBC的变化主要受到土壤活性组分与水热状况的影响,土壤MBC与易氧化态碳(EOC)、水溶性碳(DOC)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休耕轮作有利于耕层中水分与温度的保持,为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促进MBC含量高于常规耕作处理。  相似文献   
84.
基于IPCC排放因子法估算碳足迹的京津冀生态补偿量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构建合理的生态补偿量化标准关系着京津冀区域的健康发展。采用IPCC排放因子法计算京津冀地区2006-2015年的碳足迹,结果表明:10 a间京津冀地区碳足迹变化趋势分为2个阶段,2006到2013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年增长率约为8.5%,2013年之后基本保持不变;考虑森林、草地、农用地的固碳能力的前提下,测算了京津冀地区2006-2015年的碳承载力,结果表明:2009年京津冀地区的碳承载力有明显增高,之后基本保持平稳,略有提升;为了对比不同区域内(人口和区域面积)碳赤字对生态的影响,提出了碳赤字敏感度,进而利用碳赤字敏感度构建了生态补偿因子的概念,并据此确定京津冀三区生态补偿的量化标准,结果表明:河北和北京每年都应得到天津支付的一定额度的生态补偿,其中河北2012年应获得补偿最多(161亿元),北京2013年最多(61.5亿元)。研究结果对加快建立完善的京津冀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5.
伴随着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我国棉花价格逐步回归于国际棉花市场,呈现出趋同趋势波动。那么,现今我国棉花价格在国际棉花市场上是否还存在着定价权缺失问题?基于此,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政策实施前后国内外2个棉花市场交易价格波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国际棉花价格对我国棉花价格存在着长期的正向影响,伴随着目标价格改革,这种影响得到加强。目标价格改革后,我国与国际棉花市场间存在长、短期关系,国内棉花价格对国际棉花市场有正向影响,但仍存在定价权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86.
亚洲不同生态区水稻群体遗传多样性与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不同生态区水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结构分化、群体特异性及其相互关系,为水稻起源及亲本遴选提供遗传基础。本研究利用119对SSR标记对太湖、黑龙江省和越南的440种水稻品种进行分析。结果在三个不同生态区中的太湖流域水稻中检测到783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9;在黑龙江水稻中检测到296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1;在越南水稻中共检测到374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8,这表明越南水稻和黑龙江水稻的多样性低于太湖水稻。特缺等位变异数最多的是黑龙江亚群(132),最少的是太湖亚群(4);特有等位变异数最多的是太湖亚群(284),最少的是黑龙江亚群(25)。从亚群间补充等位变异数来看:其补充等位变异数最多的是太湖亚群对黑龙江亚群的补充(447),最少的是黑龙江亚群对太湖亚群的补充(29)。利用Structure2.2软件将三个地区的440个品种分为7类血缘,发现每个血缘都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  相似文献   
87.
水稻耐盐碱胁迫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281个水稻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调查了盐、碱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能力相关性状,选择260对SSR标记对基因组进行扫描,采用Structure软件进行群体分析,利用GLM(General Linear Model)方法对标记与幼苗耐盐碱能力进行关联分析;并以试验材料表型均值为对照,鉴别出携带优异等位变异及载体材料。检测到15个与盐胁迫下种子萌发能力关联的SSR位点,其中第10条染色体上分别与标记RM184和RM171连锁位点的贡献率较大,达到29.51%和31.67%,优异等位变异RM184-211表型效应值最大为0.31,载体材料为‘滇屯502选早’。检测到与碱胁迫下种子萌发能力相关联的20个SSR位点,其中第3染色体与RM168和第4染色体与RM6314连锁位点的贡献率较大,分别达到39.17%和50.02%,优异等位变异RM6314-179表型效应值最大为0.58,载体材料为‘越6(N202)’。  相似文献   
88.
免疫增强剂因能增强机体抗疾病感染的能力、作用时间较短且没有记忆成分,被认为是一种提高鱼体免疫力及对疾病抵抗能力的有效方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免疫增强剂在黄颡鱼养殖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主要从微生物来源、动植物来源、营养因子类来源这3大类免疫增强剂对黄颡鱼免疫和抗病能力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展望了黄颡鱼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和发展趋势,可为黄颡鱼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当前工科院校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创新能力与创新教育的内涵出发,对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综合创新能力体系的构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0.
保证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及食用安全,减少食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就必须有效的控制及管理其物流过程的温度环境。不同种类生鲜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需求的最佳温度区间不尽相同,多温度分区管理助于提高生鲜农产品货架期。生鲜农产品进行多温度分区管理时运用产品分族理论及重心法确定生鲜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最佳温度区间。并结合新鲜度评价方法、货架期、保存条件等指标变化及权重因素形成考虑生鲜农产品损耗的多温度管理方法,并以实例运算使得多温度管理方法进一步应用于配送中心仓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