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无人机遥感监测小麦条锈病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f.sp.tritici)引起的小麦条锈病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该病害是一种气传病害,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流行成灾[1].近年来,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植物病害监测的研究逐渐增多.Nilsson[2]综述了遥感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控中的应用,认为多光谱测量、热红外、数码摄像、雷达、短波、激光、卫星等多种遥感监测技术,在植物病害和植物病害测量中具有很大潜力.无人机遥感也是遥感监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般的航空遥感相比,其具有成本低、分辨率高、受天气条件影响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应用real-time PCR 定量检测田间小麦条锈菌潜伏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快速、及时地定量检测处于潜育状态下的小麦条锈菌菌量,本研究于2009-2010年实施田间试验,在北京和甘肃各设3个试验小区,将小区分割成1 m×1 m或1.5 m×1.5 m的小格。初春刚返青叶片出现症状前,在每小格内采集30片叶,提取叶片基因组DNA,应用已建立的real-time PCR定量测定方法,计算每个样本的分子病情指数(molecular-detected disease index, MDI)。在本试验的天气条件和试验设计下,采样10 d后,调查田间标记采样点的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DI,比较MDI和DI的关系,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甘肃甘谷3个试验小区的MDI和DI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21=0.813 6,R22=0.884 5,R23=0.592 8);北京上庄3个试验小区的MDI和DI也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21=0.742 3,R22=0.578 4,R23=0.858 4)。本研究证明了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估测小麦条锈病潜育侵染程度的可能性,为建立分子定量测定田间潜育侵染量系统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苜蓿根腐病的病原分离、鉴定与杀菌剂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河北苜蓿根腐病病原种类,以便有目的地加以防治,对从河北采集的苜蓿根腐病样品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以及致病性和室内毒力测定。根据形态学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4和ITS5、延伸因子EF-1H和EF-2T序列作为引物鉴定,分离出的71株致病菌株均为镰孢菌属(Fusarium),其中,木贼镰孢(F.equiseti)55株,尖孢镰孢(F.oxysporum)7株,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6株,变红镰孢(F.incarnatum)2株,茄镰孢(F.solani)1株。尖孢镰孢菌株D19-2、层出镰孢菌株S45和茄镰孢菌株Q1的致病性最强。通过含毒介质法测定,结果表明,4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WP)、50%多菌灵WP、嘧环·咯菌腈(37%嘧菌环胺和25%咯菌腈)水分散粒剂(WDG)、50%福美双WP、70%甲基硫菌灵WP和10%苯醚甲环唑WDG对这3个菌株菌丝生长均有较好抑制作用,而80%代森锰锌WP、99%恶霉灵WP、40%菌核净WP的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4.
小麦条锈病卫星与近地光谱反射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工接种诱发小麦条锈病,在病害大面积发生后,利用ASD手持式野外光谱仪(325~1075nm)测定小麦条锈病近地冠层高光谱数据,并获取该试验田同一时相SPOT-2卫星遥感数据,进而对卫星及近地小麦条锈病光谱反射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在SPOT-2卫星的3个波段上表现一致;1、2波段发病区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分别为19.02%和15.40%,比对照区的18.61%和14.90%高,而在3波段中,发病区和对照区的反射率分别为34.65%和35.90%.由此可见,3波段发病区与对照区的光谱反射率差异更大,可用3波段进行小麦条锈病卫星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15.
小麦矮腥黑穗病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小麦矮腥黑穗病的病原、分布与危害,综述了小麦矮腥黑穗病菌检疫鉴定、种子灭菌处理、有害风险分析、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小麦条锈病高光谱近地与高空遥感监测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对该病防治的关键是做好监测工作。本研究利用ASD手持野外光谱仪[ASD FieldSpec HandHeld FR(325~1 075 nm)]和热气球在近地与高空研究了发病小麦冠层的高光谱遥感数据特征,获得了近地和对应高空2个不同平台光谱数据。经比较分析,发现高空数据与近地数据之间存在明显而有规律的变异关系,即高空获得的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谱区域明显大于近地获得的光谱反射率。进一步对差异最显著的绿峰580 nm和黄边610 nm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了高空光谱反射率值与近地光谱反射率值之间的回归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利用高平台遥感监测小麦条锈病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为建立一种能够快速鉴别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GDr180疫苗株与GD野毒株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本研究在PPRSV的Nsp2基因和Orf7基因区域分别设计不同荧光标记的MGB探针及特异性引物.这两种MGB探针能够分别特异结合GD野毒株和GDr180疫苗株.通过对PRRSV培养液、感染猪血清和组织样品检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采用双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PRRSV GDr180疫苗株和GD强毒株时敏感性分别达到19.4拷贝/μL和34.2拷贝/μL;该方法与PRRSV其他8个病毒株和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细小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因此可以用于PRRSV GDr180疫苗株与野毒株的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19.
玉米花粉传播SCMV的遗传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类似杂交的方法,在试验田中,分健康植株自交、发病植株自交、父本感染病毒而母本是健康的、父本健康而母本是感染病毒的4个处理,开展了玉米花粉能否传播SCMV的试验。结果表明,健康植株自交得到的种子和父本感染病毒而母本健康的处理得到的种子利用dot-ELISA没有检测到病毒,而发病植株自交和父本健康而母本感染病毒的处理所获得的种子则检测到SCMV。由此可见花粉不能传播SCMV。  相似文献   
20.
2006年贵州省赫章县秋季小麦条锈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中国新发现的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贵州省赫章县小麦条锈病秋季发生情况,2006年秋季笔者主要对该县古基乡、野马川镇、六曲河镇进行了调查,共调查119块地,自生麦病田率为55%,秋播小麦病田率为20.20%。古基乡发病较多,自生麦苗上有多个发病中心,有的秋播小麦田块亦呈现病叶较集中现象。在海拔1660-1910m范围内,都有小麦条锈病发生,说明当地越夏菌源能够为本地区秋苗发病提供充足菌量。对进一步研究内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赫章县小麦条锈病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