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6篇
  4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高蕾  杨方  王润涛  姜磊  王丹 《农机化研究》2013,35(5):159-162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要素.加快发展农业机械自动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相应地对农业机械作业状态的检测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为检测大棚作业时松土深度是否能达到作物生长深度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与HC-SR04超声波测距模块的棚室作业深度检测系统.该系统完成了硬件电路的设计、软件实现与试验测量,并实时检测土壤耕深.实验室模拟试验结果以及误差分析表明,该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旋耕机耕深的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22.
基于摩擦阻力法的粮食水分检测仪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逐年增加,粮食的存储问题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垦区粮食存储条件与含水量的关系为依托,就国内目前在粮食水分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以摩擦阻力为介质和以电子力学传感器为核心的粮食水分在线检测仪。该装置综合利用了流体力学理论、自动控制理论、数学优化算法及MSP430单片机原理等多学科理论。试验表明:采用该装置检测的准确率能达到97.5%,且检测结果精度较高,快速且方便。  相似文献   
23.
基于神经网络整定的PID控制变量施药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常规的大田喷雾装备的定量施药方式,在机具行进方向上农药雾滴分布不均导致农药有效利用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整定的PID控制变量施药系统。该系统采用多传感器实时监测车速、流量、压力等信息,并以此作为控制依据,运用神经网络自学习能力修正PID参数,精准调控药液回流量,解决了现有变量施药控制算法存在的超调量较大、稳态误差较大、响应时间较长等问题,实现了大田单位面积内施药量恒定的目标。为验证本系统算法对精准变量施药的优越性,在Simulink平台下对常规PID、模糊PID和神经网络PID控制方式进行建模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PID控制在上升时间、超调量和稳态误差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种控制方式。田间试验表明,在不同车速下,液滴沉积数量标准差均小于1.4个/cm2;在不同施药量、车速随意变化的情况下,机具纵向均匀度变异系数均小于6%;车速在4~11km/h范围内随机变化时,系统平均调节时间为0.72s,平均超调量为2.1%,实际施药量与理论值相差1.3%。  相似文献   
24.
CARS-SPA算法结合高光谱检测马铃薯还原糖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竞争性重加权自适应选择算法(CARS)结合连续投影算法(SPA)选择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特征波长,共制备238个样本,比色法测定马铃薯还原糖含量,选择190个样本作校正集,48个样本作验证集,与全光谱和经典变量提取方法比较。结果表明,CARS-SPA算法筛选波段效果最佳,相比于全谱建模其参与建模波长点由203个减少到17个,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r~2由0.8464提高到0.8965,均方根误差(RMSEP)由0.0758降到0.0490。结果表明,采用CARS-SPA结合高光谱成像技术检测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结果可行。  相似文献   
25.
为了实现北方食用菌反季节栽培,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在满足温度、湿度、通风、CO2浓度一定的条件下,针对食用菌对光环境因子反应非常敏感并且不同食用菌不同阶段对光的需求不同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为保证食用菌菌丝所处温室的生长环境良好,对光环境采用了最新的照明技术—可调光功能的LED冷光源作为人工控制主光源。同时,研究了不同的LED光量光质条件对平菇菌丝体生长特性的影响,从而寻找出周期短、品质高的平菇菌丝体生长环境,为实现北方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6.
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玉米叶片氮含量检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实现了玉米拔节期叶片氮含量的检测。提取出240个叶片样本的平均光谱反射率数据(400~1 000nm),对原始数据分别进行3种预处理(1stDer、2ndDer、SNV),建立了4种预测模型,包括基于幅值参数(Dλr、Dλy、Dλb)的多种回归模型、全光谱PLS模型、基于连续投影算法(SPA)的PLS模型及基于主成分分析法(PCA)的PLS模型。建模结果显示:基于PCA的PLS模型预测精度最低;全光谱的PLS模型Rc2和RP2分别为0.967、0.821;基于SPA算法的PLS模型R_c~2、R_P~2分别为0.944、0.749,与全光谱的PLS模型预测精度相当,而自变量个数减少了95.07%。基于幅值参数的多元回归模型其预测结果虽与基于全光谱的PLS模型有些许差距,但模型简单,运算量最小,适用于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相似文献   
27.
针对目前大田宽幅机械变量喷雾精准化程度低、农机车速变化对喷雾效果影响考虑不充分的问题,为了提高精准施药、施肥能效,基于3WF-1000型喷杆式喷雾机,设计了一种自适应跟随车速的变量喷雾系统。该系统采用传感器实时采集农机行进速度、出水管流量与压力、药箱液位高度等信息,运用Bisector模糊控制算法优化控制策略,实现了比例阀阀门变化角度的动态控制,达到了对出水管流量精准调控的目标。为验证Bisector模糊控制算法应用于本系统的优越性,利用Matlab构建仿真模型,与PID算法、Centroid算法对比分析,Bisector模糊控制算法在调节时间、超调量、稳态误差方面均表现优越。田间试验过程中,进行了非行走设定车速、恒定车速跟随、动态车速跟随以及单位面积喷雾量试验,结果表明,3种车速运行状态,变量喷雾系统适应扰动达到稳定运行的调节耗时分别为13.4、27.6、17s,单位面积喷雾量的最大绝对误差比率分别为1.20%、2.27%、2.87%,能够满足大田精准施药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