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明确叶面硼肥对甜荞根系形态、地上部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高产甜荞品种丰甜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硼肥处理对其根际土壤营养、根系形态、地上部株型和产量的影响,同时对丰甜1号地上部、地下部及产量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硼肥的施用能明显增加丰甜1号根际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明显降低根际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对根际土壤pH和根系平均直径影响不大。当硼肥用量为24 mg/L时,甜荞的产量最高,比对照高42.18%。相关性分析表明:根系长度与根系表面积呈显著正相关,根系表面积与体积呈显著正相关;根系体积与主茎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主茎节数和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根系平均直径与主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株高与主茎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分枝数与主茎节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2.
为明确耕作方式和施磷量对甜荞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以甜荞品种丰甜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不同的耕作方式和磷肥处理,研究了其对甜荞根际土壤养分、根系形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土壤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降后增的趋势,且基本以中浓度磷肥处理时含量最低,根际土壤pH值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有机质含量则增加;根系活力、农艺性状及产量基本以中浓度磷肥处理高于其他处理。不同耕作方式间以深耕和常耕处理的根系形态优于免耕;根系活力、产量以深耕高于其他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丰甜1号的株高与根系长度、表面积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深耕及中浓度磷肥处理将更有利于甜荞植株的成长及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3.
利用产前瘤胃反刍时间预测奶牛围产期酮病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影响围产期奶牛酮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对酮病发病风险进行有效评估,选择103头荷斯坦牛(头胎44头,经产59头),收集反刍时间、活动量、体况评分、产奶量、血液β-羟丁酸(BHBA)浓度、血糖浓度等指标数据,利用BHBA判定奶牛产后亚临床和临床酮病发病状态。研究发现:在头胎牛中,亚临床酮病牛在产前3周的反刍时间显著低于健康牛,活动量高于健康牛但差异不显著,产后2~6天产奶量与健康牛无差异;在经产牛中,发病牛产前3周的反刍时间显著低于健康牛,活动量与健康牛无显著差异,产后产奶量显著高于健康牛,且产前体况评分显著高于健康牛。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头胎牛中可以使用反刍时间和活动量在产前1周进行亚临床酮病发病风险进行预测,随着反刍时间的降低和活动量的增加,亚临床酮病发病风险增加;在经产牛中可以使用体况评分和反刍时间对亚临床酮病和临床酮病的发病进行预测,随着体况评分的增加和反刍时间的降低发病风险增加。研究结果为围产期奶牛风险评估和健康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4.
45.
药剂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药剂浸种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从而寻找一种既不影响种子发芽率,又能起到防病作用的最佳方法,特作以下试验.  相似文献   
46.
【目的】明确氮肥用量与苦荞内源激素、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方法】以苦荞品种黔苦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CK)、低氮(LN,施氮量50 kg·hm~(-2))、中氮(MN,施氮量100 kg·hm~(-2))、高氮(HN,施氮量150 kg·hm~(-2))处理,研究其对苦荞根际土壤、根系形态、叶片内源激素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苦荞根际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苦荞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以MN处理最大,CK处理最小,氮肥对苦荞根系平均直径影响不大;苦荞叶片中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生长素(IAA)、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和多胺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脱落酸(ABA)含量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苦荞的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氮肥对苦荞主茎节数影响不大;苦荞籽粒中的蛋白质、总膳食纤维、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黄酮含量以CK处理最高、HN处理最低。【结论】苦荞的适宜氮肥用量为100 kg·hm~(-2),氮肥过量或不足,均会导致最终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47.
俞亚新  王炎  周俊伟  潘一隆 《农业机械学报》2024,55(6):121-132,158
为实现南瓜种子定向播种,提出先调整南瓜种子运动姿态再进行定向的组合式定向方法,设计了一种南瓜种子组合式定向排种器。该定向装置的关键部件包括限位清种板和导向板两部分。基于南瓜种子几何特性确定了限位清种板的结构参数。建立南瓜种子定向过程的运动学方程,明确了南瓜种子定向过程中姿态变化与导向板结构参数的关系,确定了导向板结构参数。利用CFD-DEM耦合法,验证了南瓜种子组合式排种器定向排种的可行性,确定了排种盘转速取值范围。搭建试验台,以平躺吸附率为试验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排种盘型孔直径。以单粒率为试验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负压和排种盘型孔数取值范围。选取负压、排种盘型孔数、排种盘转速为试验因素,以单粒率、定向成功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二次中心组合试验,得出影响排种器单粒率的主次因素为负压、排种盘型孔数、排种盘转速,影响排种器定向成功率的主次因素为排种盘转速、负压、排种盘型孔数。对优化后参数进行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排种盘型孔数为16、负压为10kPa、排种盘转速为4r/min时,单粒率为94.7%,定向成功率为82.7%,南瓜种子落入穴盘的正负偏转角度为18.5°。  相似文献   
48.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