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9篇
  14篇
综合类   15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03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黄土高原近50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近年来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以黄土高原区域及周边72个气象基准站1961—2012年52 a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通过泰森多边形法将各雨量站的降水量展布到整个区域,采用M-K趋势检验法分析年降水的年际、年内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黄土高原年降水量时间变化呈缓慢下降趋势,UFK曲线小于0且没有超出置信线。空间上整体呈下降趋势,出现阳泉、榆社站两个显著减少中心,β值分别为-3.3 mm·10a-1和-2.1 mm·10a-1。(2)黄土高原春季多年平均降水量整体呈不明显下降趋势,1961—1963年与1966—1987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1963—1966年与1987—2012年呈增加趋势。空间上西部、北部地区大部分呈增加趋势,五台山增加幅度最大,β值为2 mm·10a-1。(3)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2008年左右为突变点,2008年以后降水量下降显著。空间上整体呈下降趋势,较明显的减少中心有环县、延安、西峰镇、平凉和临汾,β值分别为-0.9、-0.9、-0.8、-0.8 mm·10a-1和-0.8 mm·10a-1。(4)秋季多年平均降水下降趋势显著,空间变化与夏季类似,减少中心依然是环县、延安、西峰镇、平凉和临汾,β值均为-0.8 mm·10a-1。(5)冬季多年平均降水量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空间上降水变化呈缓慢上升趋势,最大上升中心华山,β值仅为0.95 mm·10a-1。  相似文献   
62.
在温室盆栽30个紫花苜蓿品种45 d后,将拟枝孢镰刀菌接种于幼苗根部土壤中,10 d根据根部病情指数评定抗病性,筛选抗性后选择抗病和感病品种再次接种,于4,8和12 h时测定与抗性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其中耐病品种为晋南苜蓿、驯鹿、PG塞特、苏联二号4 个,占测定品种总数的13.3%;高感品种为新疆大叶、中苜一号、陇中苜蓿、北疆苜蓿、皇冠、甘肃苜蓿和萨兰斯7个,占23.3%;其余的均为感病品种,占63.4%;未发现抗病和免疫品种。酶活性变化测定表明,对于接菌与未接菌的供试耐病和高感苜蓿品种,不同品种间CAT、SOD、PAL的活性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接菌植株的酶活性高于对照,且耐病品种的酶活性高于感病品种,酶活性在接菌后4~8 d呈上升趋势,8~12 d呈下降趋势;接菌植株CAT活性较对照增幅明显,SOD、PAL活性较其对照增幅不明显。  相似文献   
63.
2013与2014年对东北地区(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与华北地区(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的紫花苜蓿病害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在东北地区共发现紫花苜蓿病害14种,其中黑龙江省12种,吉林省10种;在华北地区共发现紫花苜蓿病害17种,其中河北省10种,内蒙古自治区13种.东北地区在生产中易大面积发生且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有5种,分别为褐斑病,春季黑茎与叶斑病,匍柄霉叶斑病,霜霉病,镰刀菌根腐病,7-8月为病害高发期.华北地区各调查点病害种类差异较大,内蒙古自治区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有5种,分别为霜霉病,锈病,匍柄霉叶斑病,春季黑茎与叶斑病,尖孢镰刀菌根腐病,发病高峰期为6-9月;河北省廊坊市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有6种,分别为褐斑病,锈病,匍柄霉叶斑病,春季黑茎与叶斑病,木贼镰刀菌根腐病,炭疽病,发病高峰期为7-10月;河北省张家口市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有4种,分别为霜霉病,褐斑病,锈病,春季黑茎与叶斑病,发病高峰期为6-10月.  相似文献   
64.
雒富春  袁庆华  王瑜 《草地学报》2016,24(1):165-170
为了筛选防治苜蓿(Medicago sativa)锈病有效单剂和复配组合,本试验采用盆栽喷雾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及5种复配剂对苜蓿锈菌的毒力,并比较不同复配的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在单剂毒力测定中,苜蓿锈菌对嘧菌酯最敏感,EC50为1.8809mg·L-1;甲基硫菌灵的毒力最弱,EC50为747.0022mg·L-1。按照不同杀菌机理的药剂复配机理,嘧菌酯和戊唑醇复配中,1:9组合产生相加作用,其余比例复配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5:1增效作用最强,增效系数SR为4.9684;嘧菌酯和烯酰吗啉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强的是以1:3组合,增效系数为5.1114,但二者以9:1复配时产生拮抗作用;嘧菌酯和代森锰锌复配,1:7复配组合增效系数SR为4.5757,协同增效作用比较明显。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增效作用最强的是1:5复配组合,其增效系数SR为5.2276;与百菌清的复配,1:7复配组合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其增效系数SR为5.8058,因此,从单剂防效看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效果最好,复配剂中,吡唑醚菌酯和百菌清以1:7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65.
为了明确不同苜蓿材料(Medicago Sativa)对茎点霉叶斑病的抗性,对来自国内外的30份苜蓿材料进行了苗期抗病性评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对不同抗感病材料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苜蓿材料对茎点霉叶斑病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各材料间病情指数(4.28~51.65)变化较大,其中抗病性最强的是来自内蒙的‘敖汉苜蓿’,感病性最强的是来自陕西的‘陕西苜蓿’,中抗材料有10份。接菌前,各材料间CAT,SOD活性差异显著(P<0.05),而PAL活性差异不显著;接菌后,3种酶活性均比接菌前有所升高,CAT和PAL呈先增后减的趋势,SOD活性呈依次递减趋势;同一材料在接菌后第4,8,12天3种酶活性也表现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6.
稻田少免耕土壤生态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少免耕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今后水稻少免耕技术条件下土壤管理和培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以及需重点加强研究解决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67.
莲藕根状茎膨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莲藕根状茎形态解剖学、形态建成及同化产物变化动态、内源激素对膨大过程的调控和重金属胁迫对根状茎膨大的影响四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莲藕根状茎膨大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应加强莲藕根状茎膨大外界因素的研究,并指出了下一步亟需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68.
山东莲藕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省莲藕产业形成了地域特色各异、种植方式多元、栽培技术多样的发展特点,为农民创收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69.
草莓抑制栽培是鲜食草莓周年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定植期正值气温较高的季节,给草莓营养生长带来障碍。研究结果表明:(1)吲哚丁酸和萘乙酸有促进草莓根系生长的作用。(2)定植后覆盖苇帘(或遮阳网)有遮光、降温作用,提高草莓成活率,促进草莓营养生长。(3)利用微喷设施,降低草莓种植区内小环境的温度,并增加湿度。  相似文献   
70.
日光温室环境参数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北京地区普通日光温室的气象环境参数进行测定。分析了温室的室温、地温及湿度等变化规律,并对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