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4篇
  13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山东寿光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铬的累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中重金属铬含量状况及其空间分布趋势,按照基本等距离采样的原则,在山东寿光蔬菜种植基地采集土壤样本进行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设施菜地中铬含量随着设施种植年限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寿光农业土壤中铬含量均值为51.17mg·kg-1,与山东省土壤铬背景值66.0mg·kg-1比较,发现其中9.7%的样本含量超过背景值,但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GB15618—1995);将4种不同农业利用方式比较,发现设施栽培模式下土壤铬含量最高,达53.04mg·kg-1;其后依次为普通农田、露天菜地和对照。同时,研究区域内土壤铬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外周高中间低的趋势。设施栽培模式下,土壤铬含量随设施年限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升高趋势,局部区域设施土壤铬的年累积速率达2.18mg·kg-1·a-1,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含铬量较高有机肥的大量施用等有关。总体来说,研究区域内农田铬含量处于土壤标准正常范围,但从长远看,设施菜地中铬累积的现象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2.
国外能源作物研究进展与焦点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主要国家和地区能源作物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分析认为世界能源作物发展呈现美洲强、欧洲与澳洲中和亚洲弱的格局特征。在综述近年对能源作物的适应性、生态效应、栽培技术、热能转化和研究方法与模型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发展能源作物应该关注能源作物主体、能源作物产业化、环境保护和粮食安全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63.
我县在总结过去小量贮藏烂种量猛增,黑疤,软腐病回升教训的基础上,于1981年开始推广高温愈合大屋窖。在全县范围内设立保种示范点,以村(队)为单位,统一筹款建窖。采取分户收种,集中入窖,专人管……  相似文献   
64.
用逐步回归鉴别上位性QTL互作标记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对逐步回归分析在鉴别代表QTL 上位性的互作遗传标记上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研究⒚结果表明,逐步回归分析能够有效、准确地鉴别出反映QTL上位性的互作遗传标记,并优于当前常用的双向方差分析⒚QTL之间的紧密连锁会导致互作标记鉴别的分辨率降低,并使鉴别的效率出现扭曲⒚大样本和/或高遗传率可以从总体上提高互作标记准确鉴别的效率,而特定的互作标记鉴别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代表的QTL上位性的相对贡献率⒚显著水平也是影响互作标记鉴别效率的一个重要因子⒚本文建议在几种不同的显著水平下进行若干次逐步回归分析,并在确定适当的显著水平时考虑性状的遗传率及样本容量⒚  相似文献   
65.
<正>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近年来,各部门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促进农业科研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水平、加大科技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和增强科技对农村发展的支撑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月1日,2012年中央1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文件将发展  相似文献   
66.
为探讨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中重金属铬含量状况及其空间分布趋势,按照基本等距离采样的原则,在山东寿光蔬菜种植基地采集土壤样本进行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设施菜地中铬含量随着设施种植年限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寿光农业土壤中铬含量均值为51.17mg·kg-1,与山东省土壤铬背景值66.0mg·kg-1比较,发现其中9.7%的样本含量超过背景值,但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GB15618—1995);将4种不同农业利用方式比较,发现设施栽培模式下土壤铬含量最高,达53.04mg·kg-1;其后依次为普通农田、露天菜地和对照。同时,研究区域内土壤铬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外周高中间低的趋势。设施栽培模式下,土壤铬含量随设施年限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升高趋势,局部区域设施土壤铬的年累积速率达2.18mg·kg-1·a-1,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含铬量较高有机肥的大量施用等有关。总体来说,研究区域内农田铬含量处于土壤标准正常范围,但从长远看,设施菜地中铬累积的现象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7.
山东省郯城县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郯城县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情况的实地调查,了解了村民生活能源使用意愿的变化,对郯城县村民生活能源的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村民的消费观念已发生巨大变化,由单纯注重生活能源的经济性向注重其使用的方便性、清洁性及高效性转变;郯城县村民最喜欢使用的生活能源第一为太阳能、其次为电和集中供气,三者合计占到了85%。能源消费形式呈现多样化,村民使用最多的组合方式是“电+液化气+煤+太阳能”,其次是“电+液化气+太阳能”;生活能源消费类型主要是电、液化气、太阳能和煤;沼气用户仅为4.25%,根据郯城县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当地发展户用沼气有一定的困难。秸秆(柴)作为传统的农村生活能源在郯城县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相似文献   
68.
华北冬小麦/夏玉米农田水氮管理的温室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田水肥的高投入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同时也伴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本研究以农田投入品的生产和运输—作物生长的整个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农田生态系统中不同水氮管理措施的温室效应开展了评价。【方法】在已经确定粮食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对土壤固碳深度和减排措施评价的时间尺度进行了分析,将土壤固碳深度确定为30 cm以上,温室效应评价的时间尺度确定为20 年,提出了以田间试验与过程模型相结合,辅以调研的评价方法,来反映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对不同管理措施的响应。常规农民措施的农田投入量(灌溉量和施氮量等)通过问卷调研和文献数据来获得。以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为例,利用验证后的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模型(APSIM)对不同措施(氮肥利用、 灌溉和有机肥配施)进行20 年 (1990~2010)尺度的模拟,并结合农田投入品在生产和运输过程的排放,遵照评价方法对不同水氮管理措施的温室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与当前常规农民措施相比,将常规施氮量从520 kg/hm2减少为400 kg/hm2,粮食产量在20 a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39),但年均温室气体排放总量(AE-GHG)可减少约1.45 t/hm2,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可减少约0.08 t/t; 若将该地区常规灌溉量从300 mm减少到240 mm,粮食产量在20年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39),年均温室气体排放总量(AE-GHG)可减少约0.29 t/hm2,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可减少约0.01 t/t,主要归因于电力消耗的降低,减少了生产和传输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 若将常规措施中的底肥(N)全部替换为有机肥,粮食产量在20年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63),年均温室气体排放总量(AE-GHG)可减少约0.03 t/hm2,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则基本无变化,虽然有机肥可带来更多的土壤固碳,但是若考虑到其堆肥生产排放和还田过程增加的油耗排放,其总体温室气体减排量并不明显。【结论】在华北平原当前情况下,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应以减施化肥、 减少灌溉量为主要方向,可同时实现氮肥生产运输和农田土壤排放2个环节上的减排。年施用氮肥减少120 kg/hm2,灌溉量减少60 mm,20年内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约为1.45和0.29 t/(hm2·a)。  相似文献   
69.
农业经济组织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中的发展趋势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正式实施,农业经济组织在中国农业生产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角度,介绍了几种申报认证农业经济组织的特点,以及2003—2007年农业经济组织在申报所占比例、带动的生产规模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变化等情况。分析了中国农业经济组织的作用和下一步发展需要加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70.
黄淮麦区小麦拔节后霜冻的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黄淮地区及其周边地区1981~2000年农业气象资料,导出1个计算小麦拔节后遭遇霜冻温度风险度(F)的经验方程,以F为指标做出黄淮麦区小麦霜冻的农业气候区划.进而根据F和方程中的参数,评价各类防御措施在各分区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