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8篇
  38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深入探讨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对造纸废水的净化作用,于沈阳农业大学试验场的试验池内,通过构建模拟天然湿地-即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的小试装置分析芦苇各生长期、土壤不同层次上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芦苇各生长期在3个层次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从发芽期除真菌数量在20~40cm,40~60cm土层没有明显规律外,细菌、放线菌、0~20cm土层的真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开始逐渐上升,至拔节期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土壤小同层次微生物数量除反硝化细菌的变化表现为20~40cm的数量>表层0~20cm的数量>40~60cm的数量,在芦苇拔节期外,在其他各生长期真菌数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在芦苇拔节期细菌、放线菌、真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数量表现为表层0~20cm>20~40cm>40~60cm.  相似文献   
32.
新能源补给系统是生态日光温室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保证寒冷地区冬季日光温室正常生产和农户日常生活用能,同时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现阐述了该系统的组成、运行方式和参数的设计过程,分析了6种不同太阳能贡献率的新能源补给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当新能源补给系统全部由太阳能提供能源时,CO2年排放量为0,与使用采暖炉做比较,每年可减少CO2排放15 684.79 kg,与使用电能做比较,每年可减少CO2排放51 773.16 kg.与使用常规能源相比,该系统具有运行费用低,节能减排的特点.  相似文献   
33.
以盘锦双台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湿地的生态脆弱性,提出了以有效生态恢复措施为目的,依据该湿地生态特性及演化规律,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评价了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的脆弱性。研究表明:目前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的生态脆弱性为潜在脆弱。  相似文献   
34.
根据所采用的有机小麦生产技术,对生产基地选择、基地的转换期和缓冲带等进行了论述。在有机小麦的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土壤与栽培管理、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以及收获、包装与贮运和建立可追溯体系等方面展开进一步阐述。最后,展望了有机产品小麦生产技术的实施前景。  相似文献   
35.
通过温室内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秸秆生物反应堆对秋冬茬温室番茄生长特性的影响,包括对植株形态、光合特性、品质、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生物反应堆能够有效促进温室番茄植株生长,提高品质。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的试验区,番茄的株高和茎粗较对照区平均分别提高8%和10%;番茄果实的蛋白质、可溶性糖、Vc、有机酸含量平均分别提高11%、17%、14%、12%;当土壤水分大于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有利于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及有机质的形成;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小区,在滴灌条件下,若秋冬茬番茄土壤水分下限控制范围为苗期田间持水量60%~70%θf,开花着果期70%~80%θf,结果期70%~80%θf,能够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6.
模糊数学在双台河口湿地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模糊数学原理引入到湿地水质评价中,建立适合双台河口湿地的评价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2010年双台河口湿地汛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核心区的最大隶属度为0.393,水质等级为Ⅲ级;缓冲区的最大隶属度为0.475,水质等级为Ⅳ级;试验区的最大隶属度为0.557,水质等级为Ⅳ级。从试验区、缓冲区到核心区,水体基本有逐渐转好的趋势,说明湿地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37.
为了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合理确定湿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促进湿地的生态功能持续发展.根据辽宁双台河口湿地开发利用现状及规划目标,选取湿地天然生态环境需水量、农业灌溉及养殖需水量、生活用水量为3个目标,以湿地各类面积为决策变量,并以恢复到2000年的湿地各类面积值为约束条件,以系统工程的观点为指导,运用多目标规划理论,构建了湿地水资源合理分配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建立了3种配置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只有优先满足湿地生态环境的需水量,使水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才能使湿地得到较好较快的恢复,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功能效果,对构建湿地系统生态恢复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协调利用的框架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
为探讨日光温室春夏茬番茄在渗灌条件下的最佳灌溉制度,采用多元统计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日光温室渗灌方式下番茄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渗灌条件下,在番茄苗期、开花着果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土壤水分下限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75%~85%,75%~85%,70%~80%时,可获得高产、优质、节水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9.
辽沈系列日光温室类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光温室是设施园艺工程的主要类型。日光温室面积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在70世纪90年代末已达到555万亩,是90年代初的17倍,是80年代初的529倍;进入21世纪,我国设施园艺面积突飞猛进,目前已达3000万亩。辽宁省是我国日光温室的发源地,在发展的初期,日光温室的确以结构简单、成本低、能耗小等特点而得以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4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大团聚体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土壤大团聚体含量能表征土壤结构稳定性,反映土壤结构变化趋势。本研究在辽河干流中下游流域主要沙化区分析湿地、林地、农田和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对0-20cm土层土壤大团聚体(0.25 mm)含量和稳定性的影响,及各粒径大团聚体的空间异质性,并进行空间插值模拟其分布。结果显示,农田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最大,达到46.98%,林地最小,为26.36%;依据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颗粒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评价土壤结构稳定性强弱为湿地林地农田草地;4种土地利用导致土壤大团聚体稳定性差异显著(P0.05),湿地和草地之间的差异性最显著;湿地土壤结构相对最好,其次是林地和农田,草地相对最差。本研究结果可为辽河干流流域土地沙化程度评价及分区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