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科学   81篇
  16篇
综合类   4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膜上灌玉米灌水次数、灌溉定额和氮磷比三因素组合方案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灌水次数2次、灌溉定额为1 200 m3/hm2、氮磷比为2.5为最优组合方案,这为膜上灌玉米节水节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宁夏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水稻几种节水灌溉技术是否适应宁夏稻区的问题,进行了控灌、浅湿晒灌、常规灌三种灌水技术的试验研究,系统分析了不同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生理指标和产量等的影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得到了所选节水灌溉技术的评判结果.  相似文献   
33.
通过大棚立体种植油麦菜试验,以灌溉水中溶氧量为试验因素,研究不同溶氧量(T1处理6.8 mg/L、T2处理8 mg/L、T3处理7.4 mg/L、T4处理1.2 mg/L)对油麦菜生长量、光合指标、植株鲜质量、干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溶氧量对油麦菜株高、叶片数和茎粗有显著性影响;各处理株高均值次序为:T2处理T3处理T1处理T4处理,叶片数均值次序与株高的相同;(2)不同溶氧量对叶绿素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开度有显著性影响,但是对胞间CO2摩尔分数影响并不显著;(3)不同溶氧量对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影响显著,T2处理的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最大,分别为56.25、10.71 g;T4处理的最小,分别为42.64、3.52 g;T1、T2、T3处理与T4处理相比产量分别提高了13.2%、22.6%、28.3%。以产量为研究目标时,7.4 mg/L溶氧量+灌水定额45 m3/hm2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34.
针对宁夏中卫兴仁地区的区域条件和气候条件,在西北干旱地区压砂地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引入了一套风光互补发电扬水系统,通过对该系统的流量测试以及对该系统所控制的瓜地产量的测定,得出该系统在西北山区农业发展中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5.
为寻求微咸水膜下滴灌的最优灌溉制度,分别用微咸水(矿化度为2.7g/L)、净水(矿化度为0.18g/L)、混合水(微咸水与净水按1:1混合,矿化度为1.6g/L)三种水质,分析5种灌溉制度对辣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测定了辣椒株高、光合作用、产量、果实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长期用微咸水灌溉辣椒,其植株整体长势较弱且总产量(3069.8kg/667m2)最低。而用净水灌溉,辣椒产量高达4147.9kg/667m2,在相同的灌溉量下,能有效提高植株水分利用效率,但会降低辣椒品质,同时利用净水设备进行净化处理会相对增加农民的种植成本。用混合水灌溉辣椒产量(3603.2kg/667m2)比微咸水灌溉处理增产14.8%,且有机酸含量低于微咸水灌溉处理,同时可溶性总糖含量高于净水灌溉处理。综合来看,利用矿化度为1.6g/L咸淡水混合灌溉模式,辣椒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可以在微咸水地区辣椒种植中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盐碱地水稻生理及水稻田氮素流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北方水稻氮肥利用率低、土壤积盐严重的问题,对不同程度的盐碱地水稻生长性状进行分析,并利用氮素总量平衡原理,分别监测六种灌水技术条件下水稻全生育期内氮素的去向,进行定量分析计算,为我国北方盐碱地水稻生产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7.
玉米膜上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热运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玉米膜上灌与普通露地灌田间对比试验,分析了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含水率与温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处理下土壤水热运动规律整体一致,均随土层加深,含水率增大、温度降低、相邻土层温差变小、温度峰值滞后、日变幅减小,日变幅随深度的变化可用指数函数拟合。相比而言,膜上灌有利于保墒调温,土壤含水率和温度均显著高于露地灌,温度变幅总体小于露地灌;随土层加深,两处理间温差和含水率差异均变小,试验证实膜上灌玉米的生产性状、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均优于露地灌。可见,膜上灌有利于保证玉米对土壤水热的需求,能促进玉米生长和增产。  相似文献   
38.
本文主要综述了膜上灌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供膜上灌技术研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39.
膜上灌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综述了膜上灌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供膜上灌技术研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0.
针对宁夏玉米水肥热利用率低的问题,开展了滴灌土壤水肥热耦合对青贮玉米生长、光合及产量的影响研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利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了水肥热耦合影响青贮玉米各项指标的主次顺序、显著性及最优组合方案.结果表明:三因素影响鲜生物产量、籽粒产量的顺序均为灌溉定额>追肥量>根区温度;灌溉定额和追肥量对鲜生物产量影响显著,灌溉定额和追肥量对籽粒产量影响极显著,根区温度对鲜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影响不显著.青贮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鲜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随着灌溉定额、追肥量和根区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生育期内降雨量为148 mm、地下水埋深1.66 m条件下,综合考虑水肥热耦合对滴灌青贮玉米生长、光合及产量的影响,确定三因素最优水平组合为A3B3C2,即灌溉定额为2520 m3/hm2、追肥量为594 kg/hm2(纯N为273.24 kg/hm2)、覆普通地膜,鲜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最高,鲜生物产量为96638 kg/hm2,比CK增产14.96%;籽粒产量为14927 kg/hm2,比CK增产13.25%.可为引黄灌区青贮玉米高效节水灌溉土壤水肥热调控制度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