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抹队萌芽:一般嫁接7-10天后除萌,以后每隔半月抹队萌芽一次。 2、立支柱:新梢长到20-30cm时,在砧木上绑支柱,将新嫩梢绑于柱上,以防风折。  相似文献   
42.
43.
<正>1太行山区野生酸枣资源及利用价值利用野生酸枣嫁接优质大枣,一是有利于太行山区枣树品种的丰富及优化,丰富枣果市场;二是不失为干旱少雨的太行山区为加快荒山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三是方法简便易行、投资少、见效快,是有效节省造林成本,促进山区群众致富,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2酸枣嫁接大枣的方法2.1采集优质接穗在12月初至翌年3月上旬枣树休眠期,从生长健壮、品种优良的成龄枣树上,选直径  相似文献   
44.
为探究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不同遗传特性与其对水分胁迫响应之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通过SSR分析了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并通过PEG-6000和不浇水胁迫处理马铃薯移栽苗的方法,研究了干旱胁迫下不同马铃薯品种中过氧化物酶(POD、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GS)为0.700水平上,44份马铃薯材料可被聚为5类,大部分品种聚在一起,说明供试品种的遗传基础相对狭窄。通过GGE-Biplot综合分析POD、CAT及可溶性蛋白质变化量,将44份供试材料分为6组。比对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生理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并不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即品种遗传特性的差异并不能直接反映品种的抗旱性能差异,而两种胁迫方式在研究品种抗旱特性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该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抗旱试验的进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叙述核桃发展方向、栽培现状,提出核桃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46.
范士杰  王蒂  张俊莲  白江平  李其义  李飞 《种子》2012,31(7):106-109
利用AMMI模型及双标图对2008~2009年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各参试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丰产、稳产、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系)是B01-31-9和9902-4,适宜在贵州省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7.
浅述果树整形修剪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概述了果树的常用树形、修剪方法、修剪时间及注意事项,提出了整形修剪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8.
 以玉米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IBM22008Neighbors为参考图谱,收集来自不同实验中的173个玉米持绿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traitlocus,QTL)信息,利用BioMercator2.1软件,构建出玉米持绿相关QTL 整合图谱;采用元分析技术,在1,4,5,9号染色体上发掘出5个持绿“一致性”QTL 区间。根据“一致性”QTL 区间两端标记在玉米物理图谱B73RefGen_v2上的位置,将“一致性”QTL 区间进行物理图谱定位,利用PlantGDB(http://www.plantgdb.org/)在线区段批量下载工具(downloadregiondata)下载“一致性”区间的1445个预测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预测基因主要参与具体的细胞过程,执行结合功能,催化、转移酶活性和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分子功能。根据“一致性”QTL 区间的基因位点名称,在NCBI中下载相关基因序列,与所在“一致性”QTL 区 间所有预测基因保守结构域进行比对,在5个“一致性”持绿QTL 区间内初步确定8个持绿相关候选基因。利用GRAMENE 网站(http://www.gramene.org/)的Cmap功能,将水稻持绿基因狊犵狉(staygreen)转定位于玉米物理图谱B73RefGen_v2上,找到与其同源的玉米候选基因GRMZM2G091837_T01,其序列与已发表的玉米衰老诱导叶绿体持绿蛋白基因狊犵狉1序列一致。  相似文献   
49.
为探究马铃薯专用生长模拟模型SOLANUM对甘肃省中东部马铃薯产量预测的适用性,并分析该地区主要气候因子对马铃薯产能差的影响。本试验以3个马铃薯基因型为参试材料,利用SOLANUM模型计算并校准甘肃省天水市和定西市马铃薯模型参数,并对SOLANUM模型进行统计学的模型评价。结果表明,SOLANUM模型在甘肃省适用性评价中,产量和冠层覆盖度模拟结果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均在16%~76.2%之间,模型效应系数(EF)在0.068~0.805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产能差变化与太阳辐射变化相关系数为0.8,与年降雨量变化相关系数为0.71;潜在产量与年降雨量相关系数为0.92,与太阳辐射相关系数为0.78;实际产量与年降雨量相关系数为0.89,与太阳辐射相关系数为0.68。综上,SOLANUM模型对甘肃省中东部地区马铃薯潜在产量和冠层覆盖度模拟具有适用性,但还需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生育期长短的估算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高模型模拟精度和适用性。为缩小产能差,甘肃省应选择晚熟抗旱马铃薯品种种植。本研究结果为补充SOLANUM模型模拟精度和提高甘肃省马铃薯潜在产量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0.
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土壤水分状况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我国西南高寒山区春播马铃薯频繁出现的干旱问题,试验于2009-2010年设置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GMPM) 、绿肥聚垄栽培方式(GM) 、地膜覆盖栽培方式(PM) 、普通翻耕栽培方式(CK) 4个不同处理,研究其对马铃薯田间耕层土壤水分状况、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并用FLINT1模型对水分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翻耕栽培方式相比,播种后至封行前,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绿肥栽培方式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田间土壤(0~21 cm)含水率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2.93%,6.30%和10.88%。封行后,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田间土壤含水率比对照平均低6.35%和6.40%。FLINT1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地膜绿肥栽培方式和地膜栽培方式在马铃薯生长中后期有一定的水分胁迫。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比对照增加25.6%,但是地膜覆盖栽培方式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比对照降低15.8%。 因此,绿肥聚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能显著地提高苗期耕层土壤含水率和马铃薯的块茎产量,地膜覆盖可采取前期覆膜、中后期撤膜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