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5篇
  3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6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鸽乳是由鸽嗉囊组织生成并分泌的半固态营养物质,是乳鸽唯一的营养来源。乳鸽出生后不能自主觅食,需由亲鸽哺育,鸽乳对其生长发育极为重要。鸽乳的生成及分泌是一种特殊的生理过程,在禽类中极为少见,也不同于哺乳动物的泌乳过程。鸽乳主要由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等物质组成,其合成与分泌受催乳素、胰岛素和松弛素等多种激素共同调控,通过激活JAK/STAT、PI3K/Akt/TOR、AMPK和Wnt等信号通路,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嗉囊上皮细胞增殖、变性和营养物质合成、富集等过程。本文综述了鸽乳的组成及其生成调控机制,并与哺乳动物进行了比较,进一步明确了嗉囊产生鸽乳的生理机制及与哺乳动物乳腺泌乳的异同。通过研究鸽乳的组成,可为种鸽营养需要标准制定及人工鸽乳研发提供参考;通过研究鸽乳生成的调控机制,进一步深入挖掘调控泌乳的基因,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应用于提高种鸽的泌乳能力。  相似文献   
32.
为解决液氮保存下鸡冷冻精液的异地运输难题,研究对北京油鸡冷冻精液在干冰(-79℃)中进行短期保存,分别保存0 h(对照组)、12 h、24 h、48 h和72 h,以模拟冷冻精液在干冰中的短期运输,并测定干冰不同保存时间的鸡冷冻精液精子质量和受精能力。结果显示:干冰保存后北京油鸡冷冻精液的精子活力、存活率、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率和受精率均显著降低(P<0.05),精子畸形率显著增高(P<0.05),且随着干冰保存时间的增加,精子质量和受精能力逐渐下降。研究表明,干冰作为冷源对鸡冷冻精液的精子质量有较大的损害作用,使用干冰难以实现对鸡冷冻精液的有效短期保存和运输。  相似文献   
33.
为制备鸡源宿主限制因子SAMHD1(chSAMHD1)的多克隆抗体,本试验根据chSAMHD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部分chSAMHD1片段,构建p ET-chSAMHD1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转化至BL21(DE3)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和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chSAMHD1蛋白。将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chSAMHD1多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blot和IFA测定多克隆抗体的反应性。结果显示,chSAMHD1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5.0 k Da,与预期大小一致;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所制备的chSAMHD1多克隆抗体效价达到1:512 000;IFA结果证实,本试验所制备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DF-1细胞中过表达的chSAMHD1蛋白。以上结果表明,该研究成功制备了chSAMHD1蛋白多克隆抗体,从而为鸡源SAMHD1蛋白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中国地方鸡种如北京油鸡、清远麻鸡存在喙畸形现象,表现为上下喙咬合不全,呈交叉状。严重影响鸡饮水和采食,从而影响个体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喙畸形个体的系谱记录,发现喙畸形的形成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蛋白是行使各种生物学功能的最终形式之一,喙畸形个体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核心蛋白或者相关调控蛋白代谢异常造成的。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鸡畸形喙与正常喙中差异表达的蛋白,作为喙畸形相关的重要候选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北京油鸡喙畸形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挑选3只120日龄喙畸形的公鸡作为试验组,编号为W1、W2、W3,同时,挑选与试验组个体为同胞关系(全同胞或半同胞)的喙正常公鸡作为对照组,编号为Z1、Z2、Z3。将喙畸形与其同胞正常个体作为一个比对组,iTRAQ试验具体包含3个比对组,即W1 vs Z1,W2 vs Z2,W3 vs Z3。屠宰个体后,剔除喙组织周围肌肉和筋膜,分离得到喙上颌骨和下颌骨,提取总蛋白样品,应用6个 iTRAQ标签标记各蛋白样品,经过色谱层析预分离,联合液相串联质谱分析,采用Mascot 2.3.02软件对蛋白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试验组(W)与其同胞对照组(Z)样本比较(W1 vs Z1,W2 vs Z2,W3 vs Z3),选择肽段数≥2,表达差异值>1.2(上调)或<0.83(下调),且P<0.05的蛋白作为差异表达蛋白。【结果】利用iTRAQ技术一共在喙组织中鉴定到3 372个蛋白,鉴定到的特异性肽段有12 769个。其中原鸡蛋白1 869个,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0-100 kD之间。3个比对组共鉴定出159个表达量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其中包含70个表达上调的蛋白,89个表达下调的蛋白。统计各比对组蛋白表达差异值发现,表达量差异较大的上调蛋白质有LPL、MLC-2、CO9A1、MATN3、HSP90B1等,表达量差异较大的下调蛋白质有MBP、RLA1、PRVM、HAPLN1等。结合已经报道的这些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其中CO9A1、MATN3、HAPLN1与软骨合成和软骨骨化相关,CO9A1是带状软骨纤维的组成物质,MATN家族是非胶原性细胞外基质蛋白家族,HAPLN1是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成分;PRVM是细胞内钙离子结合蛋白,参与调控Ca2+离子信号通路;LPL是多功能酶,主要在脂质代谢和转运过程中起作用,参与调控PPAR信号通路。初步筛选出CO9A1、MATN3、HAPLN1、PRVM、LPL作为与鸡喙畸形相关的候选蛋白。【结论】差异表达蛋白的发现为鸡喙畸形形态的发生提供蛋白质水平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兔粘液瘤病     
兔粘液瘤病是由兔粘液瘤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以全身皮下,尤其颜面部和天然孔周围皮下发生粘液瘤性肿胀为主要特征。1898年,Sanarelli在乌拉圭最早发现本病,之后在欧洲、美洲及澳大利亚的许多国家相继有本病的报道,目前我国尚未见有关本病的报道。近几年实验研究证明,中国家兔对兔粘液瘤病毒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国家规定本病为二类动物传染病,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WTO的加入,各种种兔及兔产品原料等的引入,该病对养兔业的潜在威胁很大,有必要对此病严密监控,防患于未然。现将本病作一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仙台病毒(sendai-virus),又名(hemagglutinatingvirus of Japan,HVJ)是实验啮齿类动物的最难控制的疾病之一.其影响和干扰实验,当仙台病毒和绿脓杆菌存在时,如把动物用于放射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实验可引起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38.
山东省长岛县在实施“耕海牧渔”战略中把鲍鱼增养殖作为重点,经过多年努力,先后攻克人工育苗和养成商品鲍两大难关。目前全县已形成以工厂化养鲍为主,筏式、底播一齐上的新格局,鲍鱼养殖总数达到300多万个。1974年,长岛县就取得了鲍鱼人工育苗和养成试  相似文献   
39.
40.
单季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市单季稻条纹叶枯病在八十年代再度流行,给水稻生产带来很大威胁。1983年全市单季稻发病面积183.65万亩,占单季稻总面积74.9%,大田病株率5.46%,严重田块病株率超过80%。由于对发病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防治工作盲目性很大,损失产量达4297.4万斤。因此,我市于当年组成科研协作组,开展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试验研究,三年来已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