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28篇
  3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31.
基于Adams的联合收割机拨禾轮前移范围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拨禾轮前移范围的数学模型,细化分析进而改进拨禾轮安装位置约束公式,提出"最小前移量"的概念.利用Adams仿真软件建立了以关键运动参数以及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的拨禾轮参数化虚拟样机,综合考虑垂直插入禾丛、稳定推送以及回弹极限条件,对拨禾轮前移范围进行仿真研究,得出不同轮速比下同时满足3个约束条件的拨禾轮前移范围.  相似文献   
32.
针对三插臂分插机构理论分析不全面和增加插植臂数量导致株距适应范围缩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椭圆齿轮非匀速三插臂分插机构,建立了该分插机构的运动学分析模型,研究了分插机构回转箱体非匀速转动对栽插参数的影响,理论分析得出非匀速转动不影响秧针的静态轨迹、取秧角度、推秧角度和轨迹高度,传动系统中椭圆齿轮偏心率和初始相位角对秧针取秧点y方向的速度影响最大,相位角为0°时,取秧点y方向线速度达到最大。插秧穴口随着偏心率增大而增大,初始相位角对插秧穴口的影响较复杂,在0°~90°范围内随相位角增大而增大,在90°~180°范围内随相位角增大而减小。在室内进行了插植臂速度和移箱回数对伤秧率和切块均匀性的影响试验,试验表明伤秧率随分插机构转速增加而增大且影响显著,但移箱回数差异对伤秧率影响不显著。移箱回数差异对切块均匀性的影响显著,移箱回数18回的切块均匀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移箱回数21回和24回时切块均匀性与对照二插臂的切块均匀性差异不大,分插机构转速增加对秧苗切块均匀性有影响但影响不显著。田间对比试验表明,非匀速三插臂分插机构栽植质量优于对照组,伤秧率均随作业速度的提高而增大,翻倒率和漂秧率也随作业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影响不显著,作业速度变化对漏插率影响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33.
啤酒花做为瓜州县发展的重点产业,近2a,通过政策扶持、示范推广、典型引路、建立协会等措施,稳步推进了产业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酒花面积达到330多h2。为进一步提高新植酒花的产量和效益,加强酒花田间及越冬管理是新植啤酒花栽培的一项重要技术。当前在栽后及越冬管理中应注意以下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4.
水稻排种器播量调整多采用排种槽有效长度调节或排种轮与机具前进速比调节,播量调整精度有限。为了提高气力集排式排种系统播量调节精度,针对生产中常用的4种不同含水率稻种状态,以种层高度、排种轮转速为试验因素,以排种轮单圈排量为试验指标开展试验研究,分析各作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参数对排种轮单圈排量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不同稻种状态下单圈排量均随着排种轮转速的升高而降低,当种层高度一定时,二者成反比关系;单圈排量随种层高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变化,不同稻种状态下的单圈排量最大值出现在种层高度为25.35~31.55cm处;4种不同稻种状态下,单圈排量由大到小依次是干稻种、晾干2d、晾干1d、湿稻种,单圈排量随种子含水率的升高而降低。通过二元回归分析拟合出4种常见稻种状态下单圈排量与种层高度、排种轮转速的回归模型,并构建了基于排种轮转速调控的播量控制模型。在室内搭建了控制系统试验平台对播量控制模型进行了验证试验,试验显示构建的播量控制模型平均误差2.07%,实际播量变异系数为2.59%,验证结果与播量控制模型基本一致。本文建立了多因素影响下的水稻播量控制模型,明确了种层高度、排种轮转速、稻种含水率对单圈排量的影响规律,可为水稻直播机播量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5.
尽量引进优良高产奶牛,同时淘汰低产奶牛。对已引进的奶牛一定要用良种高产奶牛的冻精颗粒配种。对系谱不清、乱交乱配、有严重生理缺陷的奶牛和患有生殖系统疾病而久治不愈、久配不孕的奶牛要及时淘汰。  相似文献   
36.
为解决植保无人机在间作类农田进行农药喷洒作业时对非喷雾对象的误喷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aster RCNN目标检测的无人机喷雾方法,包括图像预处理、模型训练与测试、喷雾规则的制定。对模型识别效果与喷雾规则可行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识别模型对喷雾对象的识别准确率达96.66%,对喷雾对象位置定位的准确率达91.33%,该喷雾规则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为间作类农田的无人机智能化喷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液压底盘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机械装备静液压驱动底盘的发展趋势出发,系统地阐述了静液压驱动底盘的应用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对比分析了不同底盘配置方案的优缺点、应用场合、闭式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补油回路、热交换回路的作用,并对多马达驱动系统的防滑转问题提出相关措施及建议。同时,根据农业机械的作业特点,提出了闭式液压系统的不同调节方式。以配备静液压驱动底盘的高速插秧机为例,详细阐述静液压驱动底盘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对农业机械静液压驱动液压底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8.
玉米施肥技术与施肥机械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学肥料在玉米生产中有重要作用:合理的施肥方式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益;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会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并且多余的化肥会污染生态环境。为理清玉米施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玉米施肥机械化技术研究提供参考,在广泛调研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概述了玉米施肥方式及施肥机械的研究现状。首先总结了几种玉米施肥方式的特点,然后分析了玉米施肥存在的问题,并重点分析了施肥装备核心技术、排肥技术的发展现状、施肥机械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玉米施肥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以上分析,最后得出现有施肥技术落后、施肥机械缺乏,施肥机械将向智能化等方向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39.
根据插秧机升降液压缸设计的总体要求和液压传动的特点,设计了插秧机升降液压缸位置控制系统,选取了相关工作参数。该系统使用位置传感器和伺服换向阀完成闭环反馈,从而实现升降系统自动化控制。在AMESim软件中进行液压系统建模仿真,得到了对液压缸上升下降时间、工作压力及速度等参数。该设计和仿真结果为样机制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三角履带底盘具有高地隙、接地压力小、机动性好等优点,多体动力学分析是研究履带底盘运动特性的重要方法。以高地隙三角履带底盘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履带底盘各组件和车体总成的拓扑结构模型,分析了各部分之间的约束和运动关系;采用运动学和动力学手段分析了履带底盘行驶和爬坡的运动过程,构建了承重轮与履带接触模型、履带张紧力模型和履带-软地面接触模型;建立了高地隙三角履带底盘的三维模型,采用谐波叠加法构建了B级路面(水泥硬质路面)和E级路面(农田软质路面)的路谱,并进行了模型仿真与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在硬质路面和农田软质路面上,所构建模型的平均速度误差率均小于1.50%,行驶偏移量误差分别为5.68%、4.89%,平均俯仰角误差不大于3%,说明高地隙三角履带底盘多体动力学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