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35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30篇
  31篇
综合类   295篇
农作物   89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89篇
园艺   93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基于GIS的绿洲空间发育适宜性研究模型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绿洲空间发育适宜性指的是绿洲发育相对空间某一区位的适宜程度。针对目前尚缺乏定量方法分析空间区位相对绿洲发育适宜程度的问题,根据绿洲发育特征以及与空间各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基于准则的多要素综合分析功能,构建了绿洲空间发育适宜性研究的数学模型,阐述了该模型的实现步骤和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9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豆油添加水平对断奶至3月龄獭兔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血清生化指标及皮毛质量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的200只断奶獭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獭兔饲喂基础饲粮,其余4组獭兔分别饲喂以1%、2%、3%、4%的豆油代替基础饲粮中相同比例玉米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在初始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的情况下,饲粮添加豆油可极显著地降低獭兔的平均日采食量(P<0.01),但对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豆油添加水平为3%时料重比最低,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其他添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添加豆油可极显著地降低獭兔的食入总能、食入氮和粪氮(P<0.01),但对粪能、尿能、尿氮、可消化氮、沉积氮和氮利用率无显著影响(P>0.05)。能量代谢率和能量消化率,各添加组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粮豆油添加水平的增加,氮表观消化率先增加后降低,在添加水平为2%时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其他添加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豆油添加水平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但各添加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豆油添加水平对皮张面积、皮张重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极显著影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5)mRNA的表达量(P<0.01),且在添加水平为2%时FGF5 mRNA的表达量最高。综上所述,断奶至3月龄獭兔饲粮中豆油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3%。  相似文献   
93.
生命素是一种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610131953.7)的植物生长营养液.近年已在多种作物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均表现出了提早成熟、改善品质、促进根系发达、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产量的良好效果,推广潜力较大.人参为多年生宿根性药用植物,生长周期长,生产效益高.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叶面追肥对促进人参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具有一定作用.鉴于生命素在一些作物上应用所表现出的良好生物效应和增产增收效果,现开展人参叶面喷施生命素应用效果试验,旨在为人参优质高产提供一种新的叶面肥料,为生命素在人参上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4.
在介绍陕西省油菜生产及其育种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陕西省油菜生产的主要问题是:在种、管、收上多年来没有大的进步,一直延用传统的手工操作,加上小面积的生产,限制了它对新技术的采用和种植面积的稳定发展;由于种植油菜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比较效益低,导致农民种油积极性不高。解决的途径是农机和农艺的融合,实现油菜的全程机械化。目前在农机方面,油菜机收的难点,瓶颈已经突破,机械的种、管已进入试验、示范阶段;在农艺方面,主要是选育适于机械化生产的品种也已育成,为实现油莱的全程机械化创造了条件。作者认为:我省高油育种走在了全国的前面,高油品种的生产开创了我国油菜高效生产的第一步,而油菜的全程机械化将实现油菜高效生产的第二步,如能大力推进油菜生产的机械化就一定能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油菜高油、高产、高效生产的路子。  相似文献   
95.
在国家积极推进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的背景下,自驾游正在成为越来越受人们欢迎的出游方式。随着自驾旅游的快速发展,特色鲜明的自驾旅游线路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六盘水市山地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中国凉都"的美誉,为发展山地自驾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从山地旅游与自驾旅游双向视角,以自驾旅游者为核心,结合自驾游特征和六盘水市山地自驾游基础条件分析,综合考虑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旅游交通以及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等多方面因素,设计出具有六盘水市特色的山地自驾旅游线路体系。该体系包含四条高等级交通旅游线路、四条重要节庆旅游路线、六条多主题旅游线路,旨在为六盘水自驾旅游提供特色的线路参考,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资料储备。  相似文献   
96.
人参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性药食两用植物,素有百草之王和灵丹妙药之美誉。传统的伐林栽参模式使森林生态破坏严重,随着新时代生态农业发展思想的提出与落实,现有的人参产业发展模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调整、创新人参种植方式已势在必行。非林地种参是未来参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土壤改良、土壤消毒杀菌和灭虫、土壤微生物区系调整等措施,使土壤具有适宜理化指标,达到能够栽培人参并获得较高产量和效益是非林地种参的基本技术路径。按照非林地种参的技术路线,我们开展了白浆土农田地不同玉米秸秆施用量栽参试验,现将试验效果总结如下,旨在为非林地种参技术的推广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97.
为获得能应用于环保微生物肥料中性状优良的植物根际促生菌,根据菌株的固氮、溶磷和解钾能力,经过初筛和复筛从不同土壤样本中分离得到1株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LPL-410.7)。全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基因组的大小为3 907 842 bp, GC含量为46.66%,可编码3 743个基因/蛋白;生物信息学注释结果显示,LPL-410.7中与促进植物生长相关的功能基因59个,参与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辅酶运输和代谢、氨基酸运输与代谢等通路途径。进一步的菌株特性试验结果显示,LPL-410.7能够分泌蛋白酶及纤维素酶,并能产生相对表达量为51.78%的铁载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到该菌株亦能产生植物激素吲哚乙酸、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LPL-410.7在pH 3~10和盐质量浓度为0~15 g/L时均能存活;菌株自凝集性达到88.77%,且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全基因组分析结果与菌株解有机磷、产生促生抗病相关物质(铁载体、吲哚乙酸、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的实际功能相符合。综合评定,贝莱斯芽孢杆菌LPL-410.7是一株优良的植物根际促生菌,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  相似文献   
98.
根据国内外荞麦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未来荞麦产业发展、品种改良方向及品种选育技术进行了讨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荞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荞麦消费量呈增加趋势,但荞麦生产中普遍存在生产条件差、产量低、品种改良难和不适宜机械化生产等问题,因此广适、高效、优质和高产等特性是荞麦品种改良的目标,传统杂交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的结合是未来荞麦品种改良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
为了明确防除水稻移栽田阔叶杂草的有效药剂,研究3%吡氟酰草胺颗粒剂对水稻移栽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水稻移栽前1 d在田块均匀撒施药剂,药后20、40 d对水稻的生长和阔叶杂草的防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3%吡氟酰草胺颗粒剂能有效防除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鳢肠(Eclipta prostrata)等一年生阔叶杂草,施药后对杂草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对水稻安全,推荐施用3%吡氟酰草胺颗粒剂用药量135~225 g (a.i.)/hm~2。  相似文献   
100.
以恩施市药用经济植物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地上的茎和叶为试验材料,水为提取溶剂分别对黄精的茎和叶进行试验,得到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研究发现,在料液比为1∶20(g∶mL),提取时间为2 h,温度为80℃时,黄精茎多糖的提取率为19.87%,黄精叶多糖的提取率为17.13%。结果表明,黄精茎中的多糖含量高于叶,但总体来看黄精的茎和叶中的多糖含量还是较高的,工业生产可以考虑进一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