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林业   121篇
农学   90篇
基础科学   125篇
  104篇
综合类   648篇
农作物   115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398篇
园艺   95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量化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差及氮肥利用效率差,分析产量差和效率差之间的关系,明确环境、栽培条件及生理因素对产量差的贡献,探讨协同缩差增效的可能途径,为冬小麦产量差缩减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6—2020年在山东济宁、德州、烟台和淄博4市进行,综合肥料投入、播种密度和灌溉水平等管理措施,设置了超高产水平(SH)、高产高效水平(HH)、农户水平(FP)和基础产量水平(ISP)4种模式,定量分析不同产量水平冬小麦产量差和氮肥利用效率差,分析产量差和效率差之间关系,讨论产量差和效率差形成的影响因素及缩差增效的可能途径。【结果】当前山东冬小麦高产纪录与SH、SH与HH、HH与FP以及FP与ISP之间的产量差分别为2 729.1、674.3、1 042.9和4 349.8 kg·hm-2,SH与HH、HH与FP之间的氮肥偏生产力差分别为-13.54和15.67 kg·kg-1;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二次抛物线关系。当前降水、光温等不可控因素和肥水投入等可控因素对产量差的贡献率分别为31.16%和68.84%。结果显示,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平均净同化率(MNAR)、单位面积穗数(EN)和粒重(GW)差与SH和HH之间的产量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收获指数(HI)、穗粒数(GN)和粒重(GW)差与HH和FP之间的产量差呈显著正相关。SH和HH处理较FP处理有更高的地上部生物量、单株分蘖数以及分蘖成穗率。【结论】当前山东省冬小麦农户产量只实现了最高纪录产量的64.34%,通过优化水肥投入量、提高追肥比例、增施有机肥和锌肥等栽培措施可使冬小麦产量差缩减23.46%,氮肥偏生产力提高56.99%。花后物质生产能力仍然是小麦产量提升的限制因素,在保证花后光合同化的同时,提高花前物质的再转运以提高收获指数是农户模式向高产高效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2.
纤维基地膜侧开式滑切破膜播种单体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秸秆纤维基地膜覆膜播种时膜孔尺寸大、形状不规则、播种质量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侧开式滑切破膜精量播种单体,通过对其作业过程的理论分析确定了破膜成穴器、强开凸轮和播种单体的结构和作业参数,建立了膜孔长度数学模型,明晰了相关因素与膜孔尺寸互作规律,确定了影响装置工作性能的主要参数及其取值范围。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方法,以作业速度、压膜弹簧刚度、破膜刀楔角、破膜刀开启相位角为试验因素,膜孔长度合格率、粒距合格指数、播种深度合格率为评价指标实施田间试验,应用Design-Expert 8.0.6.1软件进行试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膜孔长度合格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破膜刀楔角、作业速度、破膜刀开启相位角、压膜弹簧刚度;各因素对粒距合格指数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作业速度、破膜刀开启相位角、破膜刀楔角、压膜弹簧刚度;各因素对播种深度合格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作业速度、破膜刀开启相位角、破膜刀楔角、压膜弹簧刚度。当作业速度为1.6~3.4km/h,压膜弹簧刚度为2N/mm,破膜刀楔角为30°,破膜刀开启相位角为-2.4°~1.8°时,膜孔长度合格率大于90%,粒距合格指数大于90%,播种深度合格率大于85%。  相似文献   
93.
【目的】土壤盐渍化是限制新疆南部棉花高产的主要因子,准确获取区域尺度土壤剖面盐分信息。【方法】以南疆阿拉尔垦区为研究区,以田间尺度采集的30个不同盐渍化程度棉田的540个样点的0~0.375、0~0.750、0~1.000 m的土壤剖面电导率数据和对应的电磁感应数据为数据源,采用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分别构建了田间尺度和区域尺度的土壤剖面电导率的电磁感应反演模型,并采用缩减建模样本量方法进一步检验了区域尺度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果】多元线性回归(ML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主成分回归(PCR)建模方法的田间尺度模型R2在0.88~0.95,而对应的区域尺度模型R2在0.34~0.53。基于随机森林(RF)、神经网络(NN)和支持向量机(SVM)非线性建模方法构建的土壤剖面电导率的区域尺度电磁感应反演模型R2在0.60~0.85,其中RF模型的精度最高。0~0.375、0~0.750、0~1.000 m土壤剖面电导率的RF反演模型R2分别为0.80、0.85和0.84,相较于线性建模方法的区域尺度模型精度有明显的提高。RF区域尺度模型的样本数量由540个缩减到240个,模型精度没有明显变化,表明采用区域尺度模型,可大幅度降低土壤剖面样本采集数量,从而可显著提高采样效率和降低采样成本。【结论】区域尺度下构建土壤剖面电导率反演模型时,随机森林建模方法效果较优,模型预测能力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4.
<正>随着高效农业的发展,设施农业已成为阜康市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但在设施农业生产中,最让菜农纠结的就是育苗技术,下面就瓜菜育苗过程中常见问题及管理方法作简要介绍。一、阴雪天育苗管理茄果类、瓜类蔬菜,冬春育苗期间,遇天气突然变化,尤其是连续阴天或下雪时温度下降,经验少的农户总怕幼苗受冻,或认为没有太阳而不用揭帘子,  相似文献   
95.
<正>2010年,和硕县引进张杂谷3号、5号、10号在乃仁克尔乡试验种植,种植面积4公顷,当年667米2产量达200千克。随着张杂谷的试种成功,张杂谷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到2013年,全县张杂谷种植面积达33.3公顷,平均667米2产量达400千克。现将张杂谷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一、适栽品种1.张杂谷5号生育期125天,绿苗绿鞘,株高162.2厘米,穗长25.6厘米,穗型棍棒状,松紧适中,结实性好,穗粒重22.4克,千粒重3.1克,白谷黄米。综合性状表现良  相似文献   
96.
<正>近年,辣椒已成为焉耆盆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因多年来的种植品种单一及重茬栽培,造成辣椒病害呈逐年加重之势,特别是个别大板形色素椒表现尤为突出。航天椒以其抗病、丰产、品质优、干鲜市场前景好,深受广大椒农的喜爱。2013年,焉耆盆地航天椒种植面积突破1 000公顷,667米2产量均在600千克左右,667米2纯收入在2 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97.
兔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又名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多型性、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细菌性传染病[1]。由于病菌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病程长短不同,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不同,主要有全身败血病、传染性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结膜炎、中耳炎、生殖器官感染和脓肿[2]。家兔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十分敏感,发病率高达60%以上,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易引起兔大量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98.
兔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又名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多型性、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细菌性传染病[1]。由于病菌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病程长短不同,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不同。主要有全身败血病、传染性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结膜炎、中耳炎、生殖器官感染和脓肿[2]。家兔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十分敏感,发病率高达60%以上,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易引起大量发病和死亡。随着养兔  相似文献   
99.
除常规饲料外,我国还有大量非常规饲料资源。据报道,中国年产非常规饲料资源10多亿t。据笔者测算,我国每年有非常规饲料资源近40亿t。但这些非常规饲料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多数被废弃,成为当今中国最大的面源污染源。  相似文献   
100.
为明确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田土壤耗水、耗水规律、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在陇中半干旱农区设置了玉米秸秆带状双行覆盖(SSM2)、玉米秸秆带状单行覆盖(SSM1)、玉米秸秆全覆盖(SFM)、地膜春覆盖(PMS)和地膜秋覆盖(PMA)5种覆盖方式,以传统露地平作为对照(CK)。结果表明:2年试验中,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处理土壤贮水消耗量较CK分别增加13.5,14.8 mm。玉米秸秆带状覆盖能显著提高降水对马铃薯耗水贡献率,不同降雨年型内均以SSM2处理贡献率最高,2年分别为95.6%和94.3%。于CK相比,覆盖处理均降低了生育前期(播种-块茎形成期)耗水量,地膜覆盖显著增加了生育中期(块茎形成期-淀粉积累期)耗水量,玉米秸秆带状覆盖显著增加了生育后期(淀粉积累期-收获期)的耗水量。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分别能使马铃薯干薯产量增加27.9%和24.2%,干薯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3.1%和19.3%。综上可知,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处理能显著增加马铃薯生育时期内农田土壤贮水消耗量,并改善马铃薯生育前期和生育后期耗水,减少旱地马铃薯农田无效耗水,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干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