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选取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小茨藻(Najas minor)4种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静态模拟条件下,通过定期测定植物生物量、叶绿素、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等指标变化,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氨氮对4种沉水植物的生长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条件下,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小茨藻的氨氮最大适宜浓度和最大耐污浓度分别为2、2、1、0.5 mg·L~(-1)和6、6、4、2 mg·L~(-1)。不同沉水植物的相对生长率均随着水体氨氮浓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轮叶黑藻、苦草、金鱼藻和小茨藻均在相应的氨氮最大适宜浓度时出现相对生长率最大值,其值分别为1.21、0.94、0.52和0.28。不同沉水植物在相应的氨氮最大适宜浓度范围内,试验期间植物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植物的POD活性变化不大;当水体氨氮介于相应的最大适宜浓度和最大耐污浓度之间时,试验期间植物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植物的POD活性显著高于CK处理;当水体氨氮浓度超过相应的最大耐污浓度时,试验期间沉水植物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植物的POD活性在7~21 d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研究表明,水体氨氮浓度是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之一,不同沉水植物均存在相应的氨氮最大适宜浓度和最大耐污浓度,相应的低浓度氨氮能促进沉水植物生长,沉水植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抗逆能力,但过高浓度氨氮会抑制沉水植物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02.
以塔里木盆地北缘典型绿洲阿拉尔垦区为靶区,结合经典统计学和冗余分析技术,研究绿洲7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分异规律及相关性。统计分析显示,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在各土层具有不同的分布格局,相同土层不同类型间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0~20、20~50和50~8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均值分别为6.97、2.95和2.45g/kg,无机碳含量为4.83、5.25和3.48g/kg;在0~20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以天然林最高、沙地最低,无机碳表现为棉田、盐碱地、荒草地、沙地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类型;20~50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最高值出现在天然林、人工林中,且显著高于荒草地和沙地,无机碳分布与0~20cm土层保持一致;50~80cm土层中,果园、棉田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沙地,各类型无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容重极显著负相关(P0.01),无机碳含量与全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氮、土壤含水量、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pH、有效磷则与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的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各理化因子对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含量影响的重要性排序为:全氮容重土壤含水量有效磷速效钾全盐pH。  相似文献   
103.
分别采用传统王水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土壤中全硫、全磷和全钾的含量。该方法简单快捷,检测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好,准确度高,能同时测定土壤中全硫、全磷和全钾的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及精密度很好,加标回收率在95.1%~100.4%之间。可使分析工作者从传统的分析手续冗繁、耗时的繁重工作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MEDPH奶牛乳头专用消毒剂进行实验室消毒试验、现场消毒试验及同类产品的对比试验,测定了其杀菌效果。实验室消毒试验表明,MEDPH奶牛乳头专用消毒剂使用液(含有效碘0.04%)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01%(使用液4倍稀释)、0.01%(使用液4倍稀释)、0.02%(使用液2倍稀释);最快有效时间为15s,杀菌率达99.99%,杀灭指数大于104。现场消毒试验表明,该消毒剂使用液对奶牛乳头表面细菌杀菌率达99.99%,杀灭指数大于104,且对奶中乳头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对比试验表明:其杀菌效果和使用效果均优于“碘伏”,与“滴宝”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5.
以8个不同品种切花小菊为试验材料进行瓶外生根试验,观测并对比不同品种瓶苗期、苗期、现蕾期及开花期的植物学性状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品种的外观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粉丹特和粉佳人经生长调节剂p=100 mg/L吲哚丁酸(IBA)和生长调节剂p=100 mg/L生根粉(ABT,φ=50%)处理后的生根率最高,均达到95.00%;黄扣和粉佳人在成分配比为w(椰糠)∶w(珍珠岩)=3∶2的基质中生根率均达到100%。除瓶苗期外,其余生育时期各品种的植物学性状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综合各品种植物学性状和外观品质的综合评分,粉佳人、小金星、粉丹特瓶外生根及外观品质的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106.
采用原地共生萌发技术获得了鹤顶兰的原球茎,从中分离和筛选出了一株适合的共生菌——胶膜菌(HDL-2)。为验证分离菌株对鹤顶兰种子萌发的有效性,将HDL-2菌株与鹤顶兰种子在燕麦培养基上进行共生萌发试验。经过大约110 d的培养,HDL-2菌株可明显促进鹤顶兰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并最终分化成幼苗,平均萌发率为(86.69±3.19)%,与无菌萌发相比有较高的萌发效率。表明分离得到的胶膜菌能促进鹤顶兰的种子萌发和原球茎发育。鹤顶兰种子实现共生萌发对于鹤顶兰资源的种质保育、人工栽培和可持续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Brucellosis)是指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的易感动物主要为牛、羊、猪3种家畜,其中以羊型布鲁氏菌对人的传染性最强,致病率最高,危害也最为严重.布鲁氏菌病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危害严重.有统计资料表明,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人感染布鲁氏菌病,每年因该病造成的直接经济...  相似文献   
108.
莱氏绿僵菌Nr0815分生孢子在化学农药中的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莱氏绿僵菌菌株Nr0815分生孢子在常见化学农药中的相容性,室内观察了2种除草剂(68%草甘膦铵盐可溶粒剂、200 g/L百草枯水剂)、3种杀菌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和2种杀虫剂(24%灭多威可溶液剂、20%甲氰菊酯乳油)对莱氏绿僵菌菌株Nr0815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化学农药对莱氏绿僵菌菌株Nr0815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表现为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其中,除草剂以68%草甘膦铵盐可溶粒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率、菌丝生长抑制率和产孢量的影响最小,在最大推荐使用质量浓度(8 000μg/mL)下,72 h时的孢子萌发率、菌丝生长抑制率和产孢量分别为(22.00±3.40)%、(72.79±2.49)%、(4.93±0.44)×10~8个/mL。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中,莱氏绿僵菌菌株Nr0815分别与68%草甘膦铵盐可溶粒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0%甲氰菊脂乳油的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活体植物、标本以及文献的研究,本文对西藏自治区墨脱县海拔850~1000 m区域分布的一种钗子股属植物进行了考订,证实了短穗钗子股Luisia trichorhiza (Hook.) Blume在中国的确定分布。研究认为:(1)该种钗子股属植物系《西藏植物志》中收录的短穗钗子股Luisia trichorhiza (Hook.)Blume,是短穗钗子股在中国的再次发现。(2)该种钗子股属植物花瓣长圆形,0.6×0.3 cm,与长瓣钗子股(L. filiformis Hook.)差异明显,NSII与CVH为鉴定错误;(3)印缅钗子股(L. zeylanica Lindl.)叶较茎细,花小,唇瓣深紫色;短穗钗子股者叶与茎等粗,花更大,唇瓣具绿色条纹。根据已发表文献中提供的西藏自治区墨脱县之印缅钗子股形态解剖图,应是短穗钗子误订。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