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金龟子危害园艺作物较为严重,且不易防治。目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是化学防治施药量大,易造成环境污染及农药残留。采用间作诱集、驱避植物的农业措施是防治金龟子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金龟子对植物趋避现象,从植物挥发物气体成分及筛选、金龟子触角结构、嗅觉相关蛋白等方面综述了金龟子对植物挥发性气味趋避机制研究进展。表明利用植物气味对金龟子的诱集或驱避作用,在田间合理间作不同作物,均对金龟子有防治作用;评价筛选对金龟子有作用的挥发性气味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段是触角电位分析及相关技术;金龟子各种嗅觉蛋白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味结合蛋白与化学感受蛋白的功能与定位上。通过本综述了解了金龟子与植物互作的研究重点,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实际样本分析的角度出发,对不同地区的苹果树病害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同地区苹果树微量元素之间的差别,并发现了其与苹果树不同病害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为苹果树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昆虫母代产卵部位的选择特点直接影响到子代的生存适应性,但已有研究对冬型中国梨木虱产卵部位选择特点尚未明确。本研究调查了冬型中国梨木虱随时间变化在梨树花芽、叶芽、枝条基部、花柄、幼叶上产卵特点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型梨木虱产卵期约45 d,以枝条基部刻痕处着卵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冬型梨木虱产卵部位的选择随梨树的物候变化而变化:萌芽前,优先选择枝条顶芽,其次在腋芽和枝条基部刻痕处产卵;花期和展叶期,花芽、叶芽、枝条基部刻痕处着卵量下降,主要于花柄和幼叶部位产卵;冬型梨木虱产卵部位的选择顺序依次为花芽、叶芽、枝条基部、花柄、幼叶。本研究明确了冬型梨木虱在梨树不同部位产卵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梨木虱防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不同果园生境对绿盲蝽生殖的影响,从分子角度确定绿盲蝽适合的产卵生境,本研究首先采用绿盲蝽专用诱芯调查了枣园、葡萄园的绿盲蝽发生量,然后通过比较半翅目,直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等昆虫cDNA同源序列,根据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简并性引物,克隆绿盲蝽卵黄原蛋白(Vg)基因片段,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了2种生境中Vg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枣园绿盲蝽的发生量始终高于葡萄园,枣园有4个发生高峰,而葡萄园有2个。基因克隆获得一段大小为732 bp的基因片段,编码244个氨基酸;该基因序列与其他蝽类昆虫Vg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80%以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绿盲蝽Vg基因与赤须盲蝽、烟盲蝽及黑肩绿盲蝽的亲缘关系最近,克隆的基因片段为绿盲蝽Vg基因片段,并命名为AL-Vg。不同生境Vg基因表达量比较可知,枣园的表达量低于葡萄园,结合发生量表明枣园生境更适合绿盲蝽生殖产卵。  相似文献   
15.
受各地葡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影响,病虫害的发生、繁殖、流行获得了良好的条件和空间。 基于此,本文将简单介绍常见的葡萄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技术,并结合实例,深入探讨葡萄病虫害防治 技术的具体应用,希望研究内容能够为相关农业人员带来一定启发,并推进我国葡萄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不同生境对绿盲蝽生长影响,从分子角度确定绿盲蝽在果园的适合生境。采用绿盲蝽专用诱芯调查了枣园、葡萄园的绿盲蝽发生量,并根据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克隆精氨酸激酶片段,荧光定量PCR检测了绿盲蝽成虫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在枣园绿盲蝽的发生量始终高于葡萄园,枣园有3个发生高峰,而葡萄园有2个。测序结果表明目的序列含有783个核苷酸,可编码261个氨基酸。序列比对及进化树表明AL-AK与其他昆虫AK相比近似度85%以上,且同半翅目昆虫较为靠近。枣园绿盲蝽精氨酸激酶基因表达量低于葡萄园。以上结果说明枣园生境比葡萄园适合绿盲蝽的发育,为针对性的防治绿盲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我国主要农业害虫,以刺吸口器取食植物的叶片、花和果实等器官的细胞内容物,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并造成严重的经济 损失。我国作为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和消费国家,在自1992年国内首次报道绿盲蝽对葡萄造成危害以来,绿盲蝽在葡萄上危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且目前依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为此本文综述分析了我国葡萄园绿盲蝽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趋势的变化及造成变化的原因,并从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角度分析了绿盲蝽防控方面研究进展。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绿盲蝽是一种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变革带来的新兴害虫,在进行葡萄绿盲蝽的研究时,特别是防控方面的研究,应该以农业防治为主,尤其是葡萄抗绿盲蝽品种的选育,然后通过研究新型农药和防治 技术以及筛选驱避和诱集物等技术建立有效的综合生态调控技术,以期有效的控制葡萄绿盲蝽。  相似文献   
18.
小绿叶蝉为果园主要害虫之一.本文选用了10种颜色的黏虫板对桃园小绿叶蝉进行诱集试验.结果表明黄色黏虫板诱虫效果最佳,绿色次之,而淡蓝色、紫色和深蓝色诱虫效果差.不同颜色的黏虫板对蜂类、蜘蛛和瓢虫等天敌均有杀伤作用,另诱集得到其他害虫5种.通过分析不同色板的诱捕生态效益表明:黄色黏虫板最佳,次为绿色.  相似文献   
19.
梨木虱和天敌草蛉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防治梨园害虫梨木虱和保护利用天敌草蛉类群,对二者在梨树上和梨园中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比较了梨木虱、草蛉在梨树上的分布特点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另通过6种空间分布聚集度指标,研究了梨园中梨木虱和草蛉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综合防控梨木虱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梨木虱主要集中在梨树树冠的下部位置,在梨树的4个方位上,其发生数量无明显差异;梨木虱的发生数量与叶片数量呈明显正相关;梨木虱在梨园中呈聚集分布模式,由自身聚集习性引起。天敌草蛉主要集中在梨树下部位置,以梨树东南方向分布较多,但只在梨树的上部位置,草蛉和梨木虱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草蛉在梨园中呈多种分布模式,主要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20.
枣树果实新病害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5a(年)病枣致病菌分离和致病菌回接试验,在明确细极链格孢菌是弱寄生菌的同时,发现枣果实存在生理病。通过是否使用GA、不同树龄与发病以及微量元素补充试验,肯定了枣皱胴病不是生理缺素症。通过皱胴病发生与降雨相关性分析,明确了8月下旬多雨、9月上旬干旱决定发病程度。通过测量枣果实纵径生长变化与降雨相关性分析,揭示了枣皱胴病是生理紊乱症,它是黑斑病等果实病害发生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