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14篇
  11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312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11篇
  1963年   4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灰色聚类法评价淀山湖水质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逐月在淀山湖6个站点进行水质参数测定。水质参数在各站点的月平均变化范围为DO7.210~9.943(mg/L)、BOD53.810~4.940(mg/L)、CODMn6.016~7.053(mg/L)、TP0.137~0.366(mg/L)、NH3.N2.176~3.362(mg/L)、Chl.a29.814~56.02(mg/m^3)。对各站点2004年水质参数的月平均测定结果应用灰色聚类方法进行富营养化程度和水环境质量等级评价,结果显示:调查的六个站点全部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六个站点的水质全部处于V类水等级。在灰色聚类法评价水质过程中,权系数最大的是氮、磷及叶绿素a。因此,在淀山湖人工栽植水草进行脱氮除磷、放养滤食性鱼类抑制藻类大量繁殖是改善淀山湖水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2.
淡水中培养的生物膜,去氨氮能力随盐度上升及升盐速率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盐度由0.6升至13.3、23.9和31.3并稳定48 h后,氨氮去除率分别为100%、93.0%和86.9%;当按不同的速度降盐至淡水环境时,生物膜去氨氮的能力逐步得以恢复,特别是降到淡水时,去氨氮率均达90%以上,基本达到淡水中生物膜去氨氮的能力。经24~36 h的吸附作用,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能力强于瓷质生化环,生化环48 h去氨氮的能力(95.1%)接近沸石(100%)。以沸石为滤料的滤器去氨氮能力与速率随沸石用量增加而增强。24 h内天然沸石吸附作用去氨氮能力强于生物沸石,生物沸石48 h对氨氮的去除率(99.2%)略超过天然沸石(95.2%)。  相似文献   
63.
涡湖水质调查与富营养状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4年4月-2005年4月对涌湖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透明度、pH值、DO、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无机氮、总磷等水质参数年内变化规律。采用涌湖富营养状态指数评价其富营养化程度,并对比了20年来该湖富营养化状况。研究表明,涌湖水体夏季DO为3.98mg/L、生化需氧量年均值为4.98mg/L、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为4.59mg/L、总无机氮年均值为1.37mg/L、总磷年均值为0.209mg/L;除南部部分水域属中-富营养后期外,大部水域营养状态处于富营养期,且富营养化程度由北向南逐渐减弱;氮磷物质含量明显上升是造成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上游来水水质恶化和网围养殖过密造成水质污染和湖泊环境功能破坏,从而导致氮磷累积。  相似文献   
64.
氨和亚硝酸盐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因其生长迅速、抗病力强、肉味鲜美和出肉率高而成为目前国内外广泛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在我国沿海地区养殖范围较广。本文研究了养殖水体中氨、亚硝酸盐对南美白对虾幼虾的毒性作用,同时探讨了较高浓度硝酸盐对南美白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65.
我国蚕业资源综合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蚕沙,蚕蛹,蚕茧,蚕蛾和桑五方面综述了近年我国蚕业资源综合利用的进展,并结合国外的新动向,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66.
67.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侵染概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初步测定了室内和田间条件下玉米不同生育期的病害侵染概率。结果表明,玉米弯孢菌侵染概率界于0.0101-0.2628之间,其中玉米拔节期室内离体叶保湿接种侵染概率平均值为0.1627,而玉米拔节期田间雨天 接种侵染概率平均值为0.1543;玉米开花期室内离体叶保湿接种侵染概率平均值为0.2628;而玉米开花期田间干旱条件下接种,侵染概率平均值仅为0.0101。玉米在开花期比拔节期抗病性差,同时湿度是影响侵染概率高低的主要因素。试验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模型的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本刊讯)为研讨如何加强农机农艺技术融合,促进我国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同时研究玉米、油菜、棉花、马铃薯等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问题,建立农机和农艺技术融合发展、协调推进的长效机制,提高主要粮棉油作物机械化技术研发、集成和应用水平,4月11日,由农业部科技术研发、集成和应用水平,4月11日,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农机化管理司联合主办的主要农作物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研讨会”在山东潍坊市召开。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刘艳、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处长蒋茂森等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罗锡文和刘旭等在会上分别就农机与农艺结合、加速农机化发展做了演讲。  相似文献   
69.
家蚕微孢子虫生命周期及胚种传染的回顾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自然 《四川蚕业》2006,34(4):53-57
家蚕微粒子病的病原微孢子虫(NosemaBombycis Nagel,1897)。18世纪欧洲蚕业受微粒子病的危害,导致意大利和法国蚕丝业受到严重损失。1870年,法国巴斯德(Pasteur L)发表了微粒子病防治的论文[1],提出母蛾检验法是防预微粒子病胚种传染的有效措施,沿用至今130余年效果卓然。人们为防治微粒子病的流行而不懈努力,但仍然是时起时伏地威胁着蚕业生产的安全。本文回顾微粒子病的历史提出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主要是微孢子原虫的生命周期,孢子发芽及极丝的功能,微孢子虫二次感染体及如何侵染蚕卵及胚胎等问题。1家蚕微孢子虫生命周期1870年巴斯德提…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