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21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7篇
  19篇
综合类   182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10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71.
72.
小麦两个杂交组合后代PPO活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全麦粉分别以多巴和邻苯二酚为底物测定了小麦组合(烟农19×安农0016 和烟农19×安农98017)早代(F3)株系的PPO活性变异.结果表明,多巴和邻苯二酚法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烟农19×安农0016)F3代的117个株系相关系数高达0.907.因此,这一检测方法适于进行PPO活性的遗传分析研究.两个杂交组合的PPO活性受两对基因控制,并具有较高的遗传率.在组合烟农19×安农0016中,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较明显,远大于第二对主基因,而在组合烟农19×安农98017中,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则大小一致.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明盐胁迫对玉蕊幼苗生长和矿质元素吸收及转运的影响,从离子转运机制角度解析玉蕊的盐胁迫耐受性,为玉蕊的野生种群保护、迁地保育、推广利用及造林的立地选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二年生玉蕊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自动潮汐模拟全日潮装置,对玉蕊幼苗设0(CK)、15‰、20‰、25‰、30‰、35‰和40‰共7种盐度胁迫处理,对比分析玉蕊在盐胁迫下根、茎、叶对钙(Ca)、镁(Mg)、铁(Fe)、氯(Cl)、钠(Na)5种矿质元素的吸收量、转运系数及生长指标与矿质元素吸收的相关性。【结果】低盐度(0~15‰)胁迫下,玉蕊植株生长良好,高盐度(30‰~40‰)胁迫导致玉蕊叶片急剧脱落,生物量下降,严重抑制玉蕊植株的生长发育。盐胁迫使玉蕊体内Na和Cl元素的积累量升高,玉蕊幼苗根部对Ca和Mg元素的吸收量下降,而叶片部位对Ca、Mg和Fe元素的吸收量升高,茎段部位对Ca、Mg和Fe元素的吸收量无明显差异。盐胁迫下玉蕊幼苗对Ca、Mg和Cl元素的转运系数均大于1.0,对Fe元素的转运系数小于1.0,对Na元素的转运系数在盐度为35‰~40‰时大于1.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蕊生物量与地上部分各元素间均呈负相关,叶片脱落率、根冠比与地上部分各元素间均呈正相关。【结论】全日潮淹浸6 h/d的环境下,玉蕊幼苗在水体盐度为0~15‰范围内生长良好,在20‰~25‰盐度范围内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而当水体盐度≥30‰时,玉蕊幼苗无法正常生长。其耐盐性主要是通过根系对Na元素的聚积,限制Na元素向茎叶运输,同时增强Ca、Mg、Fe和Cl元素向茎叶的转运来实现。在玉蕊迁地保育过程中,可将盐度作为立地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进行半红树林人工造林时应选择高潮位、中低盐度区域种植玉蕊。  相似文献   
74.
为了探明干旱条件下小麦拔节期膜质过氧化物质以及保护酶系之间关系及其氮素调控机理,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了两个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郑麦9023(水地品种,抗旱性差)和长武134(旱地品种,抗旱性强)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拔节期叶片MDA、H2O2含量以及SOD、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旱性和小麦叶片的保护酶活性和膜质伤害物质的含量密切相关,而且受氮素营养的调控.抗旱品种相对不抗旱品种具有较高的SOD和CAT活性,而MDA和H2O2较低;MDA和H2O2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SOD和CAT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适量施用氮素对抗旱性建立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其降低了超氧阴离子的产量,从而使SOD活性降低和CAT活性提高,使得H2O2和MDA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75.
弓形虫棒状蛋白2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棒状蛋白2(ROP2)为弓形虫生活史各期均能分泌的抗原,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和免疫反应性.综述了近年来关于ROP2分子生物学特征、免疫特性、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6.
几种预处理对两种贮藏期线叶嵩草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室温下保存了 3个月和 6个月的线叶嵩草种子做了不同预处理的发芽试验 ,结果表明 :用青霉素、赤霉素、硫酸预处理 ,保存 3个月的种子均没有发芽 ,保存 6个月的发芽率有所提高 ;用2 0g l的氢氧化钠预处理 3小时 ,种子发芽率可获最高 ,贮存 3个月和 6个月的分别达 45 %和3 7.5 %。  相似文献   
77.
在不同温度(20℃,25℃,30℃,35℃,40℃,45℃),不同TTC浓度(0.1%,0.2%,0.3%,0.4%,0.5%,0.6%)下,在0~12h内测定了线叶嵩草种子生活力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在35℃的温度、0.1%的TTC浓度和3h的染色时间下,可获得最佳染色效果,可作为线叶嵩草种子生活力测定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78.
动物机体在接种布氏杆菌疫苗后,约经1周,血清中首先出现大分子的免疫球蛋白抗体(IgM),半个月左右达到高峰后即开始下降,但通常不会降至0。而小分子免疫球蛋白抗体(IgG)出现的较迟,约经1—1.5个月达到高峰。小分子免疫球蛋白抗体滴度较低,消失得较早(与大分子免疫球蛋白抗体相比)。而在自然感染布氏杆菌病动物的机  相似文献   
79.
本研究基于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vp72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能够快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将LAMP与OIE参考的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并且应用LAMP对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提供的非洲猪瘟病毒17个毒株的基因组以及国内收集的50份猪的基因组、30份蜱的基因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所建立的LAMP能够成功扩增非洲猪瘟病毒17个毒株的基因组,而野外收集的猪和蜱的基因组检测均为阴性。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能够用于非洲猪瘟的快速诊断以及防控。  相似文献   
80.
一种用于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的PCR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非洲猪瘟病毒(ASFV)VP72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一种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PCR方法。应用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与OIE参考的方法进行比较,并对参考实验室提供的非洲猪瘟病毒17个分离株的基因组以及本实验室收集的野外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猪的其他病原没有交叉反应;其敏感性与OIE参考的方法相当;所建立的PCR方法能够成功扩增非洲猪瘟病毒17个分离株的基因组,野外样品检测均为阴性。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性,能够用于非洲猪瘟疫病的诊断以及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