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5篇
  20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4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31.
132.
为探明施氮量对四川省同纬度不同海拔地区超级杂交稻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超级杂交稻泸优727和高产杂交稻内6优107为材料,在四川省汉源县(高海拔)、沐川县(中海拔)和泸县(低海拔)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225、180、150、105、0 kg/hm2,分别记作N1、N2、N3、N4、N0)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纬度不同海拔地区间超级杂交稻产量差异较大。与泸县点和沐川点相比,汉源点超级杂交稻产量分别增加62.1%和84.1%,其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齐穗前干物质、齐穗后干物质、总干物质和收获指数增加上。超级杂交稻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改变。汉源点和沐川点4个施氮处理间超级杂交稻产量差异不显著;泸县点N2处理超级杂交稻产量与N1处理相当,N3、N4处理超级杂交稻产量较N1处理分别显著降低6.7%和18.0%。超级杂交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氮肥减施量的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与N1处理相比,N2、N3和N4处理超级杂交稻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6.8%~27.1%、27.9%~70.0%和37.3%~138.6...  相似文献   
133.
随着气候变暖加剧,高温干旱已严重影响中国水稻生产及可持续发展,培育耐高温干旱优质水稻品种是解决消费需求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2003年用耐热恢复系泸恢17与旱稻种质KalingaⅢ杂交F2代单株作母本,高配合力恢复系蜀恢527作父本杂交,采用系谱选育、高温干旱胁迫筛选、南繁加速稳定的方法育成恢复系泸恢107。泸恢107集聚了耐高温干旱、高配合力、高品质等有利性状,利用该恢复系配组的5个杂交水稻组合表现出大穗大粒、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已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4.
在能源革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性交汇期,城镇燃气行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简要回顾了城镇燃气行业的发展历程,分析总结了行业未来4大发展趋势:供气格局低碳化与多元化、市场格局规模化与多元化、运营模式智慧化与高效化、技术体系科学化与完善化,指出行业智慧化程度不够、安全体系尚未完善、能源低碳转型布局不够深入等痛点问题。围绕智慧燃气关键技术,构建了整体逻辑框图,分析了感知层、传输层及应用层建设中的关键难题。聚焦燃气安全关键技术,提出基于城镇燃气完整性管理搭建安全管理体系,着重构建输配系统数字化模型及失效数据库。围绕燃气“脱碳”,提出构建基于城镇燃气的“近零碳”能源生态系统发展理念,分析了天然气高效利用、天然气管道掺氢等技术面临的经济性、安全性等问题及解决思路。(图6,参22)  相似文献   
135.
“科企产政”是近年创新的一种水稻生产技术推广模式,其中“科”指科技研发单位,“企”指农业企业,“产”指水稻生产者,“政”指技术推广主管部门。应用创新的水稻“科企产政”协同示范推广模式,可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农业企业、产业主体和行政主管部门的互利互促优势。专业合作社(简称“专合社”)示范优质杂交中稻690.7 hm2,平均产量9049.5kg/hm2,纯收入8 158.65元/hm2,比未采用“科企产政”模式的专业合作社(简称“模式外专合社”)增加纯收入4453.8元/hm2,增效120.22%。农业企业直销农资、回收稻谷和加工销售优质大米利税收入350.67万元,从专合社平均获利税5 827.2元/hm2。目前,已推广该模式1.59万hm2,平均产量10 100.17 kg/hm2,比非示范区增产13.21%,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6.
为准确预测不同区域再生稻开花期受自然低温冷害的风险程度,并为开花期耐低温冷害品种的合理布局与制定相应的避(缓)高产稳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于2018年和2019年,以近几年四川省推广的22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四川盆地东南部不同生态点开展试验,研究了基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再生稻开花期受自然低温冷害风险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再生稻齐穗后第5日日序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建立了基于经度和海拔高度预测再生稻齐穗后第5日日序的回归模型,F检验值为22.88**~65.11**,决定系数高达0.9196~0.9702。该模型经多个品种连续两年在6个生态点验证,实测值与预测值1∶1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高达0.8391~0.8638,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均方根差(RMSE)值为0.93%~1.21%,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将本研究建立的再生稻齐穗期与地理位置关系模型与作者等先期建立的基于地理位置(纬度、海拔)预测≤22℃最早发生期预测模型相结合,探明了不同地理位置再生稻开花期受低温冷害的机率。利用地理位置信息可准确预测再生稻开花期受低温冷害的风险程度,具有较强的...  相似文献   
137.
为探明免耕冬水田条件下简化施肥对不同杂交稻品种头季、再生季以及两季产量的影响,以及筛选出两季高产品种应用于生产。2016—2017年,以18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免耕冬水田施纯氮120 kg/hm2条件下,设置简化施肥(一次基施N)和常规施肥(基肥:蘖肥:穗肥=5:3:2比例平衡施N)2种氮肥管理方式,研究其对中稻-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氮肥管理方式对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简化施肥处理的头季稻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分别为9.46 t/hm2、1.50 t/hm2和10.96 t/hm2,较常规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1.40%,-6.77%和0.20%。18个品种间头季产量、再生季产量和两季总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18个品种头季、再生季和两季总产的产量变幅分别为8.70~10.19 t/hm2,0.59~2.29 t/hm2和10.21~11.57 t/hm2。头季产量和再生季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61)。两季总产与头季有效穗、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再生季有效穗偏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并建立回归方程。因此,采用一次基施的简化施肥方式是免耕冬水田水稻实现高产、省工的有效途径,选择穗粒兼顾型品种有利于实现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并筛选出两季高产和高氮肥偏生产力品种‘旌优727’、‘旌3优177’、‘内6优103’和‘内6优107’,可在试验所在生态区中稻-再生稻种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