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林业   251篇
农学   179篇
基础科学   176篇
  203篇
综合类   1277篇
农作物   94篇
水产渔业   187篇
畜牧兽医   748篇
园艺   180篇
植物保护   10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大田原生盐碱荒地入渗特性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揭示原生盐碱荒地土壤的入渗特性,基于大田原生盐碱荒地4个试验点的原位土壤入渗试验,并与非盐碱土壤入渗特性比较,探讨了盐碱荒地土壤的入渗的过程和特性。结果表明:原生盐碱荒地的入渗过程与非盐碱荒地相类似,但其累积入渗量和入渗率远小于非盐碱地,且入渗率的衰减速度远快于非盐碱地,究其原因是由其水力传导度小所导致,而水力传导度小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盐碱土壤中含有较多的交换性钠离子;盐碱土壤的累积入渗量和相对稳定入渗率与其含盐量、Na+离子含量间呈反比例关系;其入渗过程也可用Kostiakov模型来表征,用与Kostiakov两参数模型结合的分段模型可获得更好的表征精度。研究结果对于推进土壤水分运动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为原生盐碱荒地的改良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2.
黔油17号系贵州省农业厅总农艺师张太平研究员育成的半冬性、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3年通过贵州省审定。为探讨黔油17号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于2003-2004年度进行了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93.
隋晶晶  唐孜  黄爱玲  苏景深  张林 《种子》2006,25(5):59-60
调查引进的糯小麦品系TN-1和本地农艺性状良好的非糯小麦品种福繁11杂交F3株系的农艺性状,对有和无糯性籽粒的株系的抽穗期、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小穗粒数进行t测验。结果表明:上述二类株系的各性状没有显著差异,糯性基因与各农艺性状间无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籽粒的糯性与粉质有明显的相关,而且很可能由糯性基因的一因多效引起。  相似文献   
94.
北京市海淀区农田耕层土壤养分现状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000年海淀区农田耕层土壤养分普查结果表明,全区土壤养分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以上。其中,有机质含量达到17.1g/kg,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分别达到78.9mg/kg和144.5mg/kg。不同农田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明显,菜地高于果园,果园高于粮田。与1980年海淀区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略有下降,土壤有效磷含量大幅提高。文章还对土壤养分的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5.
水稻抛秧栽培若干关键技术与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水稻抛秧栽培已经历了50~80年代的经验、探索、示范阶段,90年代在我国学者的努力下,在抛秧稻高产理论及栽培技术实用化上获得了重大进展与突破,推动了抛秧稻大面积生产应用。本文就抛秧栽培研究与应用发展过程中的若于关键问题作一概述。1育秧培育出秧丛带土且相互独立分离的不同苗龄的适抛秧苗是水稻抛秧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因此,育秧技术一直是抛秧栽培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我国熟制复杂,生产条件各异,育秧方式已呈多元化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7种形式。1.1塑料软盘育秧在投资、秧苗素质等方面,对塑料硬盘、塑料软盘。纸钵(…  相似文献   
96.
采用简化的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谐振器进行模态分析,以达到预定的固有频率为追求目标,在ANSYS软件中对谐振器主要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出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对疲劳试验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混合弹流润滑下弧齿锥齿轮传动啮合效率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齿轮的实际润滑状态为兼具完全弹流润滑和边界润滑的混合弹流润滑.通过推导混合弹流润滑下齿轮的平均滑动摩擦因数,结合弧齿锥齿轮的几何接触特性与承载接触特性,计算其瞬时接触椭圆长轴上各点的滑动摩擦功率损失,拟合了啮合周期内的滑动摩擦功率损失函数,经过积分运算得到了混合弹流润滑下弧齿锥齿轮传动的啮合效率.通过与格利森公司计算锥齿轮传动啮合效率的方法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正确且精度高.  相似文献   
98.
四种黄颡鱼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电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颡鱼(Pelteabagrus)又名“黄姑子”、黄腊丁、黄鼓鱼等,在湖南,被称为“黄鸭叫”,隶属于鲶形目科,为广布性鱼类,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的湖泊更为集中。黄颡鱼喜栖息于水底层,夜间则游至水上层觅食。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已逐渐成为一特种淡水养殖鱼类,其养殖规模有迅速扩大之势。有关黄颡鱼的研究较多,但主要仅集中于生态研究[1-4],发育研究[5,6]和疾病的防治[7-10]等,对黄颡鱼生理生化、亲缘关系等的研究所见报道极少[11]。鱼类同工酶差异是鱼种间不同生化遗传结构的反映,因此我们对分布于洞庭湖区四种黄颡…  相似文献   
99.
PEG诱导水分胁迫下喜旱莲子草的生理适应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外来入侵种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无性繁殖体,测定了5 d中叶片Chl、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及几种抗氧化酶活性,旨在探讨喜旱莲子草对不同强度胁迫的生理适应性机制.结果表明:-0.15 MPa PEG胁迫下Chl、膜透性、MDA含量变化很小;-0.30 MPa PEG胁迫下膜透性和MDA含量均小幅升高,Chl含量先升后降,-0.50 MPa PEG胁迫下,Chl含量呈下降趋势,膜透性和MDA含量在第5日达到峰值.可溶性蛋白含量在3种处理中均先升后降,但基本都维持在处理前水平之上.SOD、P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在-0.15 MPa PEG胁迫下维持不变或略有上升,在-0.30 MPa和-0.50 MPa PEG胁迫下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活性峰值出现在不同的处理时期,且降低后的各酶活性仍维持在一定水平上.实验表明,在低水分胁迫下,喜旱莲子草通过其体内活性氧清除系统活性的维持或升高来解除活性氧毒害,以保证活性氧的产生和猝灭处于动态平衡.即使是高渗透胁迫,喜旱莲子草通过抗氧化酶之间的相互协调在一定时期仍能维持活性氧代谢平衡,并阻止或减弱膜脂过氧化的伤害.但随着较高强度胁迫处理时间的增加,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增加.  相似文献   
100.
在离体条件下对47个芽孢杆菌分离物进行了抑制番茄青枯病菌测定,其中12个表现良好的抑菌能力,通过细菌学和Biolog分析将其中5个代表性拮抗菌分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其中枯草芽孢杆菌菌株的抑菌能力最强,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菌株其次.同时在温室条件下测定这5个芽孢杆菌拮抗菌促进番茄生长和诱导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效果.用芽孢杆菌处理番茄种子能够有效地控制番茄青枯病,通过测定种子萌发,植株生长高度以及鲜重和干重表明芽孢杆菌的大多数分离物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同时这5个芽孢杆菌拮抗菌比对照显著地减少了青枯病的发病率,然而, 促生和病害抑制的效果因不同的菌株而异.其中枯草芽孢杆菌拮抗菌株不仅是良好的促生剂,也是有效的抗性诱导剂,它能减少青枯病80%,充分显示了芽孢杆菌在番茄青枯病治理上的潜在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