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6篇
  10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牛胚胎移植是将生产性能优良的供体母牛体内的早期胚胎取出,移植到另一头生产性能相对较低的、生理状态相同的母牛体内,并使之妊娠产出新个体的技术。它极大地挖掘了优良母畜的繁殖潜力,缩短世代间隔,提高了改良速度,在家畜品种改良和帮助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2.
针对6份厚皮甜瓜品种和优选组合材料开展了甜瓜鲜切加工后4 ℃下7 d冷藏货架期内产品品质变化的分析研究,通过对测定指标的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因子评价,确定了总体感官、组织电导率、可溶性固形物、果肉硬度、果肉色差b~*和L~*值、呼吸速率为鲜切甜瓜加工适宜性筛选的核心评价指标,通过层次分析确定了上述核心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别为37.96%、23.73%、15.40%、10.02%、6.42%、4.01%和2.46%,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冷藏7 d内供试样品的鲜切加工适宜性进行了排序和评价,筛选出较适宜的鲜切甜瓜样品为F204(川蜜金玉)和F89,其中F204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63.
利用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采用浸种、喷施、注入3种处理方法,用以研究诱导川魁芋1号开花情况。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浓度在0.2~1.0 g/L时,都可以促进植株分蘖,诱导植株开花,其中喷施0.2~0.5 g/L的赤霉素对本材料花诱导效果良好,最适浓度为0.2 g/L,开花诱导率达60%,诱导花穗正常。  相似文献   
64.
为探讨栽植密度与氮素施用量对榨菜茎瘤形态特征的影响及茎瘤空心发生规律,设置3个栽植密度(行株距为40 cm×40 cm、40 cm×30 cm、30 cm×20 cm)与3个氮素施用水平(100、300、500 kg/hm2),研究不同栽植密度与氮素施用水平对榨菜单茎质量、茎瘤横纵径、空心率及空心指数等指标的影响,并探讨茎瘤各形态指标与空心率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栽植密度30 cm×20 cm搭配300 kg/hm2氮肥施用时能够调控茎瘤形态指标,降低空心率,具有最优产量表现;而在40 cm×40 cm栽植密度下,增施氮肥显著促进茎瘤横纵径,但由于茎瘤空心高发,导致产量明显降低。同时,茎瘤形态特征指标与空心率的相关关系与通径分析表明,茎叶比、单茎瘤鲜质量、腋芽发生率、单茎腋芽发生数与茎瘤横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57~0.75),而与菜形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51);对茎瘤空心率直接影响较大的指标分别为茎瘤横径(1.91)与菜形指数(1.38),而其他指标均通过菜形指数作用于空心发生率(-1.24~-0.34),表明菜形指数是影响茎瘤芥空心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横径的伸长为茎瘤空心发生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5.
细菌在两种土壤矿物表面吸附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表面热力学方法和扩展的DLVO理论,对两种典型土壤细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 onasputida)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代表性土壤黏粒矿物高岭石和蒙脱石表面的吸附进行了分析,获得了黏粒矿物与细菌作用的疏水自由能变(ΔGH)和静电力自由能变(ΔGEL)及总自由能变(ΔG)。发现疏水自由能为负,显示疏水作用为引力,有利于细菌在黏粒矿物表面的吸附;而静电力自由能为正,表明细菌-矿物间存在静电斥力。疏水自由能显著大于静电力自由能,表明疏水作用在黏粒矿物对细菌吸附时的贡献大于静电力。两种细菌与两种矿物间的总吸附自由能为负值,意味着细菌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是热力学自发过程。高岭石对细菌的吸附自由能大于蒙脱石对细菌的吸附自由能,表明细菌与高岭石间的亲和力较高,吸附更容易发生,这与化学吸附及滴定量热结果一致。表面热力学方法和XDLVO理论在预测细菌-矿物相互作用中有重要意义,但该方法未考虑多种非DLVO效应,如细胞表面多聚物、细菌鞭毛等在吸附反应中的作用,因此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揭示细菌-矿物相互作用的热力学机理方面还需与其他研究技术结合。  相似文献   
66.
猪舍温度的科学控制对于健康养猪极为重要,合适的温度不仅可防止猪的冷热应激、感冒、腹泻等疾病的发生,还可以有效提高猪的抵抗力和饲料报酬,是显著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猪舍温度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安装加热或降温设备,更需要在猪舍设计、建筑材料选择、通风效率优化等多个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67.
病原菌在红壤胶体上的吸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强  刘星  蔡鹏  黄巧云 《土壤学报》2013,50(2):221-229
研究了pH和KCl离子强度对猪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红壤胶体表面吸附的影响,结合表面物化性质和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DLVO)理论分析互作机制。结果表明,细菌在红壤胶体表面的吸附等温线能较好拟合Freundlich方程(R20.97),猪链球菌在红壤胶体表面吸附的分配系数(Kf)是大肠杆菌的4.5倍~6.1倍,细菌在去有机质胶体表面吸附的Kf值为含有机质胶体的2.4倍~3.2倍。比表面积越大或zeta电位绝对值越小,细菌吸附能力越强,吸附态细菌位于距红壤胶体表面90~100 nm处的次级小能位置。随着体系pH降低(9.0~4.0)或离子强度增大(1~10 mmol L-1),细菌与红壤胶体互作能障降低,细菌吸附量增大,吸附机制符合DLVO理论;而在高离子强度下(50~100 mmol L-1),猪链球菌吸附量降低了3.4%~5.6%,表明除DLVO作用力外,非DLVO作用力如空间位阻排斥和疏水作用对吸附也有贡献。  相似文献   
68.
基于自顶向下的设计理念,提出一种结构框架模型的概念,通过EXCEL表进行框架模型全尺寸驱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三维数模的生成;同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的二次开发技术,引入基于参数策略的改进粒子群算法,编写有限元分析程序,实现先进算法理论与工程优化问题的联合求解,完成整机关键部件的参数化工程分析;最后对相关程序高度集成,完成专家系统的平台搭建.用户通过交互界面输入设计参数,即可得到三维参数化数模与有限元分析结果,从而指导实际设计.斗轮堆取料机轮体算例应用表明,该平台对于大型特种装备的产品系列化开发,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9.
为明确不同胡萝卜素含量及人工饲料制作方法对七星瓢虫幼虫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胡萝卜素及其他组分组成的不同状态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幼虫进行饲养,对七星瓢虫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成蛹率、成虫数量及体重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以50 mg/kg浓度胡萝卜素及其他组分饲养的幼虫的成蛹率为75.00%±5.00%(n=20)、成虫率为71.75%±2.00%(n=20)、幼虫期为(11.68±0.10)天(n=20),显著高于其他浓度胡萝卜素饲养组;体重(0.0325±0.0007) g(n=20)则显著低于其他浓度饲养组,蛹期(3.70±0.11)天(n=20)与其他浓度饲养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干粉饲料加糖水的组合饲养的七星瓢虫幼虫的蛹期(3.80±0.06)天(n=20)和体重(0.0357±0.0006) g(n=20)与糊状饲料饲养组的蛹期(3.55±0.10)天(n=20)和体重(0.0345±0.0010) g(n=20)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干粉饲料加糖水的组合饲养的七星瓢虫幼虫的成蛹率57.50%±2.00%(n=20)和成虫率41.25%±5.00%(n=20)均显著高于糊状饲料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的成蛹率18.00%±2.00%(n=20)和成虫率17.00%±2.00%(n=20),而幼虫期(9.93±0.17)天(n=20)则显著低于糊状饲料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的幼虫期(11.68±0.16)天(n=20)。50 mg/kg浓度的胡萝卜素组成的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幼虫,其成虫率和成蛹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干粉状人工饲料显著优于糊状人工饲料,研究明确了1组较优的七星瓢虫幼虫饲料及其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70.
本文针对西关门水库溢洪道进口段、控制段、泄槽段、消力池段、海漫段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 253-2000)进行规范性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