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01.
基因枪技术与水稻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枪技术与水稻遗传转化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赵彬薛庆中1991年,P.Christou等首次应用基因枪技术获得了转基因水稻植株。基因枪转化技术不受植物种类的限制,不需要以原生质体作为转化的受体,可以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细胞、组织或器官,因而克服了根瘤农杆...  相似文献   
102.
对生物体在体内生命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代谢产物做全面分析将有助于揭示生物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联系。代谢组学是应用"组学",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综合分析代谢产物的方法;通过使用先进的分析技术结合应用新一代测序和统计学方法来提取信息,对数据诠释,实现细胞代谢物识别和量化,从而理解生物体对环境刺激或基因干扰的生物学反应。今简介代谢组学的数据库资源及研究方法,并以最近3~5年的应用实例来诠释植物代谢组学最新进展,包括植物在非生物胁迫下的响应及代谢谱的变化,诱发突变和转基因事件对代谢谱的影响,代谢产物的鉴定及其进化。  相似文献   
103.
 以水稻光敏不育系浙农大 115 (ZAU11S)和 3个转基因品系杂交 ,研究了其F2 群体中bar、pinII基因的遗传及其表达行为。通过涂抹除草剂Basta,进行PCR分析和测定胰蛋白酶被抑制活性 ,发现F2 代bar和pinII基因按孟德尔方式遗传并紧密连锁 ,但在部分植株中bar基因表达不充分 ;作为创伤诱导的pinII基因具有明显的时空表达特性 ,其诱导信号传导不仅向上 ,也向下传导 ;不同水稻转基因系中pinII基因的诱导表达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4.
烟草两个DH群体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花药培养得到的两个烟草DH群体,分析了株高,有效叶片数,腰叶长和宽,节距和茎围6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力,基于两组合峰度系数及偏度系数的估算,推测其基因对数.结果表明,控制烟草株高的基因,在G28×Nc2326和K326×Cock176组合分别约有13对和16对,影响腰叶长和宽,节距性状的基因对数(约20对)明显多于有效叶片数(6对)和茎围(10对).根据各组合峰度及偏度系数讨论了这些性状基因相互作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5.
浙农大454是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采用复式杂交选育的中熟晚糯新品种。1994年定型,1995年参加浙江省晚稻联合品种比较试验,亩产量达449.6公斤,比对照秀水11增产8.4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并提早成熟3~5天。各性状综合评分居首位。1996年晋升浙江省晚稻区域试验,产量名列前茅,亩产量达457.3公斤,比对照晚梗稻品种秀水11增产4.62%,同年参加浙江杭州、湖州市晚稻新品种联合品比试验,产量均列首位,亩产量分别达469公斤、497.5公斤,分别比对照秀水11增产8.6%、10.4%。在长  相似文献   
106.
从6月11日至7月2日对早红突A全穗花粉育性进行连续跟踪镜检,结果表明:染色花粉频率呈现较大变异(27.1%~92.3%),染色花粉数与颖花着生的部位有密切关系,其中第4枝梗染色花粉频率相对较高,第6枝梗单位颖花内染色花粉数最多;染色花粉频率和所含染色花粉数随着枝梗位置上升有逐步递增的趋势,相关分别达显著(0.8526*)和极显著水平(0.9119**);每一枝梗基部1~4朵颖花(第1镜检单位)含染色花粉数和染色花粉频率一般高于同枝梗其它颖花,并从枝梗基部往上逐步递减.  相似文献   
107.
转基因植物中的标记基因及其消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转基因植物的商业化,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将为农业生产带来一场新的革命。新的转化程序要求把基因导入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中,呈单拷贝、不带有辅助序列,并在不同的转化体中表达一致,稳定遗传。本文主要讨论标记基因的安全性及标记基因消除的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提高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生物安全性,构建了由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序列RSP1、RSP2及组成型启动子35S带动Bt基因Cry1Ac的双元载体pCAM RSP1 Cry1A(c)、pCAM RSP2 Cry1A(c)及pCAM 35S Cry1A(c),并通过农杆菌EHA105介导对两个水稻品种"秀水11"和"秀水63"进行了遗传转化。"秀水11"和"秀水63"的平均转化率分别为72 9%和83 2%,经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两个品种分别获得346和448株再生植株,其中PCR检测阳性株数分别为295和414。  相似文献   
109.
将6份早粳材料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组,并在早季及其再生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早季稻和再生稻的生长势和繁殖力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再生稻表现为抽穗天数缩短、植株变矮、穗数下降、穗子变小;早季稻和再生稻性状的基因效应表达也有不同,在株高、剑叶长、主穗长和主穗总粒数等性状上,早季稻均以加性效应控制为主,而再生稻则受显性效应的影响更大;早季稻与再生稻间存在着相关性,除单株穗数和主穗总粒数外,其余6个性状上两者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0.
本文报道了水稻抗白叶枯病材料的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开口较小而形态较平坦的水孔有利于阻止白叶桔病菌的侵染。水稻叶片人工接种白叶枯病菌后第3、8和20天取样观察,在不亲和的寄主细胞内出现类边缘体结构(LO)、纤维状物质(FM)和颗泣状物质(GM)。这些变化看来与不亲和的寄主细胞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